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斩邪-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很多事情牵涉面大,得讲究时机,急不得。

    陈三郎这番前往长安,顺利的话金榜题名;到了四月下旬,便是殿试。做完这些,大概六七月份,其便会衣锦还乡。到时候,看是个什么状况,再做章程吧。S
………………………………

第一百一十八章:怜故乡水,送游子舟

(感谢书友“虚像难”688的慷慨打赏——零点过后,新的一周,《斩邪》的故事走势也进入新篇章了。你们的支持,是南朝努力更新的动力!票!)

    回到客栈房间,先把三封书信放好,然后打开包袱,见到一锭锭细丝官银,光泽柔和,成色极好。

    足有三十两之多。

    这份程仪,委实不轻。

    不过这也算是惯例,不足为奇。如果陈三郎去其他人那里拜访,说赶赴长安参考会试的事,别人肯定也有程仪相赠。

    此事本身,就是人情。

    一些寒门举子,盘缠筹备得不足够的话,往往便会先让人做人情,藉此筹措到大笔银子。

    因为有功名在身,这样的人情做得相当体面。

    陈三郎性格淡然,又带够了银子,却懒得去搞那些。

    是夜,盘膝坐于床上,观想《浩然帛书》。自从聚起人来,气息丝丝缕缕,若有若无地凝聚过来,虽然少量,但也体会到个中好处。让人满怀期望,期盼未来建立起来的局面。

    《浩然帛书》,三页书,一字一句,俱如烙印,不可磨灭,“而立”之境,亦是站立得稳稳当当的了。

    嗡!

    斩邪剑出匣而现,锋锐熠熠,显得活泼而灵活自如。

    养剑至此,此剑基本上已掌握透彻,好像是一根指头,要怎么用便怎么用。

    不过陈三郎冥冥感觉,明白小剑之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奥秘,有待挖掘。它所具备的威能,目前开发少得可怜,还要持之以恒地淬炼养息,才算真正大成。

    仗剑远行,故敢独行。

    毫无疑问,在所有奔赴长安参加会试的举子当中。孤身一人的除了陈三郎外,估计再无第二人了。

    唰!

    念头又是一动,祭出黄麻绳。

    这根由陈三郎亲自炼制而成的开光品阶法器,驭使起来。却比小剑还要自如两分,并给予他更多的满足成就感。

    黄麻绳,本来只是一根普通的绳子,用来捆绑大一些的猛兽恐怕都绑不住,会被挣破冲脱。但经过秘法炼制后,成为法器,却能将凶悍的妖物捆得死死的,动弹不得。

    化腐朽为神奇,不外如是。

    经过好几番实战,以及一直以来从不间断的淬炼。黄麻绳愈发精炼凝实,黄灿灿,如同黄金打造,早被打磨掉当初的粗糙。

    每一样法器,其实都存在进阶空间。视原料材质而定,进阶空间阔窄不同。

    例如这根黄麻绳,由于原材料稀松平常,最是等闲,那进阶空间自然不会太大,只能止步于开光品阶,而不大可能晋身玄品级别。

    这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要想改变,则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浸淫。计算起成本,并不合算。

    法器分为开光、玄品、灵通三大品阶,每个品阶之间又可按照威能高低划分阶段。一件开光法器,从最低等阶段淬炼到极品层面,就得好几年坚持的打磨才行。

    陈三郎手头的这一根。卖相已经炼得颇为不俗了,但究其真正的威力杀伤,只能算得上是开光品阶的中档次而已,比那些受人加持的最低级开光法器胜上一筹;和灵通级又远远不如,起码还要打磨好些时候才能达到那个品阶。

    正因为如此。他打消掉再炼制两根黄麻绳的念头。

    器物用具,在精不在多,打磨一根,已累得如同做牛做马,要是好几根,哪里忙活兼顾得来?

    意念驱动,收了黄麻绳;嗤的一下,小剑归匣。

    他睁开眼睛,站到窗前,见月光清冷而皎洁,真是个好夜晚!

    第二天清晨,早早起来,洗漱干净,到楼下坐着,叫了一笼白菜包子,又点了一盘肉,一盘菜蔬,慢慢吃起来。

    斯文书生,吃得如此丰盛,却是少见,引得掌柜和店小二看多几眼。

    店小二提汤过来的时候,忍不住问道:“书生,你这是要出远门的吗?”

    陈三郎点点头:“嗯,吃得饱些,才好赶路。”

    “去哪儿?”

    “长安。”

    闻言店小二不禁诧异:“去京城干嘛?”

    陈三郎没好气地道:“一个书生去京城能干嘛,当然是考试了。”

    “你去京城考试?”

    店小二大吃一惊:“就你一个?”

    陈三郎喝了汤,打个饱嗝,扔下一块碎银,背上书筪,淡然道:“一个人够了。”

    大踏步出门而去。

    店小二收拾碗碟,嘴里喃喃道:“这书生莫非有病,一个人去京城考试,孤零零的,半路被大虫吃了都无人知晓。”

    前往京城之路,万里迢迢,有山有水,许多地段官道不通,颇为难行,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凶险。

    贼寇、毒虫、猛兽……还有不可预测的疾病等。

    摊上任何一样,都不好受。稍不留神,小命就得搭送在路上了。

    “哎呦,忘了问他去考什么试了。”

    那边掌柜见他念念叨叨不干活,当即叱喝道:“考什么试关你屁事,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哼,现在去京城考试,那当然是考会试的啦。”

    店小二睁大眼睛:“那他不是一位举人老爷了……”

    陈三郎出到城外码头,见昨日订好的那艘商船已经停泊在那儿了,有商船管事的在吆喝着,指挥苦力往船上搬运一些货物。

    “陈公子早,你先请上船,船舱房间都安排好了。稍作休息,半个时辰后便开船。”

    这管事见到陈三郎,非常客气地招呼道。

    昨日订船的时候,他已看过路引文书,知道陈三郎身份,自不敢怠慢。只是看见陈三郎孤身一人,背负书筪远行,身边没有书童没有伴当随从,就觉得有些稀奇。

    就有一名小厮跑来,带着陈三郎到船舱房间去。是单间,地方不算大,但一个人住绰绰有余,而且打扫得干净。

    陈三郎觉得满意,赏了小厮一串钱。

    小厮眉开眼笑:“陈公子,每天用膳你尽管吩咐,可以到饭厅去吃,也可以让小人送来。”

    交纳的船费并不包括饮食,吃喝方面需要另外用钱。至于用钱多少,就看你吃什么东西了。酒肉鱼鲜的话,价格不菲,反正比岸上的消费要贵一倍的样子。算起来,路程上的吃喝,要比路费贵得多。

    约莫半个时辰,船只开动,鼓起风帆,逐流而去。

    陈三郎将行李放在房间中,走出甲板上观望,见到两岸青山,船后面江水翻滚,层层叠叠,仿佛在依依不舍地相送一般。他就叹口气,吟道:“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P
………………………………

第一百一十九章:宝藏传闻,许珺寻父

洞庭镇,一个古老而平静的小镇,形成在洞庭湖畔,与天下闻名的岳阳楼比邻。镇上的居民出身,基本都是渔民,靠在湖里打鱼为生。

    由于洞庭镇地位超然,不受朝廷管辖,没有税务之类。而多年以来,慕名前来的旅客络绎不绝,镇上的旅业和饮食业蓬勃发展,收入非常可观。久而久之,居民们基本不用再风吹日晒地出湖打鱼了。

    小镇占地不大,只得一条街,笔直延伸。街道两边,节次鳞比地排列开来的不是客栈,便是酒楼。

    街道上,铺着整块整块的长条青石板,不甚整齐,有些平仄的样子,可人走在上面,感到踏实。

    镇头入口处,竖立一块高约一丈的石碑,上书“洞庭”两个红字。令人奇怪的是,这两个字写得扭扭歪歪,仿佛孩童涂鸦般,甚不美观。

    石碑的历史悠久,还在小镇形成之前已存在,不知何人立下;至于碑上的字,有传言说是龙君当年喝醉酒,一时兴致狂发写下来的。

    传言真假,早不可考据,唯有铁一般的戒律在镇上依旧有效,不可违背:妄动干戈者,死!

    洞庭湖乃天下大泽,灵气葱郁,周边更是遍布药草、以及一些珍罕原料,甚至还有宝藏的说法。

    其中流传最广也最深入人心的,便是关于“大虞国库”的传闻。

    大虞,就是前朝。

    百年前,夏商起事,逐鹿中原。最后的决战在洞庭湖边上进行,根据史书记载,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字句。

    大虞一战而灭,化为历史尘埃。据说有余孽逃亡,流落天涯,隐姓埋名;又有说法,是关于大虞末帝,将一批价值连城的宝物藏于洞庭湖某处。原本用作日后东山再起的战略资本,但全军覆灭后,他不愿成为俘虏,投湖而死。这宝藏也就成为秘辛,具体地点再无人知晓。

    百年来,奔赴洞庭湖的修士,江湖侠客犹如过江之鲫,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奔着这宝藏而来的。

    宝藏里头不仅有着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还有超越世俗力量的法器法宝,功法秘籍等。

    这些,都是大虞王朝统治天下数百年所搜刮积攒下来的家底,堪称“国库”。

    夏商王朝灭大虞,为了寻找这宝库,也派遣了一支军伍到洞庭湖来,进行寻找挖掘。

    然而洞庭湖实在太大太大,浩瀚无垠,周边青山连绵万里,莽莽苍苍;洞庭湖水更是深幽如海,不可触摸……

    这么多年来,关于大虞宝库的线索层不出穷,甚至还有相关的藏宝图流传于世,但最后都被证实是伪造之物。

    大虞宝库,好像是镜中月水中花,只存在于人们的念想当中。

    暗地里,有人认为,宝藏其实已经被龙君夺走,收在龙城中了……

    ……

    这一日,黄昏时分,夕阳西落,濡染半天红霞。

    有新的旅人来到了洞庭镇。

    她身形窈窕,头戴斗笠,当抬起头时,便露出一张娇媚的红颜,仿佛令得天上的夕阳都为之失色。

    许珺。

    她一路跋涉,一路经历,终于赶到了这里。

    作为单身少女,哪怕换了男装,在路上的时候谨言慎行,处处小心,可依然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一些意外事故:

    比如说,她被两个江湖侠少瞧破行藏,一路纠缠不清,大献殷勤。

    许珺自幼跟随父亲闯荡江湖,自有眼色,对他们毫不理睬。

    两位侠少见这女子油盐不进,不受诱、惑,按耐不住了,竟施展出下三滥的手段,在饭菜里下迷|药,准备将许珺弄晕了,然后为所欲为。

    许珺早有戒备,当场掀了桌子。

    事情败露,两位侠少老羞成怒,干脆来强的——最后的结果却是,学艺不精的他们被许珺一刀一个,做了亡魂。

    前一阵子,路经黑风岭,许珺又遭遇到一伙占山为王的山贼,足有二三十人。他们在山林间设下套子,专门拦路剪径,杀人越货。

    许珺差点被绳套给困住,幸好闪避得快,没有中招。然后就是一场正面厮杀,她手持薄刃,浴血杀出重围,身上受了两处伤。但她并未就此离去,在附近养好伤后,杀个回马枪,再度杀上黑风岭,将一窝山贼,从大当家到死跑龙套的,全部杀个干净。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许珺报仇,从早到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