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春风-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先生是苏必青,他是秦珏的幕僚。
  秦珏皱眉,惜惜好不容易没有打盹儿,多好的气氛,苏必青来添什么乱。
  “让他多等一会儿。”他对清泉道。
  罗锦言推推他,笑道:“苏必青可不是没有眼色的人,他急着找你一定有急事,你去忙吧,我走了这么久也累了,想回去泡泡脚。”
  说着,她把手伸进秦珏的衣袖,轻轻捏了捏他。
  可能是素了太久,罗锦言不过是捏捏他的小臂,秦珏就觉得喉咙发干,他哪里还敢留在这里腻歪,叮嘱了几句,便快步走了。
  罗锦言用团扇掩着嘴笑了起来。
  苏必青并没有在松涛轩里面,而是在门口站着,秦珏一来,他立刻迎了上来,秦珏心里一动,苏必青不是沉不住气的人,莫非是出了什么事?
  “什么事,这样急?”秦珏没有进屋,顺势在廊下的圈椅上坐了,明月捧了桑茶饮过来,他喝了一口,这才不紧不慢地问道。
  苏必青却看一眼侍在一旁的明月和松照,秦珏会意,让他俩退出了抄手游廊。
  苏必青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交给了秦珏。
  信是寄给苏必青的。
  秦珏把信早早看了一遍,神色凝重地看向苏必青,道:“你找的这人消息可还准确?”
  苏必青点头:“这人自幼被过继给现在的家里,但和原来的家也有走动,且感情很好。当地有个帮会叫蜀中帮,他的亲生父亲和大哥都是蜀中帮的堂主,自有一套打探消息的路子。”
  秦珏又把那封信看了一遍,自从得知秦玲暗中给秦琅银子之后,他就让苏必青打听秦琅在四川的消息,必要时候,要把秦琅盯紧。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第五十九章 何姑娘
  秦牧之所以和杨善宗有些交情,是因为秦牧的同科姜洪流。姜洪流是寒门子弟,寡母千辛万苦才供他出仕,却在他出仕后的第四个月病仕。
  姜洪流只好回乡丁忧,没想到祸不单行,丁忧期间他去山间散心时,被毒蛇所伤,急中生智挥刀斩下条手臂,这才保住性命,但从此与仕途无缘。
  杨善宗成为封疆大吏之后,想请姜洪流做幕僚,但姜洪流是两榜进士,天子门生,杨善宗自是不敢违制,便时常去姜家,与姜洪流做为朋友走动。
  姜洪流在京城时,曾受过秦牧的接济,便给秦牧与杨善宗牵线搭桥。
  杨善宗在京城没人,初时的确想借助秦牧,可后来宁王之乱,秦牧被皇帝嫌弃,他避之不及,来二去,关系也就淡了。
  秦牧暗中把秦琅送到四川,就是想让秦琅跟着姜洪流读书。
  这些年姜洪流在乡间开设私塾,教书育人,杨善宗的个儿子和个侄儿皆跟他读书,其中个已经考取了举人,杨善宗对姜洪流礼遇有加,姜洪流如今在四川带名声显赫。
  秦牧下的手好棋。
  姜洪流住在乡下,秦琅去了那里,无人能知他在香河的事,过上几年,不但能跟着姜洪流学有所成,也能和杨家子弟成为同窗好友,这是举几得的好事。
  可是事与愿违,秦琅只跟着姜洪流读书个月,便独自离开四川,不知所踪。
  当时正值秦珏高中探花之时,秦牧气得半死,听说秦琅又走了,竟写信告诉姜洪流,不要让人去找,更不要声张。
  至此,秦琅已经失踪两年有余,无论是秦牧,还是姜家和杨家,都不知他的下落。
  而在他失踪的这两年里,还曾经让人来找秦玲要过银子,说明他至少有段时间就在京城附近。
  难怪没有听到任何他在四川的消息,想来出了这样的事,姜洪流心中有愧,杨家也不想卷进去,加之秦牧又不让声张,索性就把这件事给瞒下来了。
  堂堂秦家长房二爷就这样消失了?
  秦珏心中有了不祥之兆。
  当初他把张小小送到秦瑛身边,就是想要探听小二房的事,可后来秦瑛和父母亲的关系闹得很僵,秦牧瞒过吴氏的同时,也瞒着秦瑛,因此,秦琅去四川的事,张小小并没有探听出来,如果不是秦琅找秦玲要钱时透露出来,秦珏就无从查起了。
  虽然香河的事情上,秦琅已经受到了惩罚,可不知为何,秦珏总是觉得不放心,他叮嘱苏必青继续查,然后又在松涛轩里坐了会儿,这才回去陪着罗锦言。
  罗锦言又睡了。
  秦珏看着平躺着依然大腹便便的罗锦言,心里涌起片温柔,他轻轻吻在她的鼻尖上,罗锦言哼哼着,用手背揉揉鼻子,继续睡,丝毫没有要醒的样子。
  虽然罗锦言老大不乐意,她的四品孺人的封诰还是下来了。好在现在赵极没有皇后,李贵妃虽然形同副后,但毕竟不是皇后。除了几位阁老夫人,其他外命妇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或者就是孝贞皇后丧礼那样的大事时,才有机会进宫。
  且,出了李怡那样的事,李贵妃为了明哲保身,怕是不敢像古娆那样,亲近官宦家的女眷了。
  以后能进宫的外命妇,想来也只有勋贵人家的了。
  罗锦言长长地松了口气。
  让她给李贵妃跪拜行礼,她能给气死。
  何氏几乎每天都来,而且每次都要在明远堂用膳,有时是早膳,有时是午膳,顿顿不吃得打了饱嗝儿,她好像就不够本儿。
  丫鬟们忍俊不已,是不是帽沿胡同那边日子过不下去了,三奶奶就像饿死鬼投胎似的。
  罗锦言不以为忤,她挺喜欢看何氏吃饭的。
  何氏不挑食,但凡是新鲜的、新奇的、名贵的,她全都爱吃。
  不仅是吃饭时这样,就是水果点心也是如此。
  岭南来的荔枝,罗锦言吃了两三颗就不吃了,何氏把装在水晶盆子里的荔枝吃得只余下堆壳儿。
  她走以后,立春对罗锦言抱怨:“三奶奶倒是识货,这荔枝在京城里花钱都买不到,是大爷好不容易寻来的,她也不怕吃多了上火。”
  罗锦言哈哈大笑,觉得有趣极了。
  她对何氏没有恶感,何氏肯定是奉了秦瑛的吩咐来接近她的,那就接近好了,有好处就给她点儿,没好处就当多个伴儿。
  自从上次她摔了跤,明远堂里好久没办宴会了,倒是常演木偶戏,来看戏的都是族里的女眷,并没有请过外人。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罗锦言挺着比普通孕妇大了许多的肚子,浑身不舒服,坐着热,站着累,整个人都没有精神。
  何氏又来了,这次还带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何氏说这是她娘家的侄女,和何氏娘家隔了房头,却是何家嫡长房的小姐,自幼跟着父亲在任上,上个月才回到族里。
  因是第次见面,又是晚辈,罗锦言送了只赤金的虾须镯子给她。
  小姑娘明眸皓齿,身段修长,可能正是长身子的原因,有些瘦,但看上去却不弱,反倒有几分飒爽之姿。
  罗锦言看着很喜欢,也明白何氏的意思。
  她曾听秦珏说起过,秦何两家以后还会联姻,现在何氏带着何小姑娘过来,显然这就是何家挑出来联姻的人了。
  果然,何氏笑着问她:“怎么没见三婶和四婶啊,上次三婶说我的马面裙上的花样子好看,我回去特意画出来了。”
  四太太的儿子还小,何家想联姻的肯定不是他;那就是秦珈了,秦珈今年二十了,早就到了议亲的年纪。
  秦珈虽然没有功名,读书也不行,但在秦家,他却是唯个能跟在秦珏身边的兄弟。
  何家真是好算计。
  罗锦言对这桩亲事并不排斥,见何小姑娘眨着大眼睛脸好奇地打量着屋里的摆设,便笑着对她招招手:“何小姐,到这边来坐。”
  丫鬟搬了杌子,何小姑娘笑盈盈地坐了过来,道:“大奶奶别这么客气,我的小字叫阿药,您也叫我阿药吧。”
  阿药?
  何药?
  罗锦言顿时觉得浑身上下哪里都不好了。


第五二零章 自作孽
  “令尊是何道红?辛未年的武状元?”罗锦言冲口而出。
  屋里的所有人都是一怔,何氏也跟着一怔,继而就又明白了。难怪都说秦珏对罗锦言宠爱有加,瞧瞧,就连从兄的表字也告诉了妻子。
  大周朝并非每次科举都开武科,因此武状元凤毛鳞角。何家虽然也是大户人家,却不是纯粹的书香世家,何家祖上是武将,后战死沙场,因此子孙才渐渐弃武从文,何道红读书不成,这才改为习武,并且高中武状元。
  何药也没想太多,她自幼跟随父亲在任上,并不知道以何道红的官职品级,京城里的后宅女子是不可能听说过的。
  她点头:“嗯,这正是家父的名讳。”
  罗锦言倒吸一口凉气,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何药,倒还真是个美人坯子,即使前世她没把吏部给事中杨会的女儿做陪衬,赵极也会选中她吧。
  何氏见罗锦言打量何药,还以为罗锦言看在何药是武状元的女儿,还高看一眼,重新审视呢。
  她松了口气,娘家那边逼着她把何药带过来走动,看看秦家这边的反应,她只好应承下来。
  她笑着说道:“阿药上个月才回京城,很少出来走动,我看她整日窝在闺房里做女红,就拉着她过来了,也免得以后亲戚见面都不认识。”
  女红?
  罗锦言在心里冷笑。
  她的目光从何药的脸上移到手上,微笑着问道:“令尊是武状元,想来武技高超,阿药可有跟着学过?”
  何氏没想到罗锦言会问这个,但她对这个侄女并不熟悉,但直觉上认为何家女儿不会练武的。
  她正想接腔,就听何药笑盈盈地答道:“阿药学过一些,但并不精通。”
  嗯,是不精通,却足能活活打死父亲的一名姨娘,把另一位也打得半死,废了身子,只好悄悄卖掉。
  她的母亲是正妻,若是她想帮母亲对付父亲的小妾,有的是办法,也不用亲手把人打死,听说当时那小妾还怀着五个月的身孕。
  罗锦言笑道:“原来阿药有先祖之风,想来日后定是女中豪杰。”
  何氏连忙笑着帮腔,她没想到何药真会武功,但罗锦言显然是在夸奖何药了,这是个好兆头。
  何药的脸色却已经变了,在来的路上,她就听何氏说起这位秦家大奶奶,还说大奶奶脾气好得不成,她还以为会是个面团儿似的人,面团儿似的人会盯着她会练武不放吗?
  又说了一会儿话,罗锦言用帕子掩嘴打个哈欠,然后很不好意思地道:“都是自家亲戚,你们别见笑,自从有了身子,我总是乏得很。”
  这就是要送客了,何氏忙带着何药告辞,走出明远堂时才想起来,今天还没见到三太太。
  于是又拽着何药去鹤鸣园,三太太正在和几位管事妈妈说中秋节礼的事,何氏见来得不是时候,这才和何药回了帽沿胡同。
  路上,何药脸色铁青,何氏看出何药不快,忙笑着哄她:“阿药,今天是不是累了?我第一次来九芝胡同时也是这样,又不好意做肩舆,结果走得脚都疼了。”
  何药白了何氏一眼,没有说话。
  是啊,九芝胡同很大,尤其是明远堂,那么漂亮,已是八月,天气还有些炎热,含翠轩里却是一片清凉,连个飞虫都没有,她仰头望天,才看到原来是架了纱网,那网子应是鹅卵青的,从下面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蓝天白云看得清清楚楚,这种网纱虽然漂亮,却也是很娇气吧,夏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