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出了一会儿神,才吩咐徐嬷嬷从自己带来的东西里捡出些好的给涟漪送去:“以后过几天忙起来怕忘了,嬷嬷就捡些布匹首饰,再另外给涟漪留三千两的银票。”
拿的多了,怕涟漪的父母亲人生出旁的心思来,涟漪这一辈子已经过的很不容易,她希望涟漪跟安安以后能过的顺利一些。
徐嬷嬷应了,心里也替涟漪欢喜,一面吩咐绿衣收拾东西,一面跟宋楚宜絮絮叨叨的说起话:“您瞧,还是那句老话,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好好的活着,总会有出路的。”
天气更热了些,阳光透过窗缝透进来,斑驳的洒在徐嬷嬷的脸上,宋楚宜看着她笑了一声,轻轻点头:“是,嬷嬷说的是。”
她说着打开了信,是宋珏从京城寄来的,是她刚去阳泉的时候就到了的信,信上说的是如何找到了适合的引线引爆这件事,好闹的大一些。
殷子成。。。。。。她看完宋珏在信里对此人来历背景的叙述,再想想陶御史,不由得笑的更深了,宋珏真是太促狭了,谁不好找,非得找上这个跟陶鼎湖关系这样特殊的祖宗。这个人要是闹起来,的确会是最好的那根引线。
周成芳这个二世祖也找的好,他越是混不吝越是嚣张,到后来就会越激起那群自认为有才的落榜士子们的愤怒,学生们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十年寒窗,谁甘心毁在这样的事里?只会卯足了劲儿闹,闹了才有好处,就算未必能把人拉下来,可闹大了,朝廷就不得不管,不得不管,最不济也得来年开个恩科。。。。。。
因此她打开下一封信就看见说周成芳带着人竟然又去把殷子成打了一顿,还把人当场打的避进了一家当铺时忍不住就笑出声来了。
本来原先士子们的愤怒就已经到了顶点,御史们参奏的奏本也雪花似的飞到了御前,周成芳老老实实缩着头过日子也就罢了,说不定士子们就会静一静等一等,看看事情怎么发展再做决定,可是他这么一打,事情肯定就要更热闹了。。。。。。
果然,宋珏的第三封信说的就是御史台蜂拥而上参奏陈阁老收受贿赂的事……………就像是一壶烧开了的水,盖子被顶开了,火越烧越旺,想要再把盖子给盖上,就难如登天了。
她阖上了信,事情到了这一步,这等关乎国体的大事,圣上必然要叫三法司会审,陈三老爷的事是时候闹出来了。也不知道陈阁老和陈老夫人知道自家是祸起萧墙之后,是什么样的想法。他们对陈三老爷一家实在是太不重视了,不重视到根本不在乎的地步,但凡他们稍微在陈三老爷夫妇身上下点心思,这个局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青莺端了蜡烛上来,宋楚宜把信烧了,这才打开向明姿的信。
相比起宋珏信里透露出来的那些动辄要人性命的冷硬跟惊心动魄,向明姿的信就要家长里短许多了,说的多是宋老太太念叨她的事,还说宋老太太得了一件孔雀毛织成的雀金裘,说要留给她当明年过年的新衣裳的事。
明年啊。。。。。宋楚宜嘴角噙着笑意,却忍不住有些恍惚,向明姿的婚事已经定了,今年走完六礼,明年就或许要出嫁,而她自己。。。。。。
她自己却还不知道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她脑海里蹦出周唯昭的话,蹦出余氏的话,也掠过周唯昭的笑容,触及那只装着墨猴的竹筒时动作就是一顿,周唯昭就跟这只墨猴一样,陪在她身边的时间很久了,久的她自然而然的都把这份陪伴当成了理所应当,半点警觉心都提不起来。
可她很快就回过了神,从笔架上摘了笔开始给宋珏回信。
章节目录 第八十一章 ·云动
宋珏久等没等到宋楚宜的回信,这几天脸色都有些阴沉,黎清姿抱着仁一迎他进门的时候都忍不住有些害怕,声音小小的喊了一声夫君,就去吩咐下头的人摆饭。
小仁一一被放下地就摇摇摆摆的去抱宋珏的腿,他才到宋珏膝盖,跌跌撞撞抱上去,仰着头朝宋珏笑:“爹爹。。。。。姑姑。。。。。姑姑。。。。。。”
宋珏忍不住失笑,宋楚宜给小仁一找的奶娘也太尽职尽责了一些,把他养的白白胖胖,脸上圆滚滚的都是肉,活脱脱像是一只汤圆,又白又嫩,叫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他腾出一只手捏了捏儿子肉嘟嘟的脸,回头问跟在身后的黎清姿:“晋中来信了?”
黎清姿含着温柔的笑意拿了帕子替儿子把嘴角边的一点口水擦了,轻轻冲宋珏点头:“是,六妹妹寄了信回来,外头没找着您,把信送进来了。”
宋珏避过她要接仁一的手,声音含着一丝温柔:“你眼看着就要生了,别抱这只小胖虫,省的不小心踢伤了你。”
仁一似是听懂了,漆黑的瞳仁紧盯着他父亲,万分不满的挥了挥小手。
饭已经摆上了桌,仁一的奶娘忙过来接了仁一带着往外头去,黎清姿扶着肚子坐在他对面,圆润的脸上笑意愈深,温柔的应了一声是。
“六妹妹去了阳泉。”黎清姿伸手给宋珏夹了一筷子菜,见宋珏停了筷子看过来,就紧跟着道:“太孙殿下中伏受伤,她带着崔家的人手去了一趟阳泉。后来还帮着太孙抓住了匪首马圆通,回来的路上跟太孙一起当诱饵,把真正的幕后元凶引出来了。。。。。。”
这内容是写给宋老太太跟宋老太爷看的,宋珏不用想也知道当时情况有多危急,冲着太孙去的,却要宋楚宜一起当诱饵。。。。。。他目光一沉,立即就想起宋楚宜在船上遇见的水匪……………陈家、皇觉寺,这两家之前就巴不得宋楚宜死,或许贼心不死?
陈家现在自顾不暇,陈阁老前几天已经下了刑部大牢,就算是先前有布置,也不可能在春闱的事情闹出来之后还敢这么肆无忌惮,那就是,皇觉寺?
这帮秃驴可真是越来越出息了,宋珏面上神情不变,眼里却冰冷一片,反正除一个也是除,除一群也是除,该想个办法叫这帮秃驴都去死了。
宋楚宜向来不把这些事情透露给宋老太太知道,因为怕宋老太太担心,顶多也就是写信告诉祖父跟自己,宋珏有些疑惑的紧盯着妻子:“是不是还有什么事?她这封信是写给老太太的?”
黎清姿跟他夫妻这样多年,听他这么问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迎着他的目光放下了筷子:“的确是给老太太的,还说了镇南王府的事。老太太因此很是担心。。。。。。你知道,老太太之前是有意把六妹妹许给镇南王府二少爷的,六妹妹写信专程回来说这件事,好似已经做了决定。”
宋珏晚间过去的时候也听宋老太太说起了这事:“她说她都同叶二少爷说清楚了,并不喜欢人家,也不想耽误他。。。。。。”
宋老太太看着这个向来最得人意的长孙,眉头拢在一起,有些遮不住的疲惫:“我当初就知道她不喜欢叶二少爷,可是想着过日子,什么喜欢不喜欢的都是虚的,能走一辈子也就是了。现在看来,这个小丫头并不是这样想的。。。。。。”
最叫宋老太太担心的还是宋楚宜跟太孙走的太近的事,她在船上是靠着太孙殿下的帮忙,太孙殿下在阳泉中伏,也是她半夜带着人连夜出发去阳泉帮忙,这两个人走的实在也太近了。
宋老太太不是很愿意宋楚宜卷进皇家去,尤其是太子妃跟太孙都不受太子殿下的宠爱,又有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的范良娣跟东平郡王一旁,宋楚宜要是嫁给太孙殿下,未来要面临的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宋珏却比宋老太太想的开的多,他亲手接了黄嬷嬷递上来的燕窝粥递给宋老太太,轻声安慰宋老太太:“您也不必想的太多,小宜是个有分寸的孩子。她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选,您要是为了担心她,还有咱们呢,咱们永远是她的后盾。要是担心小宜连累了我们长宁伯府站队。。。。。。”宋珏的话顿了顿,紧跟着就斩钉截铁的道:“那也大可不必,太子虽然不足与谋,可是这天下终究是东宫的,就算最近一二十年咱们不必站队,以后也避免不了要选边站,不过时间早晚罢了。”
而范良娣一系跟太孙一系,不管有没有宋楚宜,他们的选择都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是跟宋家有诸多关联跟默契的太孙殿下更值得宋家下本钱。
宋老太太就是怕长孙因为这事儿对宋楚宜这个妹妹起了嫌隙,听他这么说,一颗心就落回了肚子里,眼里也有了真切的笑意。
“既然你这样说,就再好不过。”宋老太太有些感叹:“当年你大姐姐进宫,我总觉得是误了她的一辈子。我想着的,是有你姐姐一个人也够了,不想小宜也走这条路。可是若是小宜愿意走,又真心喜欢太孙殿下,我倒又希望她真的去走一走。”
宋珏抬起眼睛看宋老太太,半响才点了点头:“孙儿知道祖母的意思,小宜。。。。。。她受那个梦的影响实在太深了,我也时常担心她以后钻了牛角尖。要是还有余力来喜欢人,那是她的福气,我只会希望她好的。”
宋珏说到了宋老太太心坎里,宋楚宜从那个梦里醒来,人是聪明了也知机了,处处瞧上去都是好的,可是唯独对于日后的婚姻大事上拎不清楚,畏惧如猛兽。可是人活这一辈子,难不成真学了姑子绞了头发?
有喜欢的,总比没有喜欢的好,有了这份喜欢,也就有了把日子过好的劲头。
章节目录 第八十二章 ·浇油
宋珏对宋楚宜有万般的纵容,他站在宋程濡跟前的时候也没有掩饰这份纵容:“我想了许久,若是小宜到最后真的决定伴着太孙走下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建章帝固然好,可是宋家始终因为东宫的事情在他那里挂了号,何况建章帝毕竟是要老的,他老了以后,按照如今形势,必然是太子登位,太子身体又不好。。。。。。
宋程濡目光就深了些,长孙对着这个六妹妹向来是异常的有耐心的,比之对她的长姐宋贵妃还要亲近几分,如今更是连这样的话也说出来,他忍不住盯了他半响:“你大姐姐这么多年,也没得过你这句话。”
那不一样,宋贵妃既不占嫡,也不占长,且建章帝已经立了东宫二十余年,宋贵妃纵然生了儿子,也没什么用处……………皇后除了一个太子,还有一个嫡出的极被建章帝喜爱的恭王呢,怎么轮也轮不到如今的小皇子,宋家也没那个胆子跟野心非得要扶持有姓宋的血脉的皇子上位,这实在是一笔太大的赌注,宋程濡年轻的时候敢赌,那是因为当时长宁伯府已经因为争产被降爵,到了不得不拼一拼的地步,可如今长宁伯府正是风光正盛的时候,几代人的积累,不能全部拿上去押注。
宋珏并不讳言的说了自己的看法,末了又道:“现在不能争,不代表未来不需要争。趁早挑好将来要走的路,现在也能加紧做些准备。”
宋程濡叹息了一声,他原本跟宋老太太商议的,是不需要宋楚宜再为家里牺牲些什么,最好让她嫁个心仪的,人才品貌都相配的人家,安安稳稳的过这一辈子,可是现在宋楚宜跟太孙殿下越走越近,与他跟宋老太太的想法都有些背道而驰。
默了默,宋程濡不再提宋楚宜这件事,毕竟现在人不在跟前,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信里也没明说,还是要等她回了京城之后再仔细问上一问。他转而说起陈阁老的事情来:“今天上朝的时候,大理寺卿托病,刑部侍郎童玉春也身体不适,唯有监察院都御史陶御史干脆的应下了主审春闱泄题案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