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瑞王赵梓自请降爵,由亲王降为郡王,瑞王府也由江南的锦绣之地迁到平凉,左家有个子弟还跟着一起去了,给瑞王赵梓做了清客,后来客死他乡。
所以,说起来左家和瑞王府也是有牵连的,只是这些事情年代久远,现在没有人知道了。
可是左家老祖宗万万没有想到,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赵宥却派人来到江南。
赵宥不是在西北打仗的吗?为何派人转道江南来了?
纵观此时的大周疆土,除了京城所在的北直隶,也就只有江南是太平之地了。
赵宥莫非想要派兵抢占江南?
左家老祖宗越想越觉有理,他对左二老爷道:“如今秦家难以捉摸,陆家又置身事外,咱们还是低调行事为好。瑞王府的人既然到了金陵,你派个得体的人送份大礼过去便可,你不要露面。”
是啊,无论是赵宥得了天下,还是赵极稳坐龙椅,左家都没有错,两不得罪。
左二老爷从老祖宗院子里出来,却是不以为然。
秦家的秦珏扳倒了韩前楚,秦家不肯明说,可摆明是不看好皇帝和那两个新进入宫的孩子,秦家该不会也要往赵宥身上贴?
若是如此,可不能把好处都让秦家得了去。
陆家和秦家是多少代的姻亲,就连秦珏的嫡母也是陆家姑太太。陆家不用争不用抢,只需不得罪秦家,日后有的是好处。
可左家不一样啊,左夫人虽然嫁进了秦家,可是早年得罪了长房,弄得声名狼籍,她的女儿秦瑷至今在陆家都抬不起头来。
真若是改朝换代,秦家站到赵宥这边,那么左家连个瓜漏也吃不上。
还不如趁着现在。。。。。。
第九零一章 木偶戏
金陵是六朝古都,底蕴深厚的世家便有好几家,若论祖上的风光和子弟的声望,左家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但是最近三十年,左家和京城秦家、金陵陆家都有联姻,让左家渐渐走到人前,可惜族中子弟考上进士的并不多,三十年里也只出了三位进士,一来二去,秦家还是秦家,陆家还是陆家,左家当然还是以前的左家。
到了如今,左家老祖宗也看得淡了,眼见天下有大乱之势力,左家老祖宗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在这乱世之中让左家独善其身。
之所以向左夫人打听秦家的事,也是想看看秦家的想法而已,赵宥派人来到江南,因为当年的渊源,这才暗中联系左家。左家老祖宗正如对左二爷说的那样,不想与赵宥的人有过多接触。
但是左二老爷却不是这样想的。大老爷体弱多病,五十多岁还是个童生,因此老祖宗是有意抬举他这个二老爷的。
只是毕竟长幼有别,待到老祖宗百年之后,他若是想要撑起门庭,少不得会让人垢病。
而现在正是好时机,纵观历史,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贵,就连秦家不也是在改朝换代时才从西安进京的吗?
当年烈公要追随太祖起事时,秦家是留了后招的,在烈公离开西安的前几天,秦家分宗,若是烈公这一支满门抄斩,秦家还能保全另一支,不至于有灭族之祸。
当年有几个房头愿意跟随烈公的,后来都得了好处,反倒是留在西安的那一支,倒成了旁支。
纵观秦家的这些事,谁若还死咬着西安这一支才是嫡长,那才是笑话。
而现在,像这样的大好时机也已经摆在了左家面前,即使不能像烈公那样有从龙之功,也能让左家从江南世家中脱颖而出,以后赵宥坐了朝堂,谁还敢说左家是二三流的世家?
当今天子虽然神武,可毕竟老迈,又没有亲生骨肉,那两个刚刚送进宫的小孩子,即使当中有一个承继大统,也只能是宗室营的那些老东西们的傀儡。
而南边的赵奕,打的是皇太孙的旗号,众所周知,皇太孙早就死了几十年了,这个赵奕,十有八、九就是骗子。
与赵宥这货真价实的皇家血脉相比,赵奕难成大器。
因为,如今虽然三足鼎立,最有希望坐上龙位的,还要是赵宥。
左二老爷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越觉得自己深谋远虑,也越想越觉得老祖宗食古不化。
但是这件事还要小心谨慎,族里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大老爷的,他不能在这个时候被人挑出错数。
他悄悄让人备了一份厚礼,没用自家车马,而是在街上雇了一顶青布小轿,悄无声息地去了城外的雅居精舍。
京城里的左夫人并不知道此时此刻,自家叔父正往赵宥身上贴,她正生秦烑的气,又摸不清长房的心思,暗地里派人到外面打听消息。
罗锦言正在听豫哥儿唯妙唯肖地学鹦哥儿说书,立春悄悄走进来,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罗锦言笑着冲鹦哥儿招招手,道:“给你个好差事,明天把你娘叫到府里说说书,你这会儿就回去说一声吧。”
鹦哥儿眼睛亮起来了,他们一家子都是在天桥上混饭吃的,后来大爷挑中了她,让她进府给罗锦言解闷,爹娘怕给她丢脸,已经很少再去天桥了,好在有大奶奶和四太太照应着,能够时常出入各家各府,日子倒也过得宽裕。只不过大奶奶从没有叫她娘来过,平素里就是让她说书,她娘问过几次,担心自家哪里做得不对,惹了大奶奶嫌弃。
现在好了,大奶奶没有嫌弃她们家,还叫她家来府里说书。
次日,鹦哥儿娘穿着簇新的潞绸褙子,再了件七十多岁的老琴师一起进了明远堂。
她原以为只是给大奶奶和三太太、四太太说书,却没想到有这么多位女眷。
秦家二房、三房、四房和五房的夫人、奶奶们都来了,就连深居潜出的何氏也带着霞姐儿来了。
除了说书的,还有木偶戏,用的是清一色的崭新偶人。听说这些牵线木偶都是元姐儿的手笔,这些女眷们少不得又是连番的夸奖。
罗锦言很满意,自从驳了高家的亲事之后,也没有什么人惦记着元姐儿了,而且京城里很多人都知道木牛流马的事,今天这些木偶的事情传出去,那些自认为芝兰玉树的世家子弟,没有真材实料的,也不敢肖想秦家大姑娘了。
等到再过几年,她和秦珏要好好地给宝贝女儿挑个好女婿,她的女儿和别人家的姑娘不一样,这亲事上是万万不能马虎的。
自从秦牧过世之后,明远堂里除了年节以外,也只有阿树抓周时才这样热闹。来的女眷们大多也猜出一些,想来这些日子来明远堂打听消息的太多了,罗锦言是想借着今天,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可是她们还是猜错了,罗锦言并没有让大家安心,相反,今天无论是说书还是木偶戏,既没有才子佳人,也没有二十四孝,竟然是忠义烈公传!
这是要给她们提个醒,京城里快要不太平了,让她们认清方向?
否则为何在此时想起歌颂老祖宗了?
女眷们回到自己家里,要么去见婆婆,要么就把这件事告诉自家夫君。
那一夜,九芝胡同很多人家都是不眠之夜。
无论长房是怎么想的,都是在提醒其他房头,如果愿意追随长房,那么欢迎,不愿意追随的,大可效仿当年秦家老祖宗的做法,把秦家一分为二。
次日天还没亮,有几位秦家的叔伯便去了广济寺,长房的事还是要问过秦烨,秦烨一日还在,秦珏也只是宗子。
当然,也有人盯着明远堂,只等着秦珏下衙,便和他好好谈一谈。
秦珏比平时提前半个时辰出了衙门,他没有回九芝胡同,而是改道去了通政司。
上午时秦烑告假,没有来衙门,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了广济寺,秦珏来的时候,他正在忙着,听说秦珏找上门来,秦烑默默地叹了口气。
5346
第九零二章 族中事
强烈推荐:
今天上午,秦见到了秦烨,他向秦烨说起秦珏扳倒韩前楚的事,道:“大哥,玉章是我们看着长大的,这几年行事越发稳妥了,我们这些做长辈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次的事上,他虽然没有与我们商议,但他定然有他的原因,他既然不说,我们也就不问。但是现在全京城的人都在盯着我们秦家,这件事已经不是长房一家人的事,而是秦家阖族之事了,大哥,这件事上,您是如何想的?您是一族之长,我们自是要唯您马首是瞻。”
秦烨美其名曰清修,但是外面的事他也都听说了。这些年他担忧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
秦珏是要给赵奕扫平障碍吧。
秦烨虽然在庶吉士散馆后便再也没有出仕,但他是秦家长子,自幼也是被秦老太爷耳提面授过的。只是官场上的这些事他远不及二弟和三弟,与这些相比,他更喜欢经史子籍,星相周易。
但是秦珏要做什么,他是一目了然的。
秦看不透,是因为秦不知道秦珏的身世,秦和很多人一样,甚至不相信南边那位皇太孙是真的。
皇太孙赵奕当然是真的,并非外面说的假冒的。那些假冒的言论,秦烨不用细想,也知道是皇帝授意放出来的消息。
赵奕是真是假,皇帝或许刚开始时不相信,后来也不由得他不信了。
如果皇帝不相信,也不会放出这些谣言。
迎着秦的目光,秦烨默不作声。如果他把当年的事情说出来,秦定会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二房是分道扬镳还是跟着长房,那就是二房自己的事了。
可是他不能说,秦老太爷在世时,念念不忘地就是要保住这个秘密,如果说出来了,其他几个房头很可能会分宗。
正如秦所说,如今整个京城都在盯着秦家,秦家自打立朝以来便没有分过宗,赶在这个时候分宗,即使秦家人守口如瓶,外面的人也会看出端倪。
秦烨想到这里,对秦道:“玉章年轻,做事难免莽撞,再说韩阁老的案子也是铁证如山,他一个侍郎,还能如何?你们倒也不用思前想后,我们秦家也不是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既然乱象已生,当务之急便是一个稳字,要稳便先要守,朝堂上的那些冲锋陷镇的事,就不要管了,各房约束好自家子弟,才是万全之策啊。”
秦已经听明白了,所谓约束好自家子弟,这是不包括长房的。
亦就是说,其他四房各扫门前雪,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长房要做什么,你们最好不要参与。
秦烨行事一向保守,怎会有这样的想法?
秦从广济寺出来之后,便一直在反复思量,他想来想去,觉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秦烨已经管不住秦珏了,长房乃至整个秦家,秦烨连插手的能力也没有了。
虽然早就知道秦烨管不了秦珏,可是秦珏素来以宗子自居,在秦看来,秦珏虽然不服管教,但是大事上还是要听秦烨的。
可现在的事情却出乎了他的意料,秦烨不但管不了秦珏,对整个秦家长房也无能为力,现在只能劝说其他几个房头不要跟着秦珏一起疯,约束自家子弟,乱世之中守住家业。
秦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到衙门的,通政司素来琐事繁多,他忙起来倒也不用多想了,可是这个时候,秦珏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玉章,你怎么来了,衙门里不忙?”他问道。
秦珏微笑:“我在天香楼订了雅间,下了衙我们叔侄去小酌一番,可好?”
秦心里一动,秦珏是要和他摊牌吗?
若是这样,秦珏可要比秦烨有魄力多了。
“好,你等我一会儿,我把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