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锦年-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太太一下子跳了起来,“不成!不成!”

    卢知府悠然喝茶。

    “我派了管事去苏州那边查过,这个林子饶太能惹事了,伟哥儿才过去,他便喊他去和曾五公子赛马,结果曾五公子非得和楚璃的师弟玩一局,没想到就是这一局,惹了大祸!”

    这事卢知府早知道了,并不以为意,“曾五本就不学无术,被教训也是应当,并有祸起珮姐而,他之前曾派了人来咱们家求娶珮姐儿,被我拒了。”

    曾五公子的纨绔,卢太太早有耳闻,丈夫不同意倒在她意料之中。

    “但林子饶却跟着伟哥儿去了泉州,结果他家那五芳斋又出了事,最后在楚家的酒楼里闹了起来,他倒没事人一样回来了,但是伟哥儿只怕心里不好意思,也不知受了谁的蛊惑看到有船出海,就跟着一起走了。已经一两年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这心里每天就像被绳子提着一般,难受极了。”

    卢太太说着说着直接哭开了,“嫁到林家还不如嫁到楚家,最起码楚家可以在官场上给老爷一些助力。”林家除了有几个臭钱,还有什么?“更何况楚家这亲事说得好好的,连日子都订下子,难道老爷要做那出尔反尔之人,想要反悔不成?”

    卢知府懒得和妇人一般见识,只道:“那楚四性子虽然冷了一些,但并不是断袖,杭州传这些话的,不过是他的仇家罢了,他这些年一直在泉州,泉州那边却是风平浪静,一丝风声也没有。既然你又看不中林家,那此事以后休要再提!

    卢太太一想也是,楚璃住在泉州的时间还多一些,偏那边就没有任何传言呢?

    就算有狐裘那件事,卢太太也不以为然,虽然女儿偷偷地见过楚四,楚四却从来没有见过女儿,他又有银子,爱花在师弟身上,不正说明他这个人对别人大方?

    男人没成亲还不都是一样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等到成亲了,有了孩子,心慢慢地就会放在家里了。

    一个男人会对朋友好,对自己的妻儿又能差到哪里去?

    况且楚璃又有钱,无论是门第还是能力相貌,都甩了林子饶十八条街不止。

    卢太太自认为是过来人,根本不介意这些。

    哪想她拿着这些话去去劝尉卢雯珮,卢雯珮却根本听不进去,一听一意想要退了楚家的这门亲事。

    小姑娘们就这样,喜欢了一个人对方什么都好,不喜欢了那就一坨屎。

    楚璃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卢姑娘眼中的一坨屎,但她却对卢太太笑了笑,“既然阿爹亲自查过,肯定没有问题,但女儿上次住在叶家确实打扰安国夫人和叶大妹妹良多,走的又十分匆忙,您看咱们什么时候过去谢谢人家,顺便女儿再自己派人查一次,不然怎想都觉得不安心。”

    卢太太也担心丈夫在糊弄自己,点头道:“那咱娘俩一起去一次,谢谢老夫人,顺便问问你哥的消息,你哥一日没有消息,阿娘这心里一日就不能踏实。”

    卢雯珮一下子抱住了卢太太,“我就知道,阿娘对我最好了。”

    两人商定好之后,便由卢太太和丈夫说了这件事。

    卢知府知道妻子是想借机和叶家交好,也就同意了。

    毕竟现在曾家处处与卢家为敌,然而世道现在又这般乱,听说西北连年开战,以后到底会是什么形情谁也不知道,但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条路子,特别是有军权的叶家。

    卢太太带上了厚礼,带着女儿就出发了。

    路上又特意交待女儿:“见了老夫人,你可千万不能乱说你和楚家的事,楚家和叶家也有关系。不然楚璃这些年能在闽地混得风生水起?”

    说到这些,卢太太忍不住又夸起楚璃来,“楚四公子确实是非一般的人物,想当年倭人围了泉州,就是楚璃载的粮食救的急,当时叶家也像咱们伸过手,但那时候你爹刚刚到湖州,到处的粮食都很紧缺,咱们自家人都顾不上,哪里还顾得叶家,没想到楚璃倒是个有眼光的,那时候叶尚武已经被撤了职……”

    卢太太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但卢雯珮却听明白了,自家老爹那时候怕叶家还不起,没有借粮!

    “阿娘也不早些说!我看老夫人和叶姑娘都对我这么热情,还以为咱们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呢。”卢雯珮埋怨道,若早知道有这层因由在里面,她怎么好意思住在叶家!

    “叶家肯收留你,必定有楚家这层关系在里面,但咱们也不能做那忘恩负义之人,这一次过去,我带了一只三百年份的老参,这东西有钱也不好买,上了年纪的人有备无患。”卢太太说着,微微露出了笑容。

    卢雯珮却很吃惊,“您不是说那人参需要上万两银子吗?”

    卢太太:“为了你,阿娘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第224章 张姑娘的烦恼

    又到了桂子飘香的季节,永辉小筑的桂花香得很远都可以闻到。

    叶锦辉便吩咐叶春,让她摘些桂花腌起来,到时候做点心、汤圆、甜汤都可以用得上。

    如意坊那边也要去一次,因为张二姐捎了好几次口信让她过去一次,因为最近在忙着帮李大姐画婴儿衣裳的图样,没有顾上过去。

    李大姐的成亲刚一个月就传出了喜讯,怀胎十月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如今已经怀了第二个,刚出了三个月特意由丈夫陪着回了一次叶家,叶锦辉这才发现李大姐之前甚是苗条的身材,现在已经胖得像发过的白面馒头一般,可见在黄家过得还不错。

    等她一回来,安国夫人又告诉大家,李二姐刚写了一封信回来,说已经显怀了,算算日子竟然比李大姐还大一个月。

    特别是李二姐,如今成亲已经有一年,但直到现在肚子才有消息,也难怪安国夫人着急。

    家里人都很高兴,安国夫人特意吩咐叶锦辉画些花样给如意坊绣了,正好到时候给李大姐和李二姐送去。

    叶锦辉到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如意坊里已经不是那么忙,但却有两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媒人站在那里,说是要给张大姑娘说一门好亲。

    张大姐淡淡地没应声,张二姐先笑了起来,“是鳏夫还是傻子?”除了这两种原因,她实在想不到已经二十多岁的李大姐还能找到什么样的人。

    那媒人使劲地抖了抖帕子,像个母鸡一样咯咯咯地笑了起来,“我的个二姑娘,你可真会说笑,对方是正经的举了老爷,为了前程一直没有娶亲,嫁过去就是举人老爷家的元配夫人,对方亲自上门托我的,说是对张大姐一见倾心。”

    张二姐眼风如刀,冷冷地盯着那媒人看了一眼,“一见倾心?这么轻浮的举子老爷,不怕被革了功名?”

    那媒人使劲地擦了擦额头,才赔笑道:“这是老身加上去的,都是老身的错。”

    张二姐斜她一眼,偏着头“哧”地一声笑了,“难道你是觉得我张家的姐儿喜欢听这样的混话?”说着直接提了一把剪刀起来,似乎那媒人敢乱说,她马上要演全武行了。

    媒婆又是连连赔罪,这下比刚才真诚多了,连腰都勾了下去。

    张二姐翘着二郎腿在椅子上坐了,吩咐身边使唤的人,“给这嬷嬷倒碗茶。”

    那婆子这才斜着身子坐了三分之一的凳子,继续道:“托我的举子老爷姓赵,名叫赵有功,年轻有为,少年得意,绝对是头婚,从未和人议过亲,若是有假,任凭姑娘处罚。”

    张二姐点头,直言道:“辛苦嬷嬷跑一趟了,等明个儿我们亲自打听了这赵举人的人品,再回话,如何?“

    媒婆似有些犹豫,但知道张二姐一向泼辣,不是个好惹的,转身开始满脸堆笑地奉承起叶锦辉来,“大姑娘真早,哪阵香风把您给吹来了。”

    叶锦辉微微点头,并不说话,那媒婆自讨了没趣,便悄悄地离开了。

    李二姐这才舒了口气,“幸亏是你来了,不然我们不知道还要被这个老婆子聒噪多久!”开门做生意,来者是客,若非太过份,自然没有将人往外赶的道理。

    叶锦辉却没接这话茬,只笑道:“你们都在这边,那福州那边的分店谁在照看?”

    李二姐:“老三!她讨价还价比大姐和我都厉害。”

    叶锦辉便不再往下问,只管将自己的花样子拿了出来,交待她用细棉布做了,又问她:“你找我什么事?”

    李二姐便笑了起来,“我们想过去看看小刘大夫,还想请她继续入股,然后再杭州开个分店,你觉得如何?”

    叶抽辉连声称好,“师姐主意最多,有她入股最好不过。”

    李二姐:“可惜我们对那边不熟,只怕还要找个机会和妹妹一起过去一次才行。”

    叶锦辉给她出主意,“先不用这么着急,你若有这种打算,我不防找人把门面看看,盘下门面再过去也不迟,省得两头跑,万一晕船,很受罪的。”

    李二姐一下子笑了起来,“我只想着要去杭州,心里高兴得太很了,哪里还想得到这么多问题。也是,现在马上要做冬装了,一寸金一寸光!“

    叶锦辉点头,“对,一寸光阴一寸金。”

    李二姐叹气:“我估计是脑子笨,总是记反。”

    叶锦辉大笑,“只要数银子不数错,不数反就是了,这记错了又有什么关系?你又不需要科举。”

    一说到科举,二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位赵举人,叶锦辉便主动揽了事,“要不,我使人帮你打听打听?”

    李二姐:“那我就多谢了,不过你去打听他,也太将他当成一回事了,还是我自己去吧。”说完又拉着叶锦辉坐了下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份人情先记着,我需要的时候再找妹妹。”

    叶锦辉点头,“反正有了什么事,你也别闷在心里,咱们认得这么多年了,我早把你们都当成了我的亲姐姐。”

    这倒是实话,她和张家的姑娘在一起比和李家的表姐在一起舒服多了。虽有利益关系,却不存在任何算计。

    “下个月十九,你去我家里玩吧,我们在盖新房子呢。”张大姐笑着邀请她。

    叶锦辉笑着应了,心里却想着,张大姐只怕已经二十好几了,若是现在不成亲,只怕越晚就越不好找到合适的人,不由悄声问道:“姐姐要是不信任官媒,不如由我让祖父给你挑个人。”

    媒婆说的那个赵举人,她一听就觉得有问题,不然也会主动要帮她们查了。

    张二姐却笑着看了她一眼,“你也觉得这赵举人靠不住对不对?说不定是有什么缺陷,不然怎会一直到现在还没成亲?”

    没想到张二姐倒跟她想到一块去了,叶锦辉只笑,并不答话。

    “你帮着介绍人行,不要家世和才干,只要人品,要不,帮我和三姐也一起介绍了吧。”张二姐似下定决心般地突然说道,“不然那些人老是来缠着,父母也念念叨叨,家里的兄弟也有意见,真让人不胜其烦。”

第225章 细说沈辉

    叶锦辉听着张二姐发牢骚,却找不到劝她的话。

    若只是外人反对,一家人支持她的决定,倒还可以继续坚持初衷,但若是兄弟也反对,那可就难办了。

    因为本朝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张二姐不想嫁人,若是得不到兄弟的支持,等到张父张母百年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