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失落之西洋
作者:Steven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宣宗皇帝突然改变心意,改弦易辙同意郑和的第七次出洋。究竟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帝王的心意?其间是否隐藏着什么正史以外的秘密?为什么郑和一去不返,客死异乡?
#一本纽约曼哈坦二手书店里的伊本巴图塔(TheRihla)游记
#一只美国德州之父StephenFullerAustin家族收藏的原始古董木盒,三件中国古文物。
#一张二战期间多拉家常帝国秘密组织儿玉机关持有的江户时代古地图
引领着国际知名历史考古学家张搴博士再度来到战火下的中国,在他中国伙伴江龙的协助下,和二次大战期间多拉家常帝国秘密组织儿玉机关的负责人儿玉誉士夫,展开一场横跨三大洲、两大洋斗智斗力亡命追逐的寻宝解秘任务。
所有六百年来郑和下西洋留下的谜团、大明皇室秘辛,即将在张搴和伙伴的手中揭晓。
失落之西洋
前言:
更新时间2007…12…108:53:00字数:1011
明成祖永乐三年六月(公元1405年),当时地球上最大的航海舰队,在一个穆斯林太监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由苏州、刘家港出海。这支由三保太监郑和所率领的舰队,集结了两万七千八百余人,分载于六十二只大宝船。最大宝船的船长有四十四丈(折合现今长度约一百五十八米),宽十八丈(约六十点六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数千斤,得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宝船据闻可容纳千人。
往后的二十八年间,即从公元1405年至1433年止。这位中国及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先后出使海外达七次之多,历经三位中国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他的远洋舰队,现有史料所载曾远达现今非洲东岸,开创西方海权开始之前的海上无敌霸权。
正史记载郑和舰队出使的目的,除了宣扬当时中国明王朝的国威外,首要目的乃是找寻从大明皇宫中失踪的明惠帝。其余尚包括贸易及联盟等目的。
仁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于最后一次航行中病逝于印度西海岸的古里(Calicut)。不久后,大明舰队在另一正使王景弘带领下匆匆返回中国。至此进入锁国时代。但郑和出洋最重要的航海数据及记录<郑和出使水程>,却从明王朝的档案库中凭空消失,为往后数百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的谜团:
一、郑和七下西洋,是否完成明朝皇帝所交付的使命,找到建文皇帝与否?
二、最后出洋中积劳成疾,于印度古里去世的郑和,史载赐葬于南京。为何民间传闻牛首山的郑和墓只是座衣冠冢?是否另有隐情?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真正的墓|穴究竟位在何处?
三、明宣宗在郑和最后一次出航后不久,即颁布严苛的禁海令,停止所有远洋帆船的建造与修缮工作,违反禁令的商人和水手即被处死。原来的海权强国,明朝中后期反为沿海的海盗倭寇所苦。举世无双的大明海军,为何在短短时间内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四、明成祖过世九年后,为什么明宣宗改变反对出洋的初衷,突然同意郑和的第七次出航。历史上的官方解释,仅是为了告诫不来朝贡的昔日属国;但何以日后又封海锁国?
五、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航海记录数据<;郑和出使水程>;,为何会从大明档案室里凭空消失?
种种不合情理,费人疑猜的历史决定,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或是阴谋?
国际知名的历史考古探险家张搴,将再一次带领你,去探索并解开这六百年来的一切历史迷团。
角色介绍:
更新时间2007…12…108:54:00字数:993
张搴博士(JohnWilsonChampion,Ph。D。):纽约市「新校」(TheNewSchoolUNIV。)教授,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顾问,国际知名历史考古学家。出生于1900年庚子事变战乱中的中美混血儿,父亲大千为美国外交官,中国籍的母亲死于战乱难产。张搴对自己的身世一直怀有相当的疑惑,热爱东方及中国文化的他,几度被不同的事件引领到中国,不但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也展开连串生死交关的探险之旅。
江龙:出身江苏北部佃农家的贫农子弟。因为在上海出手相救年轻时的张搴,因而和张搴成为莫逆之交。身手不凡,性情耿直,是张搴一系列探险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
汀娜: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长阿里之女,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博士,十五世纪巴格达黑羊王朝首相阿里的后人。是位思想独立的新女性,为逃避父亲安排的婚事逃家,和张搴一起展开探险。
儿玉誉士夫:(KodamaYoshio,February18,1911…January17,1984,日本战后黑帮的代表人物),日本出生,朝鲜长大,中日及太平洋战争期间儿玉机关的负责人。儿玉机关是大战期间日本为搜括财宝及民间物资所设立的秘密机关。二战后,儿玉本人被美国CIA吸收,用以对抗左派势力,并成为日本战后知名的黑帮代表人物。70年代曾卷入日本当局田中角荣首相洛克希德的政治献金丑闻案中。
金枝:(Kanaeda)日本海外寻宝行动及传说中菲律宾山下黄金(YamashitaGold)的最高负责人。
武田王子:(TakedaTsuneyoshi)日本皇室成员,明治天皇的孙子,裕仁天皇的大侄子。
杰逊.奥斯汀:(JasonAustin)美国德州世族,德州之父史帝芬.奥斯汀(StephenFullerAustinNovember3,1793…December27,1836)的后人。知名的收藏家及捐赠者。
郑和:中国明王朝的航海家。
王景弘:郑和同时期出使的明代航海家,多次与郑和一同出航,先后位居副使及正使职。
阿里:十五世纪巴格达城黑羊土库曼王朝(TheKarakoyunluortheBlackSheepTurkomans,1411…1469)的首相。一位精明的政客及商人。也是汀娜及阿里馆长的先人。
第1章纽约课堂
更新时间2007…12…1222:04:00字数:1877
曼哈坦(Manhattan,NYC)1940年
「所以,当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年1506年5月20日)在公元1492年8月3日,率领三艘排水量百吨左右的帆船,带着给中国皇帝及印度君主的国书,从西班牙(Spain)的巴洛斯港(Palos)向西航行。现知。。。人类史上首次的横越大西洋航行,七十多天后在1492年10月12日清晨发现陆地。不过,哥伦布并不确定自己的登陆地点。一直以为到达的是印度,直到1506年去世为止,他依然认为他所登陆的地点,就是印度。」
「其实…早在哥伦布启程航向新陆地的八十七年之前,也就是公元1405年,中国的明朝。当时官方的航海家郑和,就已经率领着舰队,七度造访真正的印度。因为当时印度半岛西岸上的古里国(Calicut,今科泽科德。),是舰队远洋的中继站,也是印度洋上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甚至是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9日)都相传经古里返回威尼斯(Venice)。。。」
张搴习惯在课堂上刻意停顿,观察下头学生的反应。
「谁可以告诉我,这支由郑和所率领的舰队规模如何?」
约莫过了半分钟,学生们窃窃私语,但没人自告奋勇回答张骞所提出的问题。
「再给你们一点提示。中国舰队的规模非常。。。非常庞大。比180年后英伦海峡大海战(thebattleofGravelines,公元1588年8月8日)中的英国皇家舰队(RoyalNavy)、西班牙无敌舰队(SpanishArmada)都来的大。。。」
又半分钟的沉默过去。显然没有学生清楚这段东方、中国的航海历史。学生们以注视回礼给他们的老师。对这结果张搴没太多的意外。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西方人士,甚至研究东方、航海历史的学者。和这些学生也差不了太多。毕竟这段历史充满着争议。当然更甭谈背后的伟大成就,还有那些无法解释的谜团。
「这支舰队,大约有二百艘的大小船舰,近三万名的军士,规模远远超过八十七年后的哥伦布船队百倍之多。。。。一百八十年后的英国皇家海军,号称拥有200艘战舰。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商船改装的运输补给舰。真正称得上战舰的不过30多艘。西班牙。。。无敌舰队好一点。有60多艘战舰。当年中国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大宝船,就有62艘。」
这个答案瞬间引爆学生的骚动,下头传来许多惊讶、质疑的声音。
「这么容易就给吓到了。。。别这么吃惊!我保证,如果你们知道这些中国船舰的大小吨位。。。会更吃惊。和这些中国巨舰比较,同时期,甚至百年后的西方船舰,当然也包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船只,就。。。像是头加州海狮。。。遇上座头鲸。」
阵阵惊叹声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那海狮…不就叫大鲸鱼给吞了?」
教室内爆出一片笑声。
张搴笑着纠正:「错!…座头鲸是须鲸类,只吃鳞虾、浮游生物,杀人鲸属齿鲸才把海狮、海豹当食物。」
望着下头茫然的学生们,特别是刚才发表“鲸鱼吃海狮”异议的学生马修。
「哥伦布的船有多大?有多少主桅?大概有多少吨位?谁可以回答我?」
马修语气不确定回道:「哥伦布的船吗?…三桅帆船,大概100120吨…85呎长吧!」
「你的答案“非常正确”,马修先生。郑和船队中最大的船,就是大宝船。据说是九桅、十二帆,400呎长,160呎宽,至于排水量嘛。。。高达数千吨,另一说…可能上万吨。可容纳上千名的船员及乘客…」
张搴的叙述还没结束,下头早是议论纷纷。
「开什么玩笑。那根本。。。不可能的,除了上帝,没人可以造出那么大木船。又不是“诺亚方舟”(诺亚方舟(Noah’sArk)《旧约圣经》中记载,诺亚遵上帝之命建造大船,供他及家人连同各种动物乘坐,以避大洪水。)!」
马修又给了个意外回应。自当是笑声不断。张搴走近马修倚着椅背微笑反问:「所以你,马修先生…见过“诺亚方舟”喽?」
「当然没有!那是神话。」
可马修也没有就此安份信服,反问道:「老师,有人见过那些木船?…或是留下任何遗迹。。。化石。。。还是文件档案?」
「中国的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那。。。肯定是写错了。」
爆笑声再起。
「如果真这样子。。。中国为什么没有称霸海权?没成为海权国家?…发现新大陆?后来。。。还给英国打了个屁滚尿流?」
马修洋洋得意的发表他的见解,引来连串喧哗支持。
第2章世纪之谜
更新时间2007…12…1315:30:00字数:4710
曼哈坦(manhattan,NYc)1940年
「马修,这。。。是个好问题。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后来中国的皇帝改变政策,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自我杜绝向外发展的机会。」
张搴停顿了会,话峰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