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位面转生-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两人商议完毕,方皓泽就点了点头:“正巧,我也要试一试效果,不如齐大人我们一起去查漏补缺。”说着,他就转身对明云吩咐:“将我之前吩咐的试验品准备一份。”

    此前,方皓泽在呈送给皇帝朝议的奏折中,既提出了堵水之法,更着重指出了竹笼填石的方法论。

    这种竹笼填石,并不是方皓泽凭空想象出来的。

    乃是他借用了主世界古代真实的治水方案,那是一对父子,因为成功治理一条流域水患,几千多年后还灌溉着当地平原几百万亩良田,因此引发信仰。

    那对父子也借机积累了香火信仰,成功封为水神。

    可是在大信世界,这一项新的技术并没有用过,虽然方皓泽对这项方法有信心,在正式推广之前,还需要一番验证。需要具体测试技术标准,以便于大规模施展。

    且说方皓泽带着齐和正来到定江边,选定了其中某一处后,就有两位民工拖着一个长约长10米、宽近1米的特大竹笼。

    待两位民工走地近了,齐和正就急忙上前细细端详:“这竹子不是特殊品种,但也粗有两指宽了,要在这里面填进石子,其作用真那么神奇吗?”

    他不由地看向方皓泽:“要是一般的项目,可以用堆土法,从两岸一直堆积土方,再到河中心接头。江水湍急,就要换成抛掷法,向江心抛掷石块。”

    “即便加上了竹笼,里面填上了石头,也不过是大一点的石块啊,怎么能在定江中稳住位置的?”

    齐和正心里不由地怀疑起来,以往在奏折中看到的内容,毕竟还是纸上谈兵,又没有具体的描述,如今一看着竹笼,突然有点不放心了。

    “齐大人莫急,虽然这竹笼不大,但是其中有一道巧妙之处。就是竹笼填石之后,又有许多缝隙可以过水,降低了水流的冲力,才能将竹笼在水中固定下来啊。”

    方皓泽微笑着解释一番,以往抛掷法之所以难以成功,正是因为石块越来,受到水流的阻力就越大,所以很难被固定下来。

    眼下这竹笼填石,既能吸取投掷法的长处,又能避免其短处,所以才能成为主世界一项流传下来的封神佳话。

    听到了这解释,齐和正也就将信将疑地点头:“方大人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快试验一番。”

    “填石下水吧。”方皓泽对明云点了点头。

    后者自然就指挥着民工搬来不少拳头大的鹅卵石,飞快地将竹笼填好。

    因为体积庞大,这么一竹笼石块,怕不是有20吨重,已经不是几个民工就能搬动的。明云又命令十来位民工上前,大家齐心协力将竹笼扔到定江中。

    随着“哗啦”一蓬巨大的水花之后,竹笼逐渐沉入水底。于此同时,一根绳索也系在竹笼上,一同入水。那绳索很长,另一头被牵在岸上民工手中。

    竹笼入水的同时,方皓泽也及时将神目看向水底。只见那竹笼笔直地落入水底,过了半天时间,也似乎没有移动的迹象。心里也是一喜:“看来这办法果然可行。”

    而在岸上的齐和正耐心等了约莫两刻钟,就走到那位牵着长绳的民工身边,试着牵了一下,又唤来身边工部的人。“过来计算一下,水下的竹笼有无位移。”

    过了一会,那位技术人员汇报道:“尚书大人,水下的竹笼没有明显位移,此法可行。”

    “果真?”齐和正猛地上前几步,看向水面。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丝毫不妨碍他面上的惊喜。

    随即,他又面向方皓泽:“方巡查果然说的不错,看来这堵水之法,可以推广下去了。”

    顿了顿,他又继续道:“到明日再来看看,不能草率。”

    “这是自然。”方皓泽也点了点头,微笑道。

    两人在岸边又讨论了一会,齐和正才说:“我年纪大了,不能久受江风,还是先回大营中去。方巡查,你是否与我同行?”

    “齐大人先回去吧,我带着明云在岸边再观测一会。”方皓泽摇了摇头。

    送完了齐和正,方皓泽同时令其余无关人等退下,只留明云在身边。

    这时,年轻俊美的脸上,已经是一片阴沉。

    “公子,是不是这办法有什么问题?”明云看着周围没有人,轻声问。

    “竹笼填石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要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方皓泽神目贯穿水面,直直地盯着那水底回道。

    原来,就在等待的半小时间,定江水底突然出现一股微弱的神力,对方皓泽来说,这股神力很是熟悉。

    当然夜晚在天临峡中,他与定江水神有过一次间接交锋,知道这神力正是定江水神所有。

    那些神力呈现水蓝色,在定江中凭空出现,将那竹笼周围笼罩着。

    肉眼凡胎看不到的细节是:那些神力凝聚成丝线,像一张脆弱的网般,紧紧贴着竹笼。

    于此同时,水蓝色的神力还不断地切割着竹笼的外围,经过干制的竹条,被神力腐蚀打磨,也有细微的变化。

    方皓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同时心里估摸着,照这样的速度,预计三天时间,一个竹笼就要被神力咬散了。

    时间这么短,还来不及进行到其他工序,显然是不能继续施工下去的。

    按照定江这一处水面超过十里的宽度来算,即便是只铺设一道横跨江水的竹笼条,也要半个月的工期。

    更不提,这竹笼还要密密麻麻地铺设好多层,更是在时间上以倍数计算。

    按照如今这水神神力腐蚀竹笼的速度,即便前脚才铺好竹笼,打下桩,后脚也就付诸流水。

    “看来,五阶的神祇果然是有门道的。即便此时不知道凡俗行动,也提前有了准备,居然用不知名的神术,可以辨别定江中的异物。”方皓泽心里念头一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揉了揉眉头,方皓泽一时也想不到办法,于是只好说:“回去吧,这竹笼没什么问题,明天再来看是能过关的。”

    竹笼填石技术是堵水法的关键,肯定不能对定江治水营地中的人,透露丝毫负面信息。

    不管怎么样,要先报喜,不能报忧。哪怕是对明云,也不能点透。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压抑

    江边,方皓泽看了一会,最终也没有特别的发现,就要带着明云回去。

    临走之前,他突然心中一动,将神器碧落从体内移除来。

    鱼叉一般的神器,被方皓泽握在手中,像一把权杖。

    神器杖身似水般,不断流动着。这神器本身就有一道法则的力量不断吞吐,隐隐与天地间的水力呼应。

    尤其是此时,这神器正处于定江之上,一股凡人看不到的丝丝水汽从江中上扬,被神器吸收,这水汽转而又重新落入江水之中。随着这种交换,鱼叉状的尖端,就有朵朵水花迸现。

    此时碧落再度降临定江边,江水受到神器的影响,在方皓泽站立处,渐渐产生涟漪,一波波的水浪以此地为核心,往四周扩散。

    这一番异样,也只有身边的明云看到了,他也是方皓泽的忠诚仆人,这时注视着那神器道:“这不是当初在天临峡中,神子你得到的神秘武器吗?”

    他不知道这神器的来历,当时在天临峡中,方皓泽与水神手下一战,夺取神器的过程外人并不知道。

    “这武器来历神秘,不为外人道。”方皓泽点了点头,没有否认,但也暗示明云不要扩散消息。

    神器有灵,普通的肉眼凡胎看不到那么多神异的状态,譬如水汽是如何与神器交换,神器又如何用法则影响定江的过程,明云都不知道,他看到一圈圈涟漪,心中有一些猜测。

    “神子请放行,我不会对外说的。”明云忙不迭点头。

    “恩,回去吧。”方皓泽取出神器后,又站在定江边观察了一番,终于要回去了。

    他收起碧落,大马当先地往营地方向走去,行动有点急切。

    快到营地的时候,方皓泽才回头对明云说:“你叫人送几个竹笼到我帐篷中,我有一些事情要研究。”

    这一夜过得很快,也无甚事情发生。

    次日一早,工部尚书齐和正就来到方皓泽的帐篷,催促着:“方巡查,昨日抛在定江中的竹笼已经过去了一夜,我要带手下去观测一番,就等你了。”

    齐和正昨日看到方皓泽的新技术后,心里又敬又叹,当时观测了一番,虽然确定了效果,但毕竟时间尚短,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检验。

    他心里也担心了一夜,这才一大早,就来催促着方皓泽一起过去检查最终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竹子在水里受水质腐蚀大约需要几年时间才会崩溃,所以齐和正只关心这竹笼位置有没有变动。

    他只要确定一夜过去后,那竹笼位置没有移动,就可以依据结果来推广这项技术了。

    “我今天带了工部最懂得测量的技术人员,真希望那竹笼试验结果如预期。”齐和正面带期冀之色。

    “那就走吧,我对竹笼试验结果很有信心。”方皓泽此时在帐篷中,正在研究身边的新竹笼,见到齐和正过来,他把竹笼放下,脚下一踢,将竹笼送到帐篷的角落里,然后才站起身。

    这一行人才以方皓泽两个为首,从治水营地中来到定江边,昨日投掷竹笼的地方。地面有一条绳索很是显眼,一端系在岸边的桩子上,一端没入水中。

    此处只有明云一人,昨夜他将方皓泽送回帐篷,又安排人送去竹笼后,自己就马上赶到江边巡查,监控这处,防止有人破坏。

    见到方皓泽来了,明云急忙上前行礼。“公子,昨夜我彻夜未睡,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他也是三阶的修为,一夜打坐也就过去了,此时精力倒也还充足。

    “辛苦了,今天之后,这处就不必连夜值守了。”方皓泽笑着说。

    随后,他又看向工部尚书齐和正:“齐大人,你们可以开始了。”

    后者严肃地点了点头,挥手对工部的技术人员示意。

    只见那几位,将绳索提起,用专业的设备测量起来,随后又计算了半天,等了好大一会,才有人作为代表来到齐和正面前道:“尚书大人,经过一夜的时间,竹笼的位移几乎微不可查。”

    “当真?”齐和正脸上一喜。

    “尚书大人,根据测算,这竹笼一年的位移也不到一分,今后可以根据其固定工事,建立大坝一类的设备。”那位工部的技术人员认真道。

    “太好了,果然方巡查提供的技术可行。”齐和正开心道,随后看着方皓泽:“我们可以大规模启用了,既然知道这技术可行,我就可以放心回锦城,顺便也向七皇子汇报。”

    这一番话,就是催促方皓泽赶紧行动起来的意思。在他心里,工部的各种施工经验充足,只要克服了定江不能固定工事的难点,就可以迅速将堵水之法,开展起来。

    只是方皓泽知道那竹笼填石的技术,在定江中又是一番情况,虽然位置不会移动,但是只要三天过后,竹笼一散,那固定工事的效果自然就没有了。

    想了想,他才对齐和正说:“虽然技术被认定可行,但是大人也知道,此时几万民工在场,我们在正式开展之前,也要做一番准备的。”

    “民工都到了,还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