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慕南枝-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篱没有吱声,心里却明白,姜宪十之八|九不会喜欢李长青的这句“规劝”。
    因为以姜宪的能力,大可做个监国的长公主。
    他此时不免有些庆幸。
    还好李谦说服了姜宪,不然他要是当着姜宪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来,说不定就会惹姜宪的烦心了。
    毕竟有些事是可以想,但却不能说的。
    万一慎哥儿不是太子呢……史上这样的事还少吗?
    李谦点了点头,道:“你去跟我爹说吧!”
    他知道李长青最在乎什么。
    这种事,肯定是彻夜难眠地等着消息,柳篱早点把信带给他爹,他爹就能早点睡个好觉。
    而在京城的汪几道府邸,汪几道正在和苏佩文一齐劝说梅城,让他驻守金陵,负责金陵那边的行宫修缮,并道:“就当是打了个头阵的。那边实在是需要一位务实之人在那里打点。不然明年九月,皇上肯定没有办法南下。”
    梅城却不为所动,道:“京城这边的事更繁琐。我看不如派个侍郎过去就好了。何必一定要我亲自过去?我如今也是坐四望五的人,轻不起那折腾了。”
    苏佩文还在那里劝道:“哪个侍郎有梅兄的算术好?那边实在是缺个能挑大梁担重任的。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了,才求到汪大人这里来。何况梅兄迟迟早早都是要过去的,不过是比我们早了一步而已。不用来回奔波的。我们都是同龄人,我身体也大不如前,别人听你这么说不理解,我却感同身受。”
    汪几道却在心里腹诽:这个梅城平时不声不响的,谁能想到却是个执拗的犟性子,无论怎么劝都不同意。不会是我们用的方法不对吧?
    不曾想梅城却道:“我原本准备明年一开春就致仕的,所以才不愿意折腾的。”
    汪几道和苏佩文都大吃一惊。
    梅城入阁还没有几年,几个阁老里算是资历最浅的一个了,也是最有可能把他们这几个顾命大臣全都熬死,由他来主持内阁的人。别人像他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有了错处也不可能说要致仕,他却……
    俩人均心中一紧,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苏佩文迟疑道:“梅兄何出此言?可是有什么事伤了你的心?”
    梅城歉意地笑了笑,道:“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殚精歇虑也是捉襟见肘,心中劳累不已,无心仕途了!”
    两个人都不相信。
    他们觉得梅城这么说是不想去金陵。
    俩人都暗自在心里吐糟。
    这就是皇帝还小的坏处。
    如果皇帝能主事了,他们只要说服了皇帝,一纸令下,梅城还敢说不不成?
    可现在,他们只能想办法说服梅城。
    而梅城,竟然还拒绝了。
    还用致仕来威胁他们!
    但他们明明知道梅城在玩手段,也只能捏着鼻子受了。
    谁让户部的事只有梅城搞得定呢?!
    特别是在这准备南迁的节骨眼上,没有个像梅城这样的人帮忙筹备钱物上的事宜,还真是很麻烦的。况且梅城还是个很有头脑的人。
    他们放出消息说皇上明年南下,要在金陵修建行宫,让两淮盐运使在那边帮着透了个风,那些扬州的大商贾就纷纷表示愿意捐银子给皇上修建行宫。
    那银子,可比当年卖官鬻爵要来得更快,更多,更体面。
    见梅城油盐不进,汪几道只好送走了他,转身却拉了苏佩文在后花园无人的凉亭里说话:“要不,你把京城这边的事看看能交给谁,你亲自去趟金陵吧?”
    现在只要想跟着赵玺去南边的人都在疯狂地打点苏佩文,苏佩文也知道不能吃独食,分了一半给汪几道,事情这才非常的顺当了。
    去金陵建行宫当然也是件有油水的事,只是现在捐赠的银子数目还不明朗,压根不知道能不能建起一座行宫。他这个时候去,也不敢花钱,有点吃亏!
    不过,去金陵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至少可以认识一下扬州的那些大商贾,说不定以后朝廷南迁了之后,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呢!
    苏佩文的心思一下子活络起来。
    他故作犹豫地道:“我回去之后好好地考虑考虑!”
    汪几道满意地点了点头。
    苏佩文说起京城守备的事:“您看谁合适?”
    最好是能在他去金陵之前就开始挑人。这样,肯定会有人为了打探消息把礼送到他那里去。
    汪几道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
    要不是有辽王那一茬事,他觉得没有比姜镇元更适合的人选了。
    可是现在,好不容易把姜镇元给弄走了,他可没有把他弄回来的意思。
    最合适的就是高岭了。
    不过,高岭从来没有上阵打过仗,也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京城?
    汪几道道:“那你可有什么人选?”
    苏佩文说了好几个人。
    汪几道心里有数。
    这几个人肯定是给苏佩文塞银子了。
    但这几个人不管是资历还是战绩甚至是品阶,却连高岭都比不上。
    现如今李瑶和左以明走得很近,他就是想和苏佩文拆伙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顶上。
    汪几道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道:“这件事以后再议,我们先把南下的名单确定下来。”
    这个南下的名单,当然不是最终和他们一起去金陵的人选,也不是拿到朝中廷议的名单,而是两人需要照顾的名单,两人的关系户。

☆、第九百一十四章 打转

    李瑶和左以明也正在商量着去江南的名单。
    一名俩人都信得过的幕僚正坐在那里誊写。
    李瑶看了左以明一眼,犹豫道:“简王那边,可有什么打算?”
    左以明正看着那幕僚在那里誊写,闻言道:“听说是不想离开京城!”
    这怎么可能?
    李瑶挑了挑眉。
    左以明索性把话挑明了说:“镇守京城!”
    李瑶皱了皱眉。
    关于镇守京城的人,他觉得最合适的就是曹宣了。
    曹宣的资历虽然差了点,可他是曹太后的亲侄儿,是五城兵马司的都指挥使,没有姜镇元那么老辣,又不像李家,有一批死忠于李氏的部下,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家和嘉南郡主的关系非常好,万一金陵有什么变故呆不下去了,他们还可以通过曹宣调动李氏的兵马。
    左以明说话间已看了李瑶一眼,见他不悦,道:“我也觉得这样不怎么好!不过,我听说简王是有这个意思的,还想办法把这件事告诉了坤宁宫。可坤宁宫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想必坤宁宫的那位也不怎么希望简王过去。”
    李瑶冷笑。
    这就是他不看好朝廷南迁的重要原因。
    太后是个这样拎不清的,小皇帝就长在她的膝下,怎么可能教出个明理的小皇帝来?
    他对什么“皇帝亲政以后就好了”的说法嗤之以鼻。
    “那就让他一边呆着去。”李瑶压根不相信简王会留在京城养老,他道,“把坤宁宫的动静告诉简王,让他们一家子人去撕扯去。”
    左以明忍俊不禁,笑着应“好”。
    李瑶被左以明这么一笑,也觉得自己有点小肚鸡肠,他欲言又止。
    左以明没有催他,而是等那幕僚把事情做完,起身跟他们告辞,书院里只留下他们两个人了,李瑶这才低声道:“我有时候想,要不要在李谦和镇国公之间推荐一个人?”
    朝廷南迁,京城成了一块大肥肉,人人逐之,连他们都看出了京城的重要性,李谦是这几年依势而起的新秀,镇国公则老谋深算,这两个人自然也看得出来。
    所谓的两个人之间举荐一个人,说白了,就是要让这两家先争个你死我活。
    作为顾命大臣,这原本是替皇上平衡朝中封疆大吏势力的好主意,也是个尽职尽责的肱骨大臣应尽的职责,可偏偏左以明是李家的姻亲,汪几道和苏佩文又绑在了一起,他做什么事都是独木难撑,只好拉拢左以明……可他觉得好的事,左以明未必觉得好。
    左以明却心中一动。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李谦是绝不会成为候选人的。
    因为他娶了嘉南郡主为妻。
    这个女人太厉害了,完全可以媲美曹太后。
    几年前,他们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嘉南郡主送走。
    就算是这样,这些年来只要是涉及到嘉南郡主,涉及到李家,内阁的人就都会打起精神来,生怕被嘉南郡主算计了。
    这样的嘉南郡主,没人会希望她回来。
    可如果照李瑶说的,举荐李谦,不过是为了让他和镇国公府鹬蚌相争,那就另当别论了。说不定汪几道还会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但现在的李谦,已经不是五年前的李谦了。他在西北不仅有权有势,手握重兵,而且还有威望。镇国公却恰恰相反。离开了京城,离开了皇权的中心,从前笼罩在姜家身上的光环慢慢地就掉落了。也不过四、五年的光景,现在京城里的人提起镇国公府,都只会感慨京城被破城时姜镇元打的那场并不算是胜利的胜仗,和感慨姜家到底是开国功臣,铁骨铮铮,自己惹下来的祸自己去背,放弃了京城的荣华富贵去了辽东平乱。
    其他的,好像统统都不记得了。
    这就是人心!
    没有了京卫的姜镇元,也已经不是从前的姜镇元了。
    若是真的争起来,姜镇元未必能赢过李谦,可这却能给李谦一个出场的机会。
    左以明心思百转,面上却不显,而是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犹豫半天也没有说话。
    李瑶看着不由叹气,道:“那你回去好好想想吧!这可是个好机会。我知道李家和你是姻亲。可话又说回来了,李家这几年膨胀的厉害,我也是想让他们受点打击。如果李家出事,也会连累到左家!”
    他所说的膨胀,是指李长青打人的事吧?
    左以明思忖着。
    就在去年冬天,那个嫁给了金海涛三子的韩家姑娘随着公公婆婆去五台山朝拜,结果遇到带了儿媳妇郭氏和干女儿也去五台山还愿的何夫人。原本两家各上各的山头,没什么事的。结果李家女眷去的那个寺庙是塔院寺,是以医术闻名天下的。韩氏出阁之后连生了两个女儿,金海涛又为四子求娶了汪几道的侄女,韩氏估计是心里有点着急,就派了人去塔院寺请那边的医僧来给她瞧病。
    塔院寺里的医僧是不出诊的。
    这下子惹怒了韩氏。
    她当即下令让她的陪房带着一群人找上了塔院寺,在塔院寺里砸起了东西来。
    谁知道事情就这么巧!
    塔院寺的和尚们纷纷避让,没有伤到一个人,却伤到了奉何夫人之命来看动静的小厮。
    那小厮回去后就是一通哭,把何夫人气得不行,立刻就派了管事的去找韩氏。
    韩氏原本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嫁到金家之后得公婆看重,自己娘家又给力,就是在京城,也是个不怕人的。加之常听韩家的人说姜宪的不是,知道何夫人是姜宪的婆婆,她原本的三分怒就变成了七分。不仅没有一句好话,还把那管事的羞辱了一番。
    如果当时只有何夫人一个人,何夫人束手无策也就忍了。
    可她带了郭氏同行。
    郭氏是大家出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如果我做错了事,你可以羞辱我,但不能羞辱我的家族。
    何况何夫人还没有做错事。
    她这口气若是忍下去了,岂不是向世人证明李家不如金家,何夫人怕韩氏?!
    郭氏立马求见金夫人。
    金家现在颇为依仗韩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