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瑞王点点头,想起常沐之,不由笑了笑:“她得到消息,必定立马就赶来这儿。”

果然被瑞王猜中了,常沐之得到了九皇子府的人的传信,当即便带着人亲自来了九皇子府。

见到瑞王,常沐之立时便红了眼眶。

“哭什么?”瑞王无奈地伸手拉过她,道:“当着小九和你妹子的面儿呢。”

常沐之拿锦帕按了按眼睛,轻声问瑞王:“这段日子你去哪儿了,没个音信,让人多担心……”

“一言难尽,回去再和你细说。”

瑞王安抚了常沐之两句,便和刘桐夫妻告辞。

送走二人,常润之顿时出了口气。

她不由道:“大姐姐其实没有瑞王想的那么脆弱,瑞王应该早点给大姐姐报个平安的。”

刘桐道:“五哥是担心,要是他没事儿的事情五嫂知道了,表现出来,会让人一些暗地关注着瑞王府的人有所警惕,倒不是刻意要让五嫂担心的。”

常润之随意点了点头,又好笑道:“那我知道瑞王安好的事儿啊,你就不怕我表现出来什么?”

刘桐哈哈一笑:“你表现出什么,那都是因为我。他们关注着五哥的行踪,又不关注我的。”

常润之想想也是,便将这件事撇到一边不提。

日子很快到了正月十五这日,元宵佳节,太子府传来了喜讯。

太子妃于正月十四开始阵痛,经历了一晚的分娩之苦后,于正月十五午时,诞下了一个男婴。

这是太子的嫡子,也是元武帝头一个嫡孙。

元武帝大喜,亲赐了名,为刘郇,独与其他皇孙不同。

这名一出,众皇子皆侧目。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开朝

元武帝的孙子们起名,都遵照着第一字景,第二字再另取的模式。比如常沐之的三个儿子,分别就叫刘景阡,刘景陌和刘景隆。

太子的几个庶子,也都是遵照这样的起名法,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可太子妃这一胎所生的嫡子,元武帝亲自取名,去掉了第一字景,只取了个郇字。

要说字面上的寓意,刘郇这个名字倒没什么特殊之处。

可众皇子仍旧对刘郇的名字侧目。

那是因为,刘郇名字中的郇字,是几百上千年前,曾经一个诸侯国的国名。

大魏开国皇帝魏高祖在平定天下的时候,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曾经对天下人自称,他是郇国皇室后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登基为皇的正统性。

元武帝给孙子起的这个名,格外有深意。

太子妃诞下嫡皇孙,太子府自然又要热闹一番了。

嫡皇孙的百日宴虽然还早,太子府却早早的开始往外发请帖了。九皇子府自然也收到了一份。

常润之头疼地按了按额角,对刘桐道:“送什么礼物过去好呢?”

刘桐微微低着眼,良久后才道:“随便送点儿吧,太子府也不缺我们府的礼。”

常润之装作没听到刘桐话里隐含着的阴阳怪气,兀自盘算着又要去库房挑礼物了。

刘郇出生第二日,便是朝臣们销假的时候,于正月十六开朝。

上朝第一日,元武帝便将之前从瑞王这儿得到的兖州暴乱真相的实证拿了出来,同时拿出来的,还有随后查明的齐、鲁两家历年的罪状。

寺人接过陈条一一念诵着,独有的嗓音充斥在大殿上空。

足有一炷香时间,寺人方才收声退下。

“瑞王此去兖州,竟然查出了这样的实情。”元武帝站在帝座面前,目光锐利,扫视了下面一圈,言道:“齐家,欺上瞒下,倒行逆施,压榨百姓,掠卖平民;鲁家,里通外国,贿赂刑部,制造冤案,与齐家狼狈为奸。这些年来,兖州命官在当地毫无作为,更受其压迫威逼。你们倒是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太子腿动了动,到底没敢上前。

祝王性子急,比不得太子能忍,当即便上前道:“父皇!这事儿五弟可是查明白了?可别冤枉了好人啊!”

提到自己,瑞王便也只能站出来道:“祝王兄,兖州暴乱之事,确系臣弟查明,且有实证。至于齐、鲁两家之事,由父皇派人暗查,想来也必定不会冤枉了人。”

祝王目光恨恨,一时无法接话,只能悻悻闭了嘴。

而太子在听到瑞王说齐、鲁两家之事都是元武帝派人查的,想要上前说话的心思更是歇了。

元武帝微微眯着眼睛盯住祝王,道:“刑部之事,朕还没有同你算账,你还敢站出来替齐、鲁两家说话?”

祝王心中一凛,反射性地就撩袍跪下,一时间六神无主,结巴道:“儿臣、儿臣……”

元武帝见他这般没出息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厉声道:“一边儿跪着去,朕不让你说话,你就闭紧你的嘴!”

刘桐微低头站着,抬了抬眼皮看了祝王一眼,又收回视线。

太子不吭声,祝王被训斥地不敢吭声,可自有他们的发言人替他们说话。

一位朝臣出列道:“陛下,若齐、鲁两家果真做下这些事情,自然是该问罪论处的。可到底兖州此地,朝廷向来管束不周到,若骤起发难,怕是……”

立刻便有人上前附和,还将魏高祖搬了出来。

“高祖未起事时,曾得兖州三大族恩惠帮扶。大魏建朝后,高祖也默许兖州由齐、鲁、宇文三家壮大家族,是为报恩。如今齐、鲁两族后人做错事,罚自是应当,但臣以为,还是要小心谨慎、循序渐进为好,免得将之惹急,事态发展不好收场……”

“陛下,大族之中,自有害群之马、城狐社鼠之辈,臣私以为,齐、鲁两家做下此等事的,必定不会是其全族人。揪出其族中大逆不道之人即可,万不可迁怒他人,伤及无辜啊。”

“是啊,是啊……”

一时间,太子一系和祝王一派的人纷纷出言附和。

祁王按兵不动,礼王但笑不语,岑王则是似笑非笑,站姿仍旧不那么规矩。

有希望息事宁人的,自然也有主张一锅端了兖州三大族暗地统治的。

“我大魏国土,刘家天下,岂容他姓之人随意糟践?”皇室中一位老王爷听得朝臣们出言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顿时站出来怒喝道:“你们一个个拿着朝廷俸禄,办的就是和稀泥的事儿?!”

老王爷这话朝臣们可不敢认,纷纷发扬自己的口才,把老王爷直气得吹胡子瞪眼。

正直的朝臣们附和着老王爷说的话,与方才那一派人当朝辩论说理了起来。

两派人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

元武帝没有制止的意思,瑞王便悄然退了回去。

刘桐上前,在瑞王耳后轻声道:“五哥,父皇怎么只提了齐、鲁两家,那宇文家派人刺杀你的事呢?今日之前父皇可派人同你说明了?”

瑞王眉眼沉沉,轻声道:“没有。”

“没有?”刘桐顿时皱紧眉头:“那……”

“父皇若是主动提,听着便是;父皇若是不提,你也别吱声。”瑞王叮嘱了一句,静默地站着,听着朝臣们的争论。

刘桐咬了咬下唇,隐晦地朝元武帝的方向看了一眼,暗含恨意。

他忍了半晌,拳头攥在手里,修剪平整的指甲几乎都能嵌到掌心的肉里。

但他还是没忍住。

要是有个万一,这会儿他五哥可就死在兖州那地儿了!哪怕最后有惊无险,父皇又怎么还能是这样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刘桐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冲,大殿之上朝臣们此起彼伏的争论声嘈杂得更让他情绪暴躁。

“父皇!”

刘桐忽然出列,大踏步朝前走了两步,眼中竟绽出些许血丝,整个人的表情尤为可怖。

他这一声突如其来,瑞王并没有预料到,大殿上的其他人也都被吓了一跳,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刘桐提了口气正要开口,身体却冷不丁一晃。

瑞王伸手抓了他手腕往回一拉,目光凌厉地看向了他,眼中的诧异犹存,还有一闪而过的焦虑。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廷辩

这样的近乎急迫的神情,刘桐几乎从未在瑞王的脸上看到过。

他的五哥,一向淡定从容,从不会有惊慌失措的时候。

然而今日却因为他……

刘桐心里微酸,嘴里却发苦。

兄弟二十年,他知道五哥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

五哥不让他开口。

可他已经忍无可忍了啊!

刘桐咬了牙关,瑞王见他没有出声,松了口气,转而对上首的元武帝拱手道:“父皇,齐、鲁两家罪行昭昭,罪证确凿,理当问罪。儿臣认为,为此争吵,并无必要。大魏开国便制定《大魏律》,逐年修改完善,到如今,上至皇族权贵,下至百姓平民,凡犯事者,都应依大魏律例,该如何判,便如何判,该如何罚,便如何罚。”

说到规矩这样的事上,礼王不得不站出来附和道:“父皇,儿臣认为,五弟所言极是。大魏律例既制,便该遵之。不然,又要此律例何用?”

两位王爷开口说《大魏律》,朝上的其他大臣便有些不敢接话了。

《大魏律》是大魏建朝时,魏高祖命人编纂,谁要说可以不遵大魏律例,这不是公然把把柄往人手里送吗?

元武帝凝眸沉思。

见元武帝有些意动,太子和祝王顿时着急,暗自给自己派系的人使眼色。

立马便有一人出列道:“瑞王爷和礼王爷所言不无道理,但若因遵照大魏律例,对齐、鲁两家陡然施威,而因此引起两家反弹,这后果,不知两位王爷可考虑过?”

这是又将皮球给踢了回来。

元武帝闻言也看向瑞王和礼王。

礼王只负责礼部的事儿,这会儿就端了笑脸不说话了。

瑞王背脊微微僵硬了片刻,方才缓缓道:“古人有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儿臣认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父皇既以此事垂询众臣工,想必不会让殿内众位大人,视《大魏律》如无物。”

大殿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瑞王仍在继续说着:“被压迫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兖州百姓,被当街打死下狱的几家苦主,乃至寒窗苦读后以科举报效朝廷,拿朝廷俸禄誓为朝廷效忠,却也被齐、鲁两家刺伤并挟制住的兖州同知……他们在等待着朝廷还他们一片青天。”

瑞王撩袍下跪,郑重其事道:“齐、鲁两家理应被捉拿问罪,若他们因此对朝廷有任何不利举动,依《大魏律》,依法定夺便是。大魏养兵从未倦怠,难道还惧怕区区一州两族?”

瑞王的声音清亮温和,并不咄咄逼人,然而却振聋发聩,扇打了之前吵得面红耳赤的殿内大臣的脸。

刘桐就站在瑞王身后。

瑞王的身姿并不算特别挺拔威武,他的个头甚至比刘桐还要矮上那么一点。

可哪怕瑞王此时跪在地上,从刘桐的视角望过去,他的面前,却仍旧仿佛矗立着一座高山,凌然巍峨,悍不可侵。

元武帝站在帝座前,目光落在瑞王身上,神情复杂。既有欣赏,又有遗憾,却又带着那么点儿审视和忌惮,转而瞟了一眼太子,失望之色也一闪而过。

良久,元武帝方才道:“齐、鲁两家所犯之事,为律法不容,为朝廷不容。擢瑞王亲带两千左骁卫,前往兖州,问罪齐、鲁两家掌权当家之人,缉拿进京。拒不受捕者,就地格杀。”

元武帝此话一出,太子和祝王就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仍旧跪在一边的祝王心下大急,再顾不得其他,膝行几步上前道:“父皇!兖州几族与高句丽王室素有往来,生此变故,若高句丽有心相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