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名:高氏

生卒年:公元470~494年

籍贯:北魏勃海蓨(tiáo,条)郡(今河北景县)

民族:高丽族

婚配:北魏孝文帝元宏

追封:孝文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499年

子女:皇子元恪(即宣武帝)、元怀(即广平王)和长乐公主

谥号:文昭皇太后

高氏,尚书左仆射、司徒公高肇妹,孝文帝元宏皇后,宣武帝元恪生母。

孝文帝延兴年间,高氏家族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高氏因姿容绝佳,被召入掖庭时年13岁。时文明太后见其貌美,遂将她送给孝文帝元宏,元宏对她十分宠爱。

公元483年,即孝文帝太和七年,高氏为元宏生下皇子元恪(即宣武帝),后又生下皇子元怀(即广平王)和长乐公主。此时,北魏正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途中,高氏在汲郡共县暴亡,葬于洛阳宁陵,时年仅25岁。之后,有人说高氏是被冯润派人暗杀。

公元499年,即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元宏死,由其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追赠其母为“孝文皇后”,谥为“文昭皇太后”。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于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姓名:于氏

生卒年:公元487~507年

籍贯:北魏代郡(今山西代县)

婚配:北魏宣武帝元恪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501年

子女:一子元昌

于皇后生于北魏一个十分显赫的官僚世家,从其曾祖父到其父亲三代,于家共出了4位赠公,3名将军,2个尚书,3位开国公。

公元501年,其叔父、领军将军于烈极力推荐于氏进宫,元恪即位不久,很需要他们的支持,于是便顺水推舟,下令把她召进后宫,封为贵人。

于贵人进宫不久,就凭她的沉默寡语、宽容大度和对元恪的体贴入微,博取了元恪的欢心,于同年九月被元恪立为皇后,又于公元505年年底为元恪生下了皇子元昌(后于3岁时夭折)。

公元507年,即宣武帝正始四年,于皇后突然死去,时年仅20岁。谥为“顺皇后”,葬于永泰陵。于皇后的暴死,有人说是被心狠手辣的高贵人所害。由于高贵人干得利落,没有露出任何破绽,自然蒙骗了元恪。元恪对于皇后之死只是痛心,并未怀疑是为人所害。

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姓名:高氏

生卒年:?~518年

民族:高丽族

婚配:北魏宣武帝元恪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508年

高皇后是身世显赫的大家闺秀。公元503年,这位大家闺秀在她的亲属串通下,步入后宫,当上了宣武帝元恪的贵人。

高贵人与元恪的感情比较融洽,为元恪生了一位皇子,但这个皇子生下不久夭折了。高贵人感到十分惋惜。次年,高贵人又有了身孕,但令她大为失望的是这次生下的是位公主(建德公主)。她迫切希望再能怀上个皇子。但天不遂人愿,任凭高贵人做了多大努力,她再也没有怀孕。

恰在这时,于皇后为元恪生下了皇子元昌。为了扫平通向皇后宝座的道路,高贵人便与伯父高肇密谋了毒死于皇后的阴谋计划。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十一月,高贵人干脆利落、不露任何痕迹就把于皇后送上了西天。

于皇后死后,如何处置不足3岁的宣武帝的长子、幼儿元昌,就成了高贵人的心病。北魏正始五年(公元508年)三月,元昌患了重病。高贵人让高肇暗中嘱咐侍御师王显借机害死元昌。王显竟不给元昌进药,也不报告宣武帝,很快断送了元昌幼小的生命。高贵人心里乐开了花。次年七月,高贵人荣登皇后宝座。

常言道,乐极生悲。就在高皇后陶醉于取得皇后之位的喜悦之中时,胡国珍的女儿进了后宫,被宣武帝封为承华世妇。胡氏知书达理,能诗善文,精通佛经,略习武艺,诡计多端,而又年轻貌美,很快就得到了元恪的宠爱,入宫不久就有了身孕。公元510年,胡氏生下了皇子元诩,并被晋升为充华。

北魏宫廷本有规矩:凡是立位太子的皇子,其生母都必须处死,以免出现后宫乱政之事。因此,当有宫女四处传播元诩即将封太子、胡氏受宠之言时,高皇后竟乐不可支,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拜见宣武帝,说不能破坏祖宗规矩,不能为一个女人乱了朝纲云云。宣武帝不置可否。

公元512年年初,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氏却破天荒地逃离了鬼门关,把高皇后气得直跺脚,躲在房子里痛哭了几天。

高皇后在痛苦诅咒中艰难地熬了将近3年,到公元515年元恪病死时,她就准备借机干掉胡充华。但由于她的部下泄霹了天机,胡充华早已做了防备,高皇后的阴谋不仅未能得逞,反而让胡充华借肃宗的名义封她为皇太后,把她架空,并把她的伯父高肇活活打死,搬掉了她的唯一后台。

一个月之后,高皇后的太后空名也被胡充华搬掉,被强迫到金塘瑶光寺为尼姑,不是重大喜庆的节日,永远没有步入皇宫的机会。

公元518年,胡充华听说“天文有变”,怕应在自己身上,便让高皇后当了替死鬼,然后以尼姑的礼仪将她葬于北邙。

第一百五十六章 胡氏北魏宣武帝元恪妃

姓名:胡氏

生卒年:?~528年

籍贯:北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郭塬乡张湾村)

婚配:北魏宣武帝元恪

封号:充华世妇

子女:一子元诩(即肃宗孝明帝)

谥号:灵太后

生来也奇命运相济

北魏武始侯胡渊之子胡国珍,多年无子无女,急得四处求神拜佛,说来也巧,皇甫氏果真有了身孕。星转斗移,转眼间到了生产的日子。皇甫氏分娩时,窗外大雪纷飞,屋内红光四照,辉煌夺目。红光过后,一位千金落地,她就是后来颇有点名气的胡太后。

胡国珍夫妇对女儿出生时的奇异现象非常纳闷。当时临泾一带占卜相面成风,胡国珍也想为女儿占卜一下以后的命运。一天,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远近闻名的占卜大师赵胡请到了家中。赵胡见达官贵人有请,到了胡家还没来得及喘息一下,便把胡国珍的女儿左右端详了好一阵子,然后十分诡秘地说:“从贤女的长相来看,是大富大贵的象征,以后肯定会成为国母,生就龙种。”过了一会儿,赵胡又压低声音说:“这事我们三个人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传出去。”胡国珍夫妇听了这话,欣喜若狂,盼望着襁褓中的女儿快快长大成人。

胡国珍的女儿很幸运,一落地就是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大千世界。

她更幸运的还在于她有一个非凡的姑姑。她的姑姑从小就当上了尼姑,对释迦牟尼崇拜得五体投地,此人一张嘴也巧,能把深奥的佛经义理讲得头头是道。经胡国珍引荐,她到了皇宫,给皇帝、皇后、太子公主等人宣讲佛经。时间一久,胡国珍的妹妹结识了不少皇亲国戚,在为他们宣讲佛经之余,就乘机夸赞起她的侄女,说她如何如何美貌温顺端庄,等等。很快,她的侄女成了皇宫里的新闻人物。不久,她的名字也传到了宣武帝的耳朵里,他怀着好奇心,派人把胡国珍的女儿召到皇宫。

胡国珍的女儿到了皇宫,也确实令人倾倒:匀称的身段,潭水似的眼睛含着热烈而温柔的亮光,鲜艳的红唇充满青春活力,可谓国色天香。宣武帝当即传下圣旨,把胡国珍的女儿封为充华世妇。

母以子贵宠冠后宫

公元509年,初夏以来,胡充华总是在花园里来回走动,因为她已怀有身孕了。怀孕本是一件喜事,但胡充华的眉头却锁得紧紧的。这也难怪,北魏后宫早就立下了一条规矩:后宫女子生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生母就要被赐死。历代宫妃为此而死者无数,以致后宫女子竟一怀孕就祈祷只生皇子、公主,千万不要生太子。

作为后宫女子,胡充华开始也像其他后宫姐妹一样祈祷过。不过,时间不长她的恐惧感就没有了。她曾反复地揣想:魏世宗爱她如痴如狂,从情理上说不会轻易把自己处死,北魏现在的文明程度比以前要高出许多,孝文帝时已出现了想废除这一陈规陋习的端倪,这次,自己也许会免于一死。退一步说,如果能生下太子,为国家留下继承人,自己的血脉能够登基为帝,死也值得。

公元510年三月丙戌,即永平三年这天,在宣光殿东北方向,一道金光闪过之后,一声婴儿啼哭,胡充华的儿子元诩落地,他就是后来的北魏肃宗孝明帝。

胡充华生下儿子,年已27岁的宣武帝乐得合不上嘴。在宣武帝早年,顺皇后于氏曾在正始三年(公元506年)为他生下皇子元昌,但元昌3岁时就夭折了;高皇后也为他生下皇太子,皇太子刚会走路就病死了。皇子早死,令宣武帝十分悲伤,元诩的降生,给他带来了极大欢乐,他对儿子特别钟爱,精心选择了良家妇女当奶妈,在非常安全的地方精心喂养,还严格规定:高皇后和胡充华一律不准前去抚视。

元诩降生的第二年,即被立为太子。

按北魏宫廷旧制,太子即位,其生母即要赐死。册立太子的诏书传出后,宫中好心人为胡充华提心吊胆,心胸狭窄的人庆幸胡充华将遭厄运,一些好事者想看热闹。但是,出人意料的奇迹出现了。这次册立太子竟然改变了北魏老祖宗的规矩,没有对胡充华赐死。

从胡氏开始,废除了北魏沿续一百多年的“立子杀母”恶俗。

这消息传开后,后宫的嫔妃齐声叫好,大臣们没多大反响,但高皇后却暴跳如雷,竭力反对。

高皇后早就对胡氏嫉恨万分,本以为册立太子之日就是情敌丧命之时,谁料想竟落了空!但她除了在心中诅咒痛恨,一时间也拿刚刚晋升为“贵嫔”的胡氏无可奈何。

公元515年,即宣武帝延昌四年,时年33岁的宣武帝元恪死,由年仅6岁的太子元诩即位,是为北魏孝明帝。孝明帝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妃,后被尊为皇太后。

宣武帝死后,高皇后悲痛不已,但她旋即清醒过来,立即布置人马,准备加害胡充华。

当胡氏听到高皇后准备向她动手的风声,忧愁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身边的几个关键人物为她分愁解忧,出谋划策。宦官刘腾得知高皇后的阴谋后,立即告诉了左庶子侯刚,侯刚又当即告诉了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于忠又连夜到太子太傅崔光处询问对策。崔光老谋深算,筹划之后依计将胡充华安置在看守比较严密的地方,这样,高皇后就无从下手了。

但是,胡充华仅被守卫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高皇后对她的威胁。她的儿子元诩登上皇位后,胡充华通过孝明帝这块招牌,尊高皇后为皇太后,把她架空,又强迫她搬到瑶光寺当尼姑,并给她下了戒令:不是重大节日或国家大庆,不得随意进宫。

公元518年,胡充华把高皇后杀死。

临朝听政德行天下

肃宗即位时只有6岁,连吃穿都需要别人照料,更谈不上处理政务了。这就给胡太后提供了临朝听政的机会。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女人直接提出要临朝听政是难以启齿的。不过,胡太后另有高招。她经常在崔光等人面前唠叨着:肃宗太小,什么事情还要由我照应。脑瓜子转得很快的崔光、于忠等人听出了胡太后的弦外音,略一商量便奏请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召集大臣当即议定垂帘听政。开始还让大臣们称她殿下,下达命令,后来把令干脆改为诏,文武大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