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帝修仙-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能连黄入淮,开凿出这一段运河,这一路南去的水运就畅通无阻,漕运自然而然就兴盛起来。林易心中是无比感叹道。他只所以走这一道水路,其中也是有这实地查看这一路地形地貌的私心。他心中是早有了要开凿这一段运河的意思,要把那后世畅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提前200多年,所欠的只是那无数的人力和财力。

    后世人提到大运河,首先想到的是隋唐大运河。还有那暴君隋炀帝杨广。但是这京杭大运河是早在了春秋时期就有了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虽然现在的经济政治中心。仍然还是在北方黄河流域,但是林易早已觉得开凿畅通南北的运河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仅仅是军事、经济、政治上面,更是大势所趋,林易只想如何能尽快提前。

    首先是这北方气候原来越寒冷。而其他如水旱等自然灾害也频繁,现在已经不如北方仕子眼中的南蛮之地更适合人类生存。虽然此时在林易的命令下,朝廷是十分支持开发江南,鼓励北方族人南迁,可是这效果依然不十分明显。靠政府强制力所推动的效果,自然是远远没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贯通南北的运河畅通后,自然而然就能加剧南北方的往来。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政治人口。

    其次是现在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晋亦是大患,如匈奴、鲜卑等民族,特别是日益强大的鲜卑,是大患!朝廷要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走陆路又是遥遥无期,艰险异常。因此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 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维持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统治者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可能效果并不能及时显现,如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铺路后人享福一般,但是给王朝后世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无论如何林易都决定做这一个运河的开拓者,这个运河开凿定了!林易一路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南方有邗沟贯通淮河和长江,只需要疏通拓宽即可。那鸿沟虽然是也贯通黄河和淮河之间,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况且是通过群山峻岭,这疏通拓宽的代价非常大,并且这鸿沟往南方向是通往荆州之地,淮河的上游,离那江南的核心之地还有千山万水。

    因此林易是已经计划放弃了这拓宽疏通鸿沟,而是支持从开封附近往东南方向重新开凿一条运河,把和邗沟连在一起即可。这个位置其实也就是后世隋朝605年所竣工开凿的通济渠。

    由于这个方位偏东,一望无际,全是平原,属于黄泛区,水道渠流密闭,这开凿的成本也少了很多。同时这个地方两岸皆是鱼米之乡,只要是风调雨顺,这一季的粮食至少够吃两三年,无论是从地理上和经济上林易自然是选择这一条最优通道。而后从京都洛阳贯通北方幽州境内也成为了其下一步的计划方略。

    这一路上就这样过来,虽然没有时间仔细查看这沿路的地形,但是林易脑海中始终都是这开凿运河,造福后人之事,数天后,林易一行五人是终于是到了金陵城。

    这金陵城此时名叫建邺,本是东吴国都,东吴灭火后,就成了这扬州的州治所在地。

    这建邺城又叫冶城、越城、石头城等,但是这金陵城都是其最响亮,最雅致,最出名、最古老的别称。

    “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地方志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或石首城。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此地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金陵”的发端。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

    “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传说秦始皇曾听人说这个地方地方有王气,故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

    但又有人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只是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

    此外,还有楚威王埋金说,据说当时楚威王觉得此地“有王气”,甚恐,于是吩咐手下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古称龙湾)埋金。古有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故建邺之名沿用于此。

 第二百章 老叟和青年

    早晨,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染红了天边的云霞。绚丽的朝霞映红在辽阔的江面上,像仙女剪下的红绸,把江面装点得格外美丽。

    江面浪花跳跃,江水欢快地唱着歌儿,缓缓地向东流去。突然江面上一阵狂风大起,江水变得十分凶猛起来,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流而去。

    此时长江改头换面,身披银甲,威风凛凛。江水咆哮起来了,长江像一支身经白战的精锐之师,面不改色,齐心协力,突破重围,所过之处,长江无坚不摧,摧枯拉朽,如同大战过后寸草不生。江面上无数小舟,顿时风雨飘摇,有的甚至来不及调转船头,就顷刻间船倾人翻,一片狼藉、呼天抢地、乱作一团、人人自危。

    常在江面上讨生活的渔民,自然是明白这平地突然飓风大浪,必然是有妖物在作崇。他们无能为力,此刻只能在长者的带领下,跪在船头不停地祷告,希望龙王能向往常一般,继续保佑着他们的平安。

    “龙王爷,请保佑我们一家老小平安!”老叟十分虔诚道。话音刚落,顿时江面上无数“嘭!嘭!嘭!”的落水声音响起,那些小船上的渔民纷纷毫不犹豫地将这次捕鱼所有的收获都放入江中。

    江面上笼罩着一片蒙蒙的雾,让人感觉如同仙境一般。让这江面上的狂风巨浪,更是带着一股神秘感,仿佛是有千军万马在争斗一般,浴血千里。人仰马翻。足足是近半个时辰,江面上的波涛怒气终于是逐渐平息下来。飓风已过,江风习习,带走了江面上点点浓雾。这些渔民总算是死里逃生,脸上惊恐紧张的表情逐渐绽开起来。

    “爷爷!你看,那里好像是有一条巨蟒!”小舟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突然是惊恐地喊道。

    虽然是第一次入江打渔的狗蛋。但是自小生活在江边,但是却是见惯这飓风巨浪,虽然这一次是在江面上,也没有吓的是魂不守舍。而此刻风平浪静,又是恢复了孩子心境。他很是眼尖,一眼就看见江面上不远处漂浮着一条数丈长水桶粗如同蟒蛇般的生物,黑色的鳞片在江水中不停地上下穿梭着,闪耀着神秘恐怖的光芒!只是让他惊恐不安的是。这怪物的方向好像正向着他们这小舟的而来!

    这老叟一听如此,本已经舒展开的眉头又紧皱起来,虽然是老眼昏花,一息后,但是顺着孙子狗蛋所指的方向还是见着了那怪物!

    眼见如此,老叟连忙拉住狗蛋低头跪下,不停地祷告着,祷告着孩童的无知冒犯了神灵。祈求神灵在保护他们的安全,平安上岸!

    “龙王爷,我们江家三代单传。老叟就这一个孙子,求你放了他一条生路,老叟愿意将一切家财连着本人性命都交予你!”话音刚落,这老叟就毫不犹豫地跃入江中,顿时被江水所吞噬,片刻后江水中无数的血水已经喷出。江面上飘上来老叟的蓑衣。

    “爷爷!”狗蛋惊恐凄惨的叫声,响彻江面,周围不少的渔民却是鞭长莫及。

    可是他们的神灵好像是根本没有听见一样,那黑色巨蟒依然是没有放过他们。江水往上一阵急涌,这黑色巨蟒又跃上水面!高高的头颅已经翘起,眼睛是如同铜锣一般充满血丝,嘴角上沾染着无数鲜血,十分阴森恐怖,一股腥风扑面而来。

    “你这个妖怪,快还我爷爷,我和你拼了!”狗蛋已经拿起钢叉对着巨蟒大吼道。他爷爷一直信仰的神物竟然是如此血腥地就吃了他,激起了狗蛋内心深处的血性,他不再像他爷爷一样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要奋起反抗!虽然只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那巨蟒好像是根本看都不看一眼,脚下这如此渺小的一个少年,巨尾横向一扫,小舟就飞起落入空中,从中断为两断,连带着那个少年,落入了巨蟒血盆巨口之中。

    不远处那些渔民,眼见是如此恐怖,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这江家的祖孙俩口就进入这怪物之中。刚刚那突然飓风大浪,只怕也是这怪物所驱使。他们纷纷是加速往岸边划去!

    可是这一切都已经晚了!这黑色巨蟒怎会让到嘴的肥肉飞了!瞬间只见江面又是一阵腥风升起,掀起无数惊天大浪!巨浪所过之处,所有小舟是纷纷被掀翻入江,江面上顿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