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华鸾的心思他们当父母的哪里会不知道,说起来这还是他们自己当初撩起来的事,可是现在经过阳泉这一路过来的事,崔华鸾和他们都已经很是想得开,现在宋楚宜更是已经跟太孙定了亲事,就更没什么好肖想的了,杨氏这个时候还巴巴的提起这事儿来,实在是戳人的心肝。
崔应书冷笑了一声,冷着脸点了点头示意小徐嬷嬷继续说:“说太孙殿下跟六小姐什么?”
小徐嬷嬷并不遮着藏着:“说太孙殿下跟六小姐怕是不匹配,说六小姐做事太阴狠了,恐怕要伤了殿下的福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章节目录 一百一十八·放下
一阵风把外头浓郁芬芳的桂花香送进屋里,可屋里的人没一个有心思欣赏的,崔应书站在窗前看外头落了一地的桂花,转过头来哦了一声,吩咐小徐嬷嬷仍旧回去守着崔华鸾。
端慧郡主看一眼他的脸色,上前几步站在他跟前:“华鸾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会受了她的挑拨的。”要不是崔应书说想看看杨氏打的什么主意,叫杨氏进来,她是决计不想叫杨氏接触到崔华鸾的,崔华鸾好容易才走出来,若是因为杨氏的几句话就又起了妄念,那可真是。。。。。。她自然是心疼自家女儿的,当初也的确打着亲上加亲的心思,可是既然周唯昭没那个意思,她也不是卖女求荣的人,别说太孙喜欢的是宋楚宜,就算太孙没喜欢的人却看不上崔华鸾,她也不会叫崔华鸾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崔应书没说话,再等了大半个时辰,等到双华说杨氏那边差使了个奶嬷嬷来告辞的话,才朝端慧郡主点了点头:“你打发她吧,我去瞧瞧华鸾。”
崔应书同女儿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算起来比端慧郡主还要少上许多,崔华鸾以往跟他并不算亲近,可来了京城这段日子,他着意同女儿亲近交流,已经很是能说得上话,他进了崔华鸾的呃院子,见崔华鸾正临窗坐着发呆,咳嗽了一声,迎着崔华鸾的视线笑了笑,这才进了门。
崔华鸾已经忙站了起来迎他,见他视线落在自己桌上的小黑匣子上,就朝他道:“是恭王妃娘娘带来的,说是先生送我的。”
崔华鸾被秦夫人教导了许多年,跟秦夫人很是亲近,比之普通的师生之间还更亲近许多,倒有些像是亲人,崔应书点头,在她对面坐下来:“秦夫人是个很独特的女子,有大见识,眼界也比寻常女子开阔不知多少,不把儿女私情萦绕心上,自然而然显得人也超脱了。”
崔华鸾抿了抿唇,看了父亲一眼,见父亲正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啪嗒一声打开了小黑匣子上的锁:“是一匣子珍珠。”
颗颗圆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极为好看,崔华鸾阖上了盖子:“这不像是先生会送的东西,恭王妃是托词先生有东西送我,其实来找我说那番话才是目的。”
崔应书眼里有了笑意,女儿比他想象的要拎得清的多,也比他想象的要明智理智得多,他嗯了一声:“父亲上次同你谈这事的时候,已经跟你分说明白了道理。可是道理归道理,人很多时候都是知道道理却做不到。如今看来,你却是知行合一的那种人。”
崔华鸾笑了笑,歪头看着她父亲笑:“父亲太夸奖我了,若是恭王妃这番话放在晋中的时候说,我肯定是拼了命也要争上一争的。可我现在还争什么呢?”
她顿了顿,又云淡风轻的将盒子往旁边一推:“太孙殿下这样喜欢小宜,为了她三番五次的连性命都可以不要。他的选择还用说吗?而既然是他选的,那他自然就要承担后果,小宜到底是不是喜欢他,对他以后会不会好,这同我有什么关系吗?”
崔应书虽知道她比从前多了洒脱,可没料到她竟一下子看的这么透,不由失笑:“你这样说,倒叫父亲害怕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悟了。”
崔华鸾也不避讳:“的确是悟了。其他的道理不知道,可太孙殿下不喜欢我我却是知道的。先生说的很对,这世上有趣有意义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了,为了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还要死乞白赖的贴着,实在是太*份,也实在是太蠢了。”她见崔应书点头,就问:“我知道恭王遭了灾,恭王妃大约是要记恨东宫跟宋家,只是恭王妃无缘无故的来找我说这番话,是为了什么?难不成还指望我们家会因为我同宋家闹翻?那她也太看得起我了。”
也太瞧不起崔应书跟崔家的眼界见识了。
崔应书摇了摇头,提起正事来就严肃了许多:“从前在太原的时候,你那时候尚在襁褓呢,你母亲就总是嘀嘀咕咕要跟她的太子妃嫂嫂结亲家的事,她想必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来挑拨的。倒也不算是觉得为了你,她大约是觉得,崔家也未必肯放弃未来国母这块肥肉吧,或者。。。。。。她是想,就算崔家不争,你要是动了心思,崔家也会顺水推舟的把你推出去推到太孙身边分一杯羹,这样一步走出去,以后自然就收不住脚了……………崔家有了崔家的女儿在太孙跟前,以后怎么跟宋家保持利益一致?宋崔终究不是同一家,到时候一个外甥女一个亲女儿,总得分出个高低远近来。她倒是会打算盘。”
不仅会打算盘,而且算的倒是门清,要是以前的崔华鸾,说不定就真的要咬死了不肯松口,求着端慧郡主成全了。
崔应书晓得女儿的意思,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摸了摸她的肉:“你先生教的很是,天底下的好男儿千千万,哪里就真的只能围住一个太孙转?”
这话对着太孙他倒是没说,在重音坊里刚落了座,先跟他说了恭王妃来找的事:“我想着她既然进了宫在皇后娘娘跟前也吹了风,来我家就不会是白来,倒想瞧瞧她想做什么,就叫郡主见了她,她说要见华鸾,我也让她见了。”
周唯昭并没一路送恭王去皇陵,送了一段路就回来了,刚跟建章帝交完差,就匆匆忙忙的出来,此刻听崔应书这么说,就挑了挑眉:“她是想调唆崔家送女儿在我旁边?”
谁说在龙虎山上长大,跟着一群道士混久了就会变成木头桩子?瞧着也不尽然嘛,正一派的道长们毕竟都是能娶媳妇儿的,耳濡目染的看着师兄们找媳妇儿,看来在龙虎山上也学了不少东西,崔应书一本正经的想了想,点了点头。
章节目录 一百一十九·在意
崔应书坐在周唯昭对面,见周唯昭皱起了眉头,忍不住叹气:“说起来,斩草就该除根,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本来已经撕破了脸,什么骨肉亲情都是虚的。”
崔应书其实也就是这么一说,他自然知道事情不能这么简单的一斧子就全都砍死……………恭王始终是建章帝的儿子,建章帝这人偏偏又子女心太重,他能下定决心把恭王的名声在天下人面前毁干净,就已经是极难得,再要更进一步要恭王的性命,却的确是不能了。
而太子跟恭王在建章帝如今跟前的形象都是心狠手辣不顾手足之情,更不顾血脉亲情的混账,周唯昭如今却因为这件事而越发得建章帝看重,建章帝觉得周唯昭仁德善良,跟他当年极为相像………………太子跟恭王做的这么过分,周唯昭也从不曾多说什么,建章帝下了决定也从没不平过,觉得惩罚太轻。
好感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崔应书叹了口气,周唯昭年纪虽轻,可这谋算人心的本事却跟宋楚宜一样,简直成了精,一步一步都走的极稳极踏实,如今愣是占尽了便宜跟优势,还叫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是受害者,觉得愧疚于他们,这可是难得的本事。
“只可惜已经用了这招以退为进,不能再中途变脸,叫人家以为你之前的宽厚都是装的,否则倒真该收拾收拾恭王身边的这批人,他自己的名声已经算是完了,可人要是不要脸起来,名声不名声的于他们也不要紧。圣上固然是想最大限度的保证他这十根手指根根都周全,想着叫恭王在封地待一辈子就得了,可恭王能这么想?他也不傻,就算您真的是想着放过他,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崔应书啰嗦了一通,又道:“您瞧瞧恭王妃如今的做派,也就能猜得出恭王殿下自己的意思了。”
周唯昭的重点却不在崔应书说的这席话上,他皱着的眉头重又松开,亲手给崔应书倒了杯茶:“舅舅刚才说,恭王妃是先去了皇祖母那里,然后再去的您家?”
崔华鸾的心思周唯昭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听她吐露过了,恭王妃连这点都能打听出来并且加以利用,的确不是省油的灯,要不是已经同崔华鸾说的清楚,崔应书跟端慧郡主又俱都是明白人,宋崔两家恐怕还真的要生了嫌隙。
可周唯昭对于恭王妃的做派并不觉得无法理解,人都是自私的,恭王妃是个很聪明的人,知道不管怎么样,两方已经不可能握手言和,那就只有不死不休,所以处在她的位子上,会做出这些挑拨离间的事并不稀奇。
可周唯昭介意她把手伸到了宋楚宜的头上,有时候他觉得,没人比他更明白宋楚宜这个小姑娘了,这个小姑娘隐忍自持,这个小姑娘怕受伤,却总因为旁人对她的一点好就愧疚不安,想着加倍的回报,他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看。他时常想着,他不能叫这个好不容易才敞开心扉的小姑娘受一点委屈,不管是谁,都不行。
崔应书就说是:“不敢说你的不怕,把矛头都往小宜身上引了,也是想走断了你臂膀的路子吧。话说回来,你也须得提前做好准备。”
他拿起杯子啜了一口:“其实我也一直想说,咱们走的路不同意,到了现在才算是看到了一丝曙光。可也只是曙光而已,圣上千秋鼎盛,且有的等呢。说句大不敬的,你要是想真正立住脚跟,还真不能全靠着自己单干。”
他见周唯昭要开口,伸了手摆了摆:“我晓得你跟小宜说过什么,作为小宜的舅舅,我自然是高兴的,再没人比我更希望她好了。可是殿下,你如今就许她这样大的愿,以后能成真自然是好,若是不能,岂不是更伤人?自古以来,您见过哪位陛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并不是我泼您冷水,是这听起来实在太天方夜谭了。小宜是个较真的孩子,你答应了,她就会当真的。。。。。。”
周唯昭蹙眉看他,一脸的诚挚:“我也不是随意哄她,我也是当真的。”
崔应书就忍不住笑,才刚说过这位殿下实在不同一般人,心智较普通人不知高出多少,现在看来,却又显得幼稚了。他放下杯子,好整以暇的看着他:“您说这话,现在是真心的我知道。可是殿下您想想,您愿意,太子妃愿意么?皇后娘娘愿意么?圣上又会不会愿意?”
皇家子嗣后继是多么重要的事,只娶一个,怎么听都是笑话。且不说等以后登上大位本就该有三宫六院,就是现在,等宋楚宜一旦跟周唯昭成婚,过上几个月没有动静,建章帝和卢皇后那里就该给周唯昭赐侧妃了,更别提这满朝想打周唯昭主意的人………………现在显见得东宫要叫太孙作主了,而恭王又成了这副模样,谁不知道太孙是热灶?谁都想来添一把火的,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原先那些没有打算来烧您这边的灶的人,如今若是想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