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朔彰一锤定音道:“到时候,也别怪儿子说,您想回老家颐养天年,将您送回去了。”
第二百零二章 重提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家母子、婆媳、夫妻、妻妾之间的往来博弈煞是精彩,可惜常润之没办法旁观。
不过,即便是她想要在一边儿看好戏,如今也没有那个兴头了。
因为她的妊娠反应开始了。
每日清晨,她起来后必定会犯恶心,呕吐上那么两次。三餐时,她也是吃了吐,吐了吃。
好不容易养起来的一点儿肉,长的一点儿膘,就这么轻飘飘的,又还回去了。
姚黄和魏紫想了无数种办法,哪怕是给常润之吃酸得倒牙的果脯,也没能遏制住她的这种反应。
刘桐在一边儿看着也是干着急,每到三餐的时间,总是如临大敌。
常润之开始忧郁了。
任谁吃饭时看着亲近的人,一副心不在焉,担心得要命还竭力保持镇定的表情,恐怕都会食不下咽吧。
常润之对刘桐说:“你别在意,这也是正常的,左不过是我的反应大些,过段时间就好了。再说,我吐啊吐啊的,也习惯了……”
这种说法却完全不能让刘桐放心。
过了几天后,常润之又想了个法子,说要和刘桐分开吃饭。
“你老是这样一副表情杵在我面前,我哪怕是不吐,也吃不下去东西。”常润之一本正经道:“你看着我吐啊吐啊的,肯定也没有食欲。”
刘桐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然后果断地拒绝了她。
“……为什么不同意?”常润之瞪大眼睛。
刘桐也一本正经回她道:“我要是看你能吃得下东西,我心里高兴,吃得便香,哪儿会没有食欲?我不在你边上,没人和你说话转移你的注意力,也没人陪你吃饭,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肯定更吃不下去。”
常润之也觉得刘桐说得有道理,想要拒绝他,却发现他俩的纠结又重新回到了原点。
自从知道她有孕后,刘桐整个人变得格外黏人,常润之哪怕是站起身想要走动走动,被他瞧见了,也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好像她下一刻就要踩滑摔倒似的。
真真成了个二十四孝好老公。
常润之有时候想着刘桐在她身边时的一举一动,只觉得窝心。
天气开始炎热的时候,常润之的胎稳了,怀孕的消息便悄然传了出去。
安远侯府自然是一派欢欣,小韩氏当即便和岳氏、钱氏,带了一大堆礼,赶来了九皇子府。
同来的还有又蹿高了一节的常鸥。
常润之的孕吐仍没停下,整个人瞧着的确是瘦了一圈儿,不过面色倒还好。
岳氏拉着常润之的手也不多言,眼中只欣慰地笑。
钱氏在一边笑道:“三姑娘有喜了,小蝶这下放心了吧?”
岳氏轻轻点头,双手合十朝天道:“多谢老天爷保佑。”
钱氏便对常润之道:“三姑娘可不知道你姨娘有多紧张你,自你成亲后,就见天儿的拜天拜地拜佛祖菩萨,早晚一次绝不耽误,诚心极了。”
“姨娘辛苦了。”常润之握着岳氏的手,轻声道:“以后姨娘不用这么辛苦了。”
“姨娘不辛苦。”岳氏笑道:“姨娘还得继续拜呢,说不定也是姨娘这诚心有用。要是能求得老天爷一直护佑着三姑娘,那就最好了。”
常润之摇头道:“那得多辛苦啊。”
“反正姨娘也没事做,每日闲工夫多呢。”岳氏含笑道,关切问她:“有喜了之后,身体可还好啊?”
“挺好的,最近就是孕吐,也比之前要好些了。”常润之含笑回道。
岳氏便道:“忍忍就好了,该吃该补的,还得吃还得补,为了孩子好。”
常润之点头。
小韩氏见她们母女说得差不多了,方才提出了实际的问题。
“你这喜脉诊出来也有一个月了吧?这阵子,九皇子歇在哪儿啊?”
常润之面上顿了顿方才回道:“还是歇在我房里。”
“每日都是?”
“嗯。”
小韩氏皱了皱眉,左右看了看,见屋内的下人都是各自的心腹,便也不隐晦,直接问道:“你准备让盼夏和寻冬伺候九皇子了吗?”
常润之没料到小韩氏在这会儿却旧事重提,顿时面露为难。
钱氏笑着圆场道:“太太真是的,九皇子爱重三姑娘,哪怕三姑娘有孕这几个月,他愿意素着,那也是好事不是?何必现在就巴巴推两个小丫鬟出去。”
岳氏也紧张地看向小韩氏。
小韩氏好笑道:“瞧你说的,好像我就且等着润之安排通房丫鬟似的。”
小韩氏叹了口气,对常润之道:“你们夫妻之间感情好,那当然好。但有些事情,该做准备的,也得赶紧着准备起来。笼络得住男人的心是你的本事,可也不能忘记未雨绸缪。”
小韩氏拍拍常润之的手:“防患于未然也是好的。”
常润之沉默了片刻,方才温言笑道:“我知道了母亲,我会注意瞧他的心思。若是他有这想法,我会安排好的。”
小韩氏点了点头,默然了片刻方才轻声道:“你也别把这种事太放在心上。”
常润之笑着道:“我不会的。”
从常润之这儿得了保证,小韩氏便也不再多言,转而说起了侯府里的事。
“……你两个弟弟的亲事既然定下了,那便要当正经亲戚走动。”小韩氏道:“鸿儿那边倒还好,本也是相熟的,走动起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就是鹄儿那头……和那家人走动起来总觉得有些尴尬。”
小韩氏的一对双生子已经定下亲事了,次子定下的是他在国子监里的老师的女儿,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了。三子定下的,却是一家商户。
小韩氏这般八面玲珑的人,竟也觉得和对方相处尴尬?
常润之奇怪道:“可是有哪儿不妥?”
“那董姑娘生母早逝,是继母把她养大的。她继母那人吧……”小韩氏叹了口气道:“等鹄儿成亲之后,她便是鹄儿的岳母,也是我的亲家了。可她和我说话,总恭敬得很,倒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常润之顿时笑道:“那是她尊敬您。”
“应当是畏惧更多吧。”小韩氏道:“董太太是农妇出身,没多少见识。继女未来夫家的门第对她来说,的确是有些高,她心里惶惶不安也是正常。”
钱氏在一旁插言笑道:“董太太还曾说,高门大户龌龊事不少,她对董姑娘出嫁以后的日子,十分忧心这种话呢。哪成想这话却让人传到了太太耳朵里。”
第二百零三章 将军
常润之便看向小韩氏。
小韩氏点了点头。
“那母亲是怎么打算的?”常润之轻声问道:“婚事可都已经定下了。”
小韩氏点点头:“我与董姑娘话也没说过几句,只希望她的性子别随了董太太就好。”
“母亲也要相信三弟的眼光才是。三弟自己瞧上的人,想必是好的。”常润之柔声劝道。
“希望如此吧。”小韩氏笑了笑,道:“反正成亲之后,要在一起过日子的是他们,我是不想操心那么多的。”
小韩氏说到这儿,便看向钱氏:“府里可就只剩下小四没谈及婚嫁了。”
钱氏掩唇笑道:“太太,他年纪还小呢。”
“我知道,我就是这么感慨一句。”小韩氏叹了一声,道:“一转眼啊,我也是有孙子的人了,这时光过得可真够快的……”
小韩氏起了话头,岳氏和钱氏便和着她忆起了年轻时的事,时不时笑作一团。
常润之就在一旁听着,当说到常鸥出生那会儿的事时,常润之猛地想起,道:“小四不是也来了吗?他人呢?”
“刚进府那会儿他说看见个练功夫的,巴巴的就上去和人家套近乎了。”
小韩氏说起这个,也是好气又好笑:“越发没脸没皮。”
提起自己的儿子,钱氏就不由叹气,同常润之诉苦。
“三姑娘是不知道,四爷如今是越发难管教了。”钱氏闷声道:“他一心想要练武,说以后要当大将军,去燕北关打仗,好叫鲜卑人知道大魏的能耐,再不敢欺负大魏百姓。”
常润之抬了抬眉:“他真这么说?”
“是啊。”钱氏叹道:“他这会儿也学得精乖,让他读书吧,他偏就只读兵书,其他做学问写文章……他现在压根儿就不学。”
小韩氏也道:“这小子,也不知道从哪儿学的,性子越发油了,整日嬉皮笑脸的……要我说,他要真去了军营里,那铁定也是个兵痞子,哪里还有半分侯府少爷的样子。”
“说也说了,骂也骂了,他现在也不是小孩儿了,也不好随意打骂……可他偏就认准这条道了,我与太太说的话,他听的时候点头应了,转身就忘得干干净净的……”钱氏看向常润之:“今儿个带他来,也是想让三姑娘劝劝他。他一向挺听三姑娘的话的。”
让常润之劝常鸥,这样的事情常润之也不是没有做过。
可常润之并不觉得常鸥如今是在无理取闹。
她沉吟着没出声,钱氏便有些着急:“三姑娘,可是有什么不妥?”
“这个……”常润之迟疑道:“太太和钱姨娘的意思是,一定不让小四从军吗?”
钱氏点头,小韩氏倒是摇了摇头:“你父亲知道小四的想法,倒说他有出息,没有阻拦。就是你钱姨娘,总担心小四。”
常润之便明白了,其实问题的症结,还是在钱氏身上。
“三姑娘就帮姨娘劝劝四爷吧?”钱氏道。
常润之笑了笑,道:“其实老实说,我觉得小四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志向和抱负,还挺好的。钱姨娘要是老这般管束着他,不看好他,恐怕对小四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他还小,得给他建立信心啊,这样他才能有自信,才能内心强大。”
钱氏听明白了常润之的意思,知道她是不想帮她劝常鸥,便顿感一阵无力。
“打仗那种事……多危险啊。”钱氏忍不住道:“四爷性子又是那样,这要是真让他从军,万一有个好歹,那……”
常润之并不是很想劝钱氏,从她与钱氏的来往上来看,钱氏作为母亲,是十分保守的,对儿子也有一种掌控欲。
毕竟对她而言,将来是要靠常鸥养老的。常鸥便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
她如何愿意常鸥面对一丝一毫的风险?
可男儿志在四方,想要把他束缚住,哪有那么容易?
常润之内心深处是觉得常鸥想去闯,那便让他闯。这种观念,和钱氏是冲突的。
她又如何能按照钱氏的想法,去劝阻常鸥呢?
常润之想了想,柔声道:“钱姨娘别急,小四不是还好端端的在您身边儿吗?我同您说实话,他想学了武以后好去打仗这事儿啊,我倒是觉得,既然拗不过他,现在还是请个武打师傅锤炼锤炼他的好。要真有拦不住他的那一天,好歹他也学了保护自己的本事。而如果他连现在锤炼身体的苦他都熬不住,想必要从军打仗这样的心思,他自己也就放弃了。”
钱氏听得眼睛一亮。
常润之接着道:“但若是他熬过去了,那钱姨娘……”
钱氏迟疑道:“我还能拦着他吗?”
“嗯……这个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钱姨娘倒不如写封信去,问问二姐姐。二姐姐女官出身,想必见识不凡,给姨娘您的建议定然更有她的道理。”常润之笑着道,将这个皮球踢给了常沁之。
常沁之如今人在杭州,常润之虽然没有见过她的面,但从记忆中对她的印象里推测,想必常沁之对常鸥的想法也应当是持支持态度的。
钱氏闷闷地点点头。
说了这许多话,常润之有些乏了,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岳氏眼尖,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