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府外的这些事,陆如雪并不知情,不然也能早些阻止,或向婆母解释。
北平事了,京师和怀远,也很快都收到了消息。不过皇上却是在得到消息后,拍案大怒,骂宋忠好大喜功,过于急功近利,坏了皇上的计。
若不是宋忠已死,人头还被穆玄阳,悬于北平的城门之上,以祭奠亡灵。早灭了他五族。
而陆府诸人,在得了消息后,却是一片欢喜。北平坚守不破,燕王便轻易不会战败。
其实也怪不得陆府的人,心中对新皇少了几分忠义。实在是在陆府人的心中,是皇上逼死了陆太夫人,且陆如雪的份量,原就重过皇上。
所以,倒也不是陆府的人会去支持燕王,而是与皇上相比,他们更希望燕王会赢,便自然而然的,站到了燕王一边。
只是他们还不知,陆如雪重病一事。甚至连庭儿被劫一事,穆玄阳也未在信中提过只字片言,只是向诸人报了平安。
陆老太爷问了来送信的王府侍卫几句,便命人带他下去休息。将信送进内院,交给了三儿媳云氏。
云氏得知女儿、外孙没事,这才放心。她这些日子一直为女儿担心,原本就不硬朗的身子,又因积郁过度,而大病了一场。
亏得长媳沈含烟,衣不解带的照顾着。儿子又秘请了大夫进府,为云氏医治,这才有所好转。
又有陆如雪为府里配的补药,好容易才将病后的身子,给补了回来。
陆承耀因一些事,去了城外的陆氏宗族,回府后方知女婿派人送了信来。可读了信,却并未如父亲和妻子一般安心。
若女儿无事,这信又怎会托了女婿来写。只怕女儿是出了什么意外?连笔都拿不得。或是燕王妃,怕女儿与娘家串通,泄露了机密,而将女儿圈禁,封锁了消息。
而穆玄阳来信,不过是为了安他们的心。在大事面前,人往往会走了极端,陆承耀此刻,便是想的太多太过。
☆、第三百九十一章 远方来信
找来儿子相商,这些日子陆老太爷的身子,已是大不如前。一些事情,陆承耀也不敢拿来去扰了父亲休养。
而兄长和二哥,为了照顾三个房头的生意,已经很忙了。且这件事,原就是三房自己的事,陆承耀也不好去烦两位兄长。
好在儿子陆崇宇,自其妹成亲后,便比以前更为成熟独立。且娶妻后,做事也更加的稳重。所以女儿的事,陆承耀才会想到叫儿子来商量。
“父亲若是不放心,不如由孩儿去一趟北平燕王府,去探望妹妹。”
听了父亲的话,陆崇宇也觉得妹夫这信来得蹊跷。且上回妹妹回乡奔丧,走时气色就不佳,他一直惦念。甚至瞒着祖父,给妹妹去过书信。且他也想见见自己的小外甥,都说外甥像舅。
“你祖父多少还有些顾念着对皇上的忠义,不肯让陆府中人,涉足于燕王与皇上之争。又怎会允你,于此时赶去北平。”
陆承耀叹了口气,他虽担心女儿,可也不愿儿子以身犯险。
“儿子可以向祖父保证,只是去查探妹妹的消息,即不助燕王,也不相帮于皇上。”陆崇宇心中对这位皇上,可没什么好感。
“这不是咱们说不帮,别人就会信的。只有不出门,不问时事,才不枉你祖母一番牺牲。”
说起祖母,陆崇宇也不敢再有所坚持,祖母的死,是这个家永远的痛。
“三叔,让侄儿去吧。”父子俩正在议事,不想陆崇武未经通传,挑帘闯入。听他话中之意,刚才父子相商的对话,已被他听了去。
“不行!”女儿已出嫁,冠以夫姓为人媳妇,二侄儿仍能不改初心,一心为着自己的女儿着想,陆承耀心中很是感激。
但侄儿是长房的孩子,万一出事,他无法向大哥和大嫂交待,所以坚决反对。
可陆崇武与陆如雪的感情,原就比别人来得深厚。且他听了三叔父的话,也替堂妹担心,不走这一趟,他自己心里就难安。
可这关系着长房,陆承耀当然不会同意。陆崇武事后与妻子徐竺英商量,因为要为祖母守孝,所以徐竺英至今都未能怀孕。
她虽一直视陆如雪为知己姐妹,不过此行太过凶险,徐竺英还是有所犹豫。
“这次不同于上次,祖父和父亲一定不会同意的。”妻子从来都是支持自己的,这还是第一次和自己意见相左。
陆崇武也不得不犹豫起自己的决定,是不是过于鲁莽了。可他太过担心堂妹,想着就算去信给穆玄阳,他即已来信,便不可能再跟自己说实话。
可若是派了奴才去北平,若燕王妃拦着,只怕连堂妹的面儿都见不到。满府上下,只他武功还算不错,他若不去,便再无人可去。
思及再三,还是决定亲自走这一趟。不过不能让祖父和父亲知道,更不能让母亲知晓。即然妻子也不同意,那便连妻子也一并瞒着。
在家呆了三天,直到陆承耀都以为这个侄儿,已放弃了北上的想法。陆崇武却于第四日晨初,带上银票,留书一封,且为了不经动府中诸人,而只身骑马北去。
只是未等他出得城门,便被随后赶来的徐竺英,给拦了下来。
“夫君,竟如此不信任于我。”徐竺英一身男装,腰间佩一宝剑,马鞍上系着包袱。和陆崇武的打扮,竟然一样。
英眉倒竖,双目圆睁,瞪着陆崇武,等着他回话。
“这一趟,我非去不可。夫人不必劝我。”陆崇武也表现得比平时更为强势。
徐竺英瞥了瞥嘴,这才嘀咕了一句,“谁说我是来劝你的,夫君一人出门,我不放心。唯今之计,便只有我们夫妻同行。这样就算是祖父、父亲和母亲要怪罪,也怪不得夫君一人。”
可陆崇武听后,却连连摇头,“不行,此去北地,处处凶险。你一个女人,怎可骑马赶路?”
妻子虽精于骑射武艺,可陆崇武仍会担心。毕竟当初他也会武,可第一次对敌时,仍敌不过一般的劫匪。
若不是这些年,他又有所历练,这次就是借他个胆子,也不敢只身上路。
“燕王妃是为妻姑母,我去正合适。就算姑母不允夫君去见小姑,可也不好拦了我这个侄女不是。”
明知妻子是强词夺理,可听在陆崇武心里,却是暖如春风划过,熨帖的很。
“竺英,这可开不得玩笑。你可知现在北境正在打仗,我此去能否进得去北平,尚且不知。若是带你同行,只怕没出凤阳,就得被父亲派人追回。”
“不会的,我留了书信给母亲,只要母亲看过,必不会阻拦你我。”
徐竺英信里写的明白,皇上正是用人之际,且魏国公现下正率军镇守西北。就算他们被皇上的人抓了,也绝不会对他们出手。以免给了魏国公弑杀忠臣之女的借口,反而会助他,早一日叛向倒戈于燕王。
徐竺英所料不错,唐氏在看到信后,也想将儿子追回。但与大老爷商量后,还是将事情压了下来,甚至并没有告诉老太爷。
陆承耀知道后,不顾长嫂反对,硬是要骑马去将侄儿夫妻追回。还是大老爷出面,这才将人拦下。
“崇武夫妻出门,尚能瞒得住父亲。若是连你也出门,你叫为兄如何瞒过父亲?”
“自母亲走后,父亲的身子,眼见是一日不如一日,你怎忍心他年纪一把,还要为儿孙担忧。”
大老爷的话,戳中了陆承耀的痛处,朝兄长抱拳一礼,“是三弟思虑不周,崇武当初来找我商量,我便该知会兄长的。是我对不起兄长,对不起长嫂。”
“好了,一家人说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有二儿媳跟着,想来崇武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
大老爷也不是真的放心,而是不得不放心。子承父业,长子以后是陆氏宗族的族长,要守着陆府。
二子不似长子,要想争得一方天地,便不能总在他的羽翼下讨生活。是该放手,让二儿子出去闯闯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心忧难消
陆承耀担心女儿,叫来儿子相商,却被侄儿陆崇武得知。竟不顾父亲和三叔的反对,坚持前往北平,去看堂妹陆如雪。
大老爷明知现下时机不对,可因为有二儿媳陪着儿子,又了解儿子的脾气,就算是派了护卫去追,儿子也不会乖乖就范。
便以此为借口,劝三弟放心。
“徐氏的信中,说的明白。能进北平固然是好,若是不能,他夫妻二人,便会打道回府。即便是被皇上的人抓到,也不会因他二人离乡,便定咱们陆府的罪。三弟只管安心就是。”
话是这么说,不过大老爷仍派了人去,一路上保护二子夫妻。
再说回北平府,穆玄阳走后,陆如雪每晚都做恶梦。梦中满目的尸山血海,扑鼻的血腥之气,可却听不到哀嚎痛苦的嘶吼声,只有儿子的哭声,缠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若再这般休息不好,只会加重病情。陆如雪便留了乳母和儿子在内室,哄着儿子在身边,分去了大半的精神,反而可以令心情平静下来。
又过了十日,这才勉强可以下床,由采月和采莲扶着,在内室小走几步。
“采星背上的伤可好些了?”采星早三天前就想回来伺候主子。可陆如雪却下令,命采星在屋里静养,在伤势未能好全之前,不得来伺候。
不过自她醒来后,燕王妃便解了“典将园”的禁足令,两位侧妃和二少夫人,及府里的少爷、小姐,都来看过陆如雪。
不过她这里满屋的药味,呛得这些人不习惯,所以都只是小坐了片刻,留了些药材,便纷纷告辞离开。
采月回话后,陆如雪又问了一些院里的事。可采月只回说,“一切如常。”却是不敢拿琐事,分了主子养病的心思。
二少夫人回院后,正碰到刚从外院回来的二少爷,一边儿给夫君更衣,一边儿聊了起来。
“为妻刚从‘典将园’看了弟妹回来,弟妹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两腮无肉,双眼无光,看着还真是可怜。”
想陆如雪当初进府时,何等的美艳风光,连她都被比了下去。如今这才不过一年而已,便已风华不再,成了病美人。
女人,天生嫉妒心强,二少夫人处处想和这个弟妹争个高低,却又处处不如陆如雪。所以才更加想在长相上,盛她一筹。
“她有什么可怜的。”这话咋听起来带着几分不甘和酸气。
“你出府去打听打听,如今咱们这位弟妹,可是美名在外。想她初嫁入府时,地位还不如你呢。可你再看看现在,就连母妃也对她很是器重。”
“这女人的手段,可不容小觑。”二少爷一直以为,内宅女人,使的不过是些小手段。
府里少了世子妃,三弟妹又病着,可嫡母仍不待见自己的妻子,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自己庶出的身份,且自己的妻子也没有弟妹那般能干。
这些事,近来府里的下人也在疯传,她又怎会不知。不过是不愿在夫君而前提起,以免长了她人的威风,而灭了自己的气势。
听夫君话中之意,多少也在怨怪她,行事不如弟妹。可她一不能武,二不懂兵法,就算她想跟着婆母去打仗,婆母也只会当她是个累赘。
二少爷心里烦,不愿再与妻子有所争辩,便借口外院有事,出府而去。
若陆如雪听了这些话,只会白这种男人一眼。只想着让妻子为其出头的男人,不知自己主动争取,请缨出征,却还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