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急道:“皇上,臣有话说,袁将军之言,绝不可取!”
崇祯愕然道:“建斗,你此言何意?”
卢象升答道:“皇上,袁将军将商业分类征税,是不错的,很有针对性,一则可以确保国家税收,二则也可以保护利润微薄的商人,但是这纵向的分类,绝不可取,小型商铺正常征收,大型商铺倒要减征,那小型商铺本来就生活不易,这样一搞,还能够活得下去吗?这是要动乱国家根基的!”
袁啸无奈道:“建斗兄,我这样建言,也是有根据的。”
“什么根据!”
一旁的孙承宗怒目而视,这个小子不惹出点事情来,是绝对不罢休的!
袁啸答道:“皇上,诸位大人,很简单,大型商铺交的税多,自然要享受一定的国家优惠,他们的税收也是正常征收,只是因为缴税多而减征的,如果小型商铺为了享受到这样的优惠,那他们就必定会想尽办法发展的,这是激励,一种激励的手段,使得国内的商人都有了进取之心啊,而且,小型商铺未来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减免的,只是这些都是细节,我不能立即拿出一套完善到极点的方案来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诉苦大会
孙承宗犹自有些不放心,奏道:“皇上,臣以为袁啸所言,第一个方案可行,第二个方案则需要慎重……”
崇祯心头也是有些不愿意,小商人能够征收到多少银子?想要充盈国库,那就必须要打大商人跟这些官僚的主意才行啊,袁啸这么做实在是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
崇祯答道:“好了,阁老说的也有道理,先按照第一个方案执行吧,第二个方案容后再议!你的第二件事呢?”
袁啸嘴角抽了抽,答道:“第二件事情,是想为皇上分析一下同僚们入股商业的动机所在。”
崇祯疑惑道:“动机?什么动机?”
袁啸苦笑道:“皇上,一句话,琴棋书画诗酒花是士人们最常流连的,但是却不是必须的,人最离不开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先要活下去,才能享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您想一想,朝廷所有的官员们,他们从九品的最低阶一年薪俸不过十几两银子,即便是阁老作为一朝辅臣,建斗兄从一品的尚书,两个人的年俸折合成白银也不过两千两左右,建斗兄家中有父母妻儿仆人二十余口,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僚属需要俸银,这些银子不是朝廷掏的,两千两银子即便是稍有富余,也绝对不会宽松到哪里,至于下面的知府、知县,年俸更是少的可怜,养家糊口益发的艰难,如果堂堂的官员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又如何能够安心处理国事?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自然要想办法从别处挣些钱粮了……”
崇祯不悦道:“袁啸,官员薪俸乃是祖宗成法,太祖皇帝亲自拟定的,岂是你可以随意指摘的?连朕在宫中都要节俭度日,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节俭度日吗?”
下面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气的嘴里发苦,如果都仅仅靠着年俸活着,只怕谁家里都得饿死人啊,一千余两银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官宦之家来说,动辄人口上百,先不说吃饭,但是仆人的薪资,一年也不在少数啊,一千两银子,够干什么的?
袁啸沉声道:“皇上,咱们大明朝最有名的清官是哪个?”
崇祯一愣,答道:“自然是海瑞忠介公了……”
袁啸答道:“皇上,忠介公去世之前最高可是做过右都御使的,正二品,忠介公不但清廉,而且节俭,家中人口不过十余,数十年下来,在去世的时候,穷的甚至买不起一口棺材,忠介公如是,遑论其他官员?皇上可以问一下,朝中的这些臣工们,府上人口可有低于三十人的?”
崇祯疑惑的看向了下面的臣子,眼光首先落在了孙承宗的身上。
孙承宗硬着头皮答道:“皇上,老臣家中妻妾四人,儿子六人,女儿三人,均已出嫁,孙儿十一人,孙女三人,儿妇十五人,另外还有从子,从孙十七人跟随,连臣在内一共五十余人……”
嘶……
崇祯倒吸了一口冷气,五十多人的一大家子啊,还真的是够孙承宗受的!
“除此之外,皇上,臣府上还有丫鬟婆子、家丁、家将一百余人,其中家将乃是臣督抚辽东之时退役下来,自愿跟随老臣的一下亲兵差不多数十人之众,老臣府上人口合计一百七十八人,每年各房例银支出五百一十二两,仆人家将薪水一千七百余两,吃穿用度一千三百余两,往来宴请八百余两,共计需要支出白银四千余两……”
崇祯帝彻底无语了,这可是大学士、阁老啊,一年拿着最高的薪俸两千两,一年却要支出四千余两,那亏空的两千多两怎么办?
孙承宗接着说道:“皇上,这其中老臣的家将们很多都不在老臣那里领取薪水的缘故,如果按照各自的标准领取薪水,老臣每年支出六千两白银都未必够,只不过当年先帝在日,曾经赐给老臣盐引若干……”
崇祯烦恼的摆摆手,说道:“你们呢?你们家里吃穿用度呢!”
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低头不言,我们?我们的吃穿用度说出来,只怕会将皇上您吓得站不起来啊!孙承宗的那些吃穿用度都是正常的用度,老头子没有那么多的嗜好与享受,哪里能够跟我们相比?孙府一年的这六千两银子的用度,只怕还不够我们一年用度的零头呢……
黄道周站起身来,低声道:“皇上,臣忝居户部尚书一职,家中人口一百四十余人,每年支出七千余两,因为臣名下有良田数百顷,还有一个绸缎庄,所以才勉强周转的开……”
后面,一个个大臣站起身来,纷纷说道:“臣家中一百五十余口,臣家中两百二十余口,臣家中……”
朝堂之上,所有的臣子们都开始诉起苦来,苦啊,这么大的家业,如果没有副业作支撑,特么的,都的去喝西北风去,您老人家舍不得给给我们发薪俸,难道还不允许我们私下里去赚点钱,咱们彼此都要有条出路才行吧……
崇祯现在才傻了眼啊,特么的,按照他们所说的,老子需要给他们的薪俸最少翻上两番才能够满足他们的用度啊,难道袁啸你个混蛋不知道老子最缺钱吗?他们穷是假穷,老子才是真的穷啊!
崇祯恨恨的瞪了袁啸一眼,无奈道:“你小子到底想要说什么?”
“涨工资!”
袁啸不假思索的答道。
涨工资?
崇祯差点晕死,还真的要给他们涨工资啊,你小子来给朕出这笔钱?
袁啸接着说道:“皇上,远的不说,咱们只说近的,赵宋一代,一品的官员年俸已经达到了四千余两,这还不算其中的一些其他补助,咱们大明一代可是连人家的一半都赶不上!这些大臣们为国分忧,用心国事,朝廷供给薪俸是理所当然的,臣请皇上为上下官员酌情加俸……”
下面的臣子们高兴地都快哭出来了,大好人啊,袁啸可是个大好人啊,竟然敢向皇上提出来给大家伙涨工资!这样真性情的人如何不值得我们去结纳一番?
第一百二十二章 连朕也要缴税
崇祯面无表情,接着问道:“还有吗?”
袁啸答道:“有啊,皇上,臣以为赵宋仅半壁江山,就可以为朝臣们开出高额的薪俸,咱们大明三万里江山,上万万子民,没有理由使官员薪俸低于前朝,可以考虑使朝廷各级官员薪俸与赵宋年间持平……”
“还有吗?”
崇祯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跟赵宋年间持平,那就是说光是朝廷俸禄这一块,明年的支出就要翻上一番还要多!这可是数以百万两计的支出啊!
袁啸答道:“还有,皇上,这仅仅是一方面,朝廷为官员们加薪是理所当然,然则,天下所有的官员纳税也是天经地义,臣以为,不论是农民还是商人,还是官员、或者勋贵、皇亲,他们的一饮一食哪里来的?还不是咱们大明数万里江山供应的吗?饮水思源,自己挣了钱,给朝廷纳税,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没有收缴上来的钱粮,如何保证我们有强大的军队,如何保证我们可以兴修水利?如何保证我们休整驿道?特别是皇族、勋贵与官员,更是如此,巨大的财富不都是朝廷给与的吗?羔羊尚有跪乳之情,乌鸦还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臣建议按照每个人一年的收入,缴纳人头税,无地、缺地没有产业的流浪者可以免税,除此之外,尽皆需要向朝廷纳税!皇亲也不例外!”
啊……
朝堂上的官员们再次大乱,这可是真正的硬生生从官员手中抢肉了啊!岂有此理,谁也要纳税,那天下士子与工商等卑贱之人还有何分别?
不过,崇祯现在确实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听出袁啸的意思了,先给朝臣们一个甜枣,然后在打一棒子啊,相对于那些薪俸,从各个官员商人手中征收上来的税收,远远大于这些!
崇祯淡淡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连朕都需要纳税了?”
袁啸嘿嘿笑道:“皇上,您是一国之主,自然应该为天下之表率,凡是进入内孥之收入,自然要按照规章,上缴税收给国库……”
“怎么一个章程?”
袁啸低声道:“臣曾听卢大人说过,一个平民五口之家,需要年入三十两,方才可以维持住温饱生活,就以此为界限,但凡一家收入低于三十两者,尽皆免税,以示皇恩浩荡,泽披四方;年入三十两以上,十万两以下者向朝廷缴纳税收为三十税一,年入十万两以上者向朝廷缴纳为二十税一,此乃臣一家之言,具体的数额,皇上可以向户部尚书黄道周大人垂询……”
崇祯淡淡答道:“不用询问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王承恩!”
一边的王承恩连忙站了出来,应声道:“皇上……”
“传旨,将袁啸所言,全部补充进入大明律,今年内孥所得按照二十税一,向户部拨付,不,是缴纳,缴纳税款,不得缺少一分一毫,还有,待田弘遇、薛国观两人家产统计完毕之后,按照二十税一,同样向国库缴纳税款,从今年开始,内孥所有收入、支出、缴税都需要专折呈报到朕这里,自朕开始,不论皇亲贵戚、勋贵官僚,尽皆按此标准缴纳税收,抗税不交者,以反叛论处!”
崇祯脸色凝重,一字一顿的下达了旨意。
这一次崇祯可是认真的了,而且朝臣们也完全坠入了袁啸挖下的陷阱,怎么给你们加薪,你们高兴的屁颠屁颠的,让你们缴税,你们就满心的不情愿?这可是连皇上都已经缴税了!
崇祯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还有,从今年中秋起,大明所有官员一体从现有薪俸额度增加白银一百两……”
袁啸吓了一跳,擦,这样的加薪,那可是要命的啊!一百两,对于底层的官员来说,这是一笔莫大的收入,完全可以改变他们收支了,但是,对于朝廷的这些大佬来说,屁都不是,谁会在意这一百两纹银?即便是给他们加了这一百两纹银,都不会有人说你好啊!
袁啸苦笑道:“皇上,这样径直加俸一百两纹银,是没有道理的,您可以问问黄大人,是不是?”
黄道周苦笑道:“皇上,您为朝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