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大理寺卿好歹是太子一党,会尽力从萧鼎跟方登嘴里挖出些消息的。
宋老太太对宋楚宜的聪慧早已没有感觉,宋珏却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宋楚宜居然都能看的清楚,她甚至能分得清楚官员之间的纠葛跟各自所属,多少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都看不清楚这里面错综复杂的联系,仍旧要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左右逢迎?宋楚宜却能分的清楚,这份心思当真是胜过常人十倍。
宋程濡跟宋老太太是花了多少心思来教导她?她甚至可能比宫里的贵妃还要懂的多!
七十七·秋后
四月的京城冷热适宜,既没六月的酷暑也没有二月的严寒,伯府早前栽种的桃树终于争先恐后的开花,将伯府点缀得极为漂亮。
宋程濡忙活了一夜终于回到府里,两鬓霜白徒添几分沧桑,虽然铲除了萧鼎跟方登,但是他脸上并没多少兴奋之色。
今日早上,内阁下了公文,苏义被判斩首,秋后执行。而苏家老太太因为大义灭亲首告有功,与苏府其他女眷都免了死刑,只是忠义将军府是没得住了,她们要回太原老家。
宋老太太叹息一回,却也没太多心思跟精力来同情这位昔日有几分交情的老姐妹……………不管苏老太太是否知情,之前的苏义却真的是想拉伯府下水。
“遣人去问候问候吧。”宋老太太叹息半响终于还是道:“好歹她最后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她年纪又大了。。。。。。”
宋程濡也无意与妇孺为难,听老太太这么说就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若是那位陈姑娘恢复的差不多了,叫她去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陈锦心估计是苏老太太最放心不下的,叫她去见见苏老太太也算是个慰藉,宋老太太点头同意,吩咐玉兰去告诉三娘准备准备,脸色凝重的问起宋程濡萧鼎跟方登的事来:“此事已经上达天听,按理来说该是清查的时候。为何圣上却似乎并不愿深究。。。。。。小宜说方登跟萧鼎如今都已经是弃子,他们就不会为了保命反咬一口?”
宋老太爷摇了摇头,萧鼎跟方登没这个胆子。
以端王钻营多年的人脉网,他们若是敢供出端王,只会死的更快。反而咬紧牙关把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反而还能有一线生机,不至于全军覆没。
“端王如此阴险狡诈,若是有朝一日真能践祚九五,就是我等抄家灭族之日了。”宋老太太感叹一声,不由回头看着宋程濡:“太爷心中可有打算了?”
接连几件事情下来,端王拉拢宋家的计划失败,背后的阴谋诡计也没能实施成功,以端王的性格,日后真有得位的一天必然会秋后算账。
所以,伯府只能倾尽全力阻止端王壮大。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把眼前萧鼎的事情处理完。
萧鼎跟方登现在狗急跳墙,一定会按照之前的计划攀咬伯府。幸好早有准备,伯府现在手上有五夫人并齐圣元等人,还有萧夫人派来的女官在手,都是实打实的证据,只要把这些人交出去,五夫人不敢供认端王,一定会把责任都推到萧鼎跟方登手上,萧鼎跟方登这回是活不得了。
也算是斩断了端王的臂膀,况且经此一事,其他打伯府主意的通通都要重新在心里掂量掂量。
“以秦必平的手段,萧鼎最迟明日就要开始攀咬。除了王瑾思三人,其他人都全部处理掉吧。当年王瑾思的嫁妆单你都清理好了?”
宋老太太点点头:“不该有的东西都已经清理干净了。只是这样把王瑾思推出去,不知道太后那里是否能轻易甘休?”
荣贤太后对这个养女真有几分感情,当然,这也是因为毕竟王瑾思是她侄女的缘故。
宋程濡不屑的笑了。
在后宫、后宅里荣贤太后或许尚且能掀起风浪,可是事关前朝,哪里有她感情用事的余地?当今对之前泰王之事仍旧耿耿于怀,怎么肯放过又出来兴风作浪的王家人?
在决定了事情怎么办之后,宋程濡仍旧把宋楚宜叫到书房,决定问问她的意见。
“祖父打算写请罪折子。”他摸着自己的胡须看着镇定自若的孙女,心中既满意又骄傲:“为官者当修身齐家平天下,而我连齐家尚且做不到,实在不堪为户部尚书,因此决定上书请辞。”
宋程濡以官身接任爵位,勤勤恳恳经营四十余年,在宦海沉浮多年之后修炼得比狐狸还要聪明几分,他做每一件事都有他这么做的道理。
宋楚宜想了想,忽然笑了:“祖父这一招以退为进的确精妙。等过阵子大理寺卿给您洗清了冤情,圣上一定会看见您的无辜。”
王瑾思要勾结外人对付伯府,这不能怪伯府。
当年是太后硬要做这个媒人,把这位难伺候的主儿送进了长宁伯府,现如今这位不安生的罪臣后人居然还反咬了长宁伯府一口,勾结外人来陷害自己的婆家兼恩人。
而且还把两朝老臣、功臣之后的宋程濡逼到辞官的份上,不仅皇帝会觉得愧疚,天下的文官也不会允许。
见宋楚宜果然懂自己的意思,宋程濡满意而笑。
“自古多少乱子都是祸起萧墙。”宋程濡感慨的看着自己的孙女:“可宋家有了你,后宅当可稳固了。”
他看着这个之前并不被自己待见的小孙女一步一步的算准了每一件事,也看到她维护宋家及宋家人的决心。
至此,宋楚宜已经得到了自己祖父、宋家实际上的掌权人的全部信任跟喜爱。
基础已经打好了,之后她可以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忍住心里的雀跃欢呼,镇定的冲宋程濡点头。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她会走的很稳,直至完成自己的目标。
“对了祖父。”她忽然想起已经连夜出京回漳州的端王:“您想好怎么应付这头狼了吗?”
野兽被刺伤了之后,总会先****伤口,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咬断猎物的脖子,端王无疑就是这样的野兽。
宋程濡摇头,但是脸上却并没有多少沉重之色……………端王这次被伤的不轻,短时间内麾下的苏义、萧鼎方登接连折损,虽然这些事并不足以将他一网打尽,却也损耗了他不少元气。
至少最近这段日子,是不需要担心他再起幺蛾子了。至于之后的事,谁说的准呢?这封请罪折子递上去,当今圣上心里的秤自然会称出个公道的。
趁着端王势弱的时候,伯府大可以趁着皇帝的恩典休养生息。
七十八·心术
萧夫人等到太阳下山,等到月上中梢,再等到天光发白,仍旧没有等回萧鼎。
她一遍一遍的安慰自己不会有事的,毕竟萧鼎带足了人手,只要把宋楚宜抢到手,把宋珏跟那些女眷都给斩草除根,到时候再推出几个替罪羊去顶锅等死,萧家就能继续富贵下去。端王到时候也会帮他们把痕迹给清干净的。
可是她一直等到太阳下山,也没等回来萧鼎。
这下就是傻子也察觉到不对了,她惊慌失措的喝退了前来卖乖的大儿媳妇,连声吼着人去方登家里寻方夫人。
现在平阳侯府已然跟方登那里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方夫人素来比自己有主意,她控制着自己发颤的手,等着方夫人前来。
可是陈嬷嬷回来却说方夫人已经不在府里了。
“不在府里?!”萧夫人惊得站起来,不可置信的连连发问:“怎么可能不在府里?她不在府里能在哪里?!”
一个女流之辈,莫非还能飞了不成?!
陈嬷嬷讶异于自家夫人这样失态,有些无措的垂下了头。
萧夫人心里却乱的像一团麻,她想不明白同样是后宅女眷的方夫人除了方家还有哪里可去。尤其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萧鼎跟方登情况未明,她觉得靠得住的盟友忽然消失了。。。。。。
她枯坐半响,终于反应过来如今该要打探消息,可是做贼心虚,她又不敢亲自上宋家去。。。。。。幸好,幸好还有一个人,她舒了一口气,叫人唤来宋楚宣,要她回家一趟。
从前提到回娘家就会惹萧夫人一顿闲话,现在萧夫人竟主动叫她回娘家,宋楚宣百思不得其解,许久才反应过来。
平阳侯世子夫人颇有些委屈,今日她听说萧夫人不知为何一夜未睡,早早的就熬了参汤送去给她补身体,谁知却没得好脸色,还平白挨了一顿训斥。
现在萧夫人还吩咐自己准备车马送宋楚宣回伯府,她心里憋了一肚子气,觉得肚子坠坠的直疼,强撑着打发了人送宋楚宣回去,就哼哧哼哧的躺在床上生闷气。
宋府若是出了事,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可现在是多事之秋,她不能直接用人出去到处打听,只好让宋楚宣回娘家去探探口风。
萧夫人揉着额头坐在榻上,只觉得心跳得越来越快,叫人坐卧不宁。
昨晚一晚上都忙着担心跟忙乱,居然忘记了尚有个宋楚宣还在平阳侯府,宋老太太听着嬷嬷来报说是宋楚宣回来了,头有些昏昏沉沉的。
事到如今,平阳侯府已经跟伯府撕破了脸,且必定是要倒霉的,可就是苦了宋楚宣。。。。。。
大夫人拉着女儿只是掉泪,看向宋老太太的眼神都带着祈求。
千金难买早知道,要是早知道萧家存着这样的心思,要是早知道萧夫人是这样的人,要是早知道萧鼎还敢牵扯进储位这样的大事。。。。。。
宋老太太闭了闭眼睛,终于决定狠下心告诉宋楚宣前因后果。
“你也晓得你婆婆是什么样的人,只是我没料到她这么胆大。。。。。。”宋老太太亲自拉了宋楚宣坐在自己旁边,见她吓得簌簌发抖,心里也是不忍:“可是若是这回她得逞了,你母亲乃至于你哥哥,通通就都遭了秧。。。。。。”
宋楚宣的眼泪断了线似地掉下来,拉着宋老太太直哭。
她没料到萧夫人竟会下这么狠的手,居然还直冲着她的亲生母亲跟同胞兄长。
“祖母您别说了。”她擦了擦眼泪,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死过一回:“这样无情无义的人家,不值得我再回去。求祖母做主,让我跟萧衍和离。”
她嫁进萧家整整两年多,对上恭敬公婆,对下友爱手足,谁知到最后不仅没换来一句好话,竟还让他们变本加厉。
萧衍平日里是个浪荡公子,不仅在府里多有通房,在外面也不安分,这些她通通能忍,可是要把主意打到她娘家。。。。。。
宋楚宣从心底溢出一声冷笑,那可真的是打错了主意。
听见宋楚宣这样说,宋老太太心里松了一口气。
她一直担心这个孙女儿太软弱受不得这样的刺激,更担心她会傻到陪着萧衍一起流放吃苦,现在看来,宋楚宣软弱是软弱,却还是能分得清利害。
宋大夫人也连连点头,抬头看向宋老太太:“事不宜迟,母亲,我这就上平阳侯府去。。。。。。”
“不用。”宋老太太微微摇头,带着十足的笑意:“这件事情不用咱们自己动手,自然会有人出来替我们主持公道的。”
四月初五,户部尚书宋程濡在金殿上脱冠除带,亲上请罪折子请罪,要告老辞官。
百官哗然。
四月十五,平阳侯萧鼎案闹开,大理寺查明萧鼎跟方登滥用职权擅自调动驻防兵马,于京郊试图对长宁伯府女眷行凶。且此案性质极为恶劣,萧鼎还同当年的成国公遗孤王瑾思有勾结,试图构陷长宁伯府。
一时之间朝中风起云涌,无数弹劾萧鼎跟方登的折子堆到了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