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血手前前后后也不过抓了我几秒钟,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竟然就直接留下了瘀伤……
方天玄也看到了我的小腿,他眉头紧锁一本正经地恐吓我:“你完了,这瘀伤是脏东西索命时留下的印记,不管你之后去哪,它都会一直纠缠着你,直到有一天,它将你弄死为止。”
第十七章 破除之法
其实不用方天玄解释,我心里也大概有了头绪。
《阴阳鬼术》上说,大邪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犹如蝗虫过境,洪水卷村。
只要接触过大邪或能够看到大邪的人,都会身染厄运。
重者,历经百日煎熬而死;轻者,缺胳膊少腿发神经都不在话下。
“怎……怎么办……”沈天宝一改之前那两眼放光的模样,变得像只受伤的兔儿般惊恐,浑身止不住的打颤。
“等死,怎么办。”方天玄回答,但却看着我开口。
我明白他的意思,那眼神是在告诉我: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闯下的祸,要自己去解决。
“我知道怎么做。”我咬咬牙开口。
总不能让王警官的悲剧发生不是?
为了自己,连累无辜的人,而那件事,可让我失去了最亲爱的奶奶……
“纪大哥!不,纪神通!纪天师!纪道长!”沈天宝没命地呼天抢地。
《阴阳鬼术》我早已经认认真真看过一遍,对里面大部分的记载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在睡前我还看了关于封鬼道器的典故,此刻犹如历历在目。
封鬼道器的炼制既有炼制之法,那也就有破解之门,除此之外,还有应急措施——也就是被封印的邪物不小心放出来了怎么办。
这其实早在制作封鬼道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说明。
其一,需要找到那件封鬼道器,将上面的梵文翻译出来,因为那梵文记载的,是里面封印之物的来历。
其二,需要找到被封印之物的灭杀之法,被封印的邪物在逃出封鬼道器的三天内,由于自身的执念,它会回到诞生的地方。
最后,要么就是找到它,把它杀了,要么就是重新将它封印进道器之中,找个地方藏起来,永远不要被别人发现。
简而言之,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那封鬼葫芦,将上面的梵文翻译出来,找到那血影的来历,而后去往血影的诞生地,消灭掉它。
我心烦意乱,前段时间王警官的事如同处子之夜般历历在目,但更恐怖的是,如今身边可能就跟着一个和自己从家乡跑过来的鬼魂,现在还遇到大邪……
当真是前有邪魅,后有游魂,一波三折,险象环生!
那一夜,308宿舍彻夜无眠,电灯亮了一整晚。
第二天一大早,我、方天玄、沈天宝仨人,经过一夜的探讨,终于决定旷一次长课,开启了我人生中第二次捉鬼历程。
而这一次,也是我这辈子捉鬼经历中,最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一次。
因为这时候的我根本就啥也不懂,甚至连镇魂符都画不好,买捉鬼工具都分不清而买到山寨……
原本沈天宝死活不肯参与这次行动,但是方天玄和他解释了一遍其中的因果,说如果不去,我和方天玄死在半路之后,那东西就会来找他,到时阴曹地府相见,再做308舍友。
沈天宝便大叫着横竖都是一死,晚死早死都一样,索性脖子一横,开始收拾行囊,恍如壮士断腕。
找到那出手封鬼葫芦的家伙比想象中的简单,因为整个京城典当行几乎数得过来,这家伙挨家挨户的问,却都吃了闭门羹,结果正好在一家典当行被我们找到。
沈天宝直接甩了他1000大洋,那一身道士袍的家伙便屁颠屁颠地将葫芦交给了我们。
末了,还好心提醒一句:
“这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你们记住啊,俺爷爷临死前曾经和俺说过,千万千万不要打开这葫芦,也不要破坏上面的纹路,就当成收藏品收藏好了。”
听到这话,我们三人相视苦笑。
这话当初我第一次看到这葫芦的时候他怎么没说??
接下来的事情便轻松许多。
按照《阴阳鬼术》上的梵文对比,我大致翻译出了封鬼葫芦上的文字。
葫芦上记载的文字,果然大多使用道家术语,讲述的是一个道士多年前遭遇的事情,距今大约有20年历史——
这道士姓梁,全名梁照坤,家中三代道士,乃东北一处名为西山的本地人,他们那个年代,因为闹饥荒,附近乡镇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吃,于是兴起了盗墓这一行当。
盗墓,在民间也俗称倒斗,更有倒斗师,摸金校尉,土夫子的称谓,传承足有数百年之久。
这道士梁照坤当初因为当地闹饥荒,不得不随了大流,干起了倒斗的活儿。
可不,这下真让他倒到了个墓穴。
那墓穴足有上千年历史,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据当地人说,里头埋着梁王的尸首,是梁王当年死时建造的万人兵俑。
梁照坤可不曾多想,伙同家中三兄弟持着洛阳铲就开始了倒斗的行当。
凭借本身就是道士的风水玄学本领,他们很快寻龙点穴,找到了那墓室的入口。
本以为一切顺顺利利,幻想着能够挖到些值钱的宝物和洋人交换粮食时,却不曾想,墓穴还没进入一半,他们就碰上了大邪,三个兄弟,全部死在了里面,唯独他自己一个人凭借护身道器勉强封印了那大邪,逃脱了出来。
不久之后,因为入了墓穴沾染尸毒,梁照坤也死了。
这就是葫芦上记载的故事。
而东北西山,便是我和方天玄、沈天宝三人,即将出发前往的地方。
临行前,沈天宝又恢复了那眼冒精光的模样,一个劲地叫嚣:“酷!盗墓哎!说不定这次咱们三发达了也没准儿!”
就这样,在大邪的威胁驱使下,我甚至连学校外第一条街道叫啥名字都还没知道的情况下,匆匆带领着两个舍友,离开了京城,踏上了第二次捉鬼的征途。
只是那地方,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
简单来说,还真的只能称之为一个地方了,因为在做了一天火车抵达东北之后,顶着炎炎烈日的我们就往西山赶,一路长途汽车,换乘中巴,最后再变成小三马仔(摩托三轮车),来到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矮丘大草原。
远远地,能看到一座朦朦胧胧的大山,当地农民都说,这是出了名的鬼山,传说上面埋有万人尸骨。
最后,在搭乘了一次夹带着屎香的牛车之后,于质朴农民老伯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阴山。
第十八章 阴山古墓(上)
“哎,我说天玄,刚那老伯说,我们要坐船进入这阴山?”
山脚下,看着高耸入云的大山,沈天宝开口问道。
“恩。”方天玄点头。
沈天宝嘟囔着:“进山要坐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而我,则拿着从当地人手中10大洋买来的简易地图研究着。
说实话,这上面画的圈圈圆圆正方三角多变形,我真怀疑是不是幼儿的随笔涂抹。
终于看了半天没看出个所以然,索性也不理会了。
不过按照农民大伯的提醒,我们还真找到了一条河流。
河流很碧绿,但绝对不清澈,仔细看去,还能看到上边被一层绿油油的小圆叶子覆盖,也不知道是什么水植物。
远远的,一个站在孤舟上拿着水浆的船夫对着我们招手:“哎——什么人咧想进山咧——哎嘿哟嘿!”
那斯竟然以唱山歌的形式向我们问话。
可偏偏要死不死的沈天宝竟然也扯着嗓子用山歌回答他:
“哎——三个帅哥要进山咧——你****快过来咧——哎嘿哟嘿!”
我只看到那船夫一个趔趄,差点没掉到河里……
这么做的结果,直接导致船夫收了我们一百大洋的渡河费,不给不让上船。
上船后,船夫看我们都是些年轻人,疑惑地开口问我们:
“后生仔,你们不好好读书,跑阴山来作甚?”
我含糊他:“出来探探险,旅游。”
船夫摇着船桨,对我笑笑:
“旅游探险可不是这么探的哟~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阴山!别怪俺没告诉你们,从俺爷爷那一辈开始流传,这阴山上有大大小小的尸洞一百零八个,都是当年日本鬼子大屠杀留下的,你们要进去,可得小心哟。”
“尸洞……”沈天宝冷不丁一个颤抖,眼巴巴地望着我。
我咳嗽一声,皮笑肉不笑道:“没事,呵呵,我们就进去逛逛。”
“外地来的人俺都见多了,考古学家,倒斗的,啥都有,只是俺在这阴山干了那么久,从来没有见他们出来过,兴许,他们是从后山出去了也说不定哟——”船夫半说半唱着,似乎很热衷于山歌。
只是这话,听得我心底有些发毛。
从来没有出来过……
小船破开河流上那绿油油的一层植物,在船夫哗哗的摇桨声中缓慢前行。
河岸的两边,是密密麻麻的树林,但让我奇怪的是,却没有听到任何一点声响,没有鸟叫,没有兽吟,安静得出奇。
终于,在河流正前方远远看到一个黑漆漆的洞穴之后,船夫将船停在了岸边,笑着对我们说:“到了。”
说罢,他竟然直接从船上跳了下去,站在岸上对我们说:“俺就送你们到这儿,等你们进洞之后,把船桨放好,水是往下流的,它会自己飘出来。”
“你不进去?”我疑惑地问他。
“不不不,俺家有祖训,千万不能进入阴山,我就在这附近等,周围很安静,啥时候要是从这儿出来,就大叫一声或者唱山歌,俺听得到。”船夫回答。
看着前方那黑漆漆的洞穴,我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
当地人将这阴山传得神乎其神,不是尸洞就是万人坑,想想自己待会要在里边寻找墓穴……
可能怎么办,人都到了这里,总不能打退堂鼓。
在沈天宝嗷嗷的哭叫下,我只好充当起了临时船夫,划着浆,推动小船进入那洞穴。
进入洞穴之后,视线一暗,周围便黑漆漆地伸手不见五指,好在方天玄出发前准备充分,他似乎经常干些入深山探险地的事儿,从鼓鼓的背包中掏出手电筒,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前方的水路。
“这是一个盗洞。”灯光一亮,方天玄便开口。
我一听,心里便是有了底儿。
所谓盗洞,其实说明曾经有倒斗者来过这里,倒斗者想要进入山脉探索古墓,会在寻龙定穴之后,开凿洞窟,建造一条出入的道路,称为盗洞。
而开洞造路之时一般是没有水的,眼前这洞是水路,水流从里边缓慢地流出来,说明这阴山内有源头,当初的倒斗者离开后,水流不知何故从里边流了出来,形成河流。
只要顺着水流找,说不定就能进入了阴山的正中央。
而《阴阳鬼术》上也有过关于古墓的记载。
龙穴,常有伴生河流,如果这阴山里当真有古墓,那一定会在河流源头的附近,呈吞天纳地之势,是为帝王之相。
也就是说,我们找对路了。
只是眼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