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古中天-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的威力与别的神不同。当初康僧会感动佛降祥瑞,大帝才创建佛寺,让佛法留行,现在若轻易毁灭,恐怕以后要后悔。”群臣小心翼翼地劝谏。
  “既然如此,张昱、你去建初寺,问那康僧会一问,一定要把他问住!”孙皓最后说。
  这张昱能言善辩,纵横反复地诘问,康僧会驰骋文辞,针锋相对。两人你来我往,从早晨到傍晚,张昱都不能让他屈服。只好告退。康僧会送他到门口,这时正好寺旁有进行淫祀的,张昱心中冷笑,开口问道:
  “法师,佛法既已广泛传扬,这些人为何离寺这么近而不受教化呢?”
  “这有何难解?雷霆能击裂山峰,但耳聋的人听不见,难道是因声音小吗?若其人通达事理,则相离万里也能响应,若自身聋聩愚昧,即使近在咫尺也如相隔万里。”康僧会不慌不忙。
  “这……”张昱只好告退。
  孙皓听张昱说康僧会才智明达,非凡夫能测,一时来了精神。他召集朝中贤才,用马车将康僧会迎到朝堂。康僧会知道,从此以后他休想再潜心钻研了,这朝堂如战场,每人心都有一把刀。孙皓开口说:
  “佛法所说善恶报应,是怎么一回事?”
  “陛下听我一一说来:圣明君主用忠孝慈爱教导世人,祥瑞的赤乌和老人星就会出现;以仁义道德恩泽万物,甘美的醴泉就会涌出,吉祥的嘉禾就会生长。行善有祥瑞,为恶也同样有征兆。在暗处做恶的,鬼可以杀之,在明处做恶的,人可能杀之。《易》说:‘积累善事会有吉庆。‘《诗》说:‘谋求福乐,决不回转。‘儒家经典格言,也就是佛家的训诫。”康僧会深知,若要佛法留存,必须找出其与本土信仰的共同之处,尤其是想让孙皓这种既有生杀与夺之权又对佛法有敌意的人相信,不能不作如是说。
  “若是这样,那么周公孔子都已阐明,还要你佛教做什么?”孙皓步步紧追。
  “周孔之言,只是大略地以切近的事迹为证说明,至于佛法,则穷尽了事理的幽微,行恶的为他设了地狱,修善的为他设了天堂,地狱天堂又有种种细节,依善恶程度来定其受苦与享乐的多少,以此来劝善惩恶,不更有效吗?这便是佛法与周孔之道通而不同,更进一步之处。”康僧会密不透风,孙皓当时无言以对。
  孙皓虽让佛法存留下来,但昏暴的本性难移。卫兵修治**花园,从地下挖出一尊金像呈献给他,他便让人将其放在不干净处,用粪汤灌满,与群臣取笑为乐。“哼哼!佛呀佛,你被世人奉为神明,我偏偏不敬你,看你又能怎样!”孙皓心里暗想。忽然间他全身肿胀,*尤其疼痛,一时掀翻桌子,从座位上跌下来,狂呼乱叫。太史占卜:这是冒犯了大神。于是孙皓到各庙中祈求,独独漏掉佛寺。求来求去,仍不见好。有信奉佛法的宫女问道:
  “陛下到佛寺中求过福吗?”
  “佛……佛是大神吗?”孙皓有气无力。
  “佛是大神,陛下不可不求。”
  孙皓就让她将像迎到殿上,以香汤洗浴数十次,然后焚香忏悔,孙皓在枕边叩头,自述罪状,很快便不疼了。孙皓对佛法恶念全消,顿生敬意,他派人到寺中请僧会来说法,详问福乐与罪过的缘由,僧会为他一一剖析,孙皓本有悟性,听完十分高兴,请看沙门戒律,康僧会自然不能将戒法轻易示人,便抽出二十五种,分做二百五十事,大意在行住坐卧,皆心怀众生。孙皓见后心生善意,便又从他受了五戒,十来天后,病便好了。孙皓为示虔诚,将僧会的住所修饰一新,并令宫中人悉信佛法。康僧会心中的隐忧至此才消去,但他也不禁慨叹:自己识见高深,竟无听众,像孙皓这种生性凶暴的人,只能对他讲一讲因果报应等浅近事理,至于佛法妙义,对他讲不过对牛弹琴而已。
  既不能宣说,他便潜心翻译,佛法不灭,日后自然有知者,于是《阿难念弥》、《镜面王》、《察微王》、《梵皇经》,以及《小品》、《六度集》、《杂譬喻》等源源而出,每部都能做到曲尽妙处,文义允正。
  寺外的世界已不可拯救,孙皓到底本性难移,终日胡作非为,致使国势日衰,到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四月,终于在一片降幡之中,迈出石头城,跪在晋军面前。九个月后,康僧会染病身亡。
  后人给他的评价是:超然物外,造诣高深,高出尘俗,卓然独立。】
  

第三十九章 非常道之迷惑
更新时间2012…3…28 14:39:26  字数:11010

 【笺释: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余检翻了诸多名家的解释,对于初学或开始了解或没有曾经了解过的人来说都不甚理想。虽然列举大量譬喻和论证,虽各有独到见地,但会令初学者愈看愈糊涂。所以,本书这里不做任何论证。只是依书略为解释下名词。
  以下是简单的解释:
  道是指德行修为所见到的至高境界而得悟一种不变的理。禅宗有云: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平,是指不起一念憎爱、烦恼、执著;常是指永恒不变为常。就是说,不起一念憎爱、烦恼执著,而能恒常如此,不因岁月而迁变,不因事宜、时宜而动摇的心就是道。这是佛教禅宗的话。我们姑且把道认为是一种恒常不变的而不受一切染污、动摇的心。
  翻译如下:
  道(恒常不变而不受一切染污、动摇的心)可以用言语说,说出来又不是普通人认为的那个(心)道;说可以言说,却又无法说的明白!(注:名,古语中有说出、说明白之意。清朝、林嗣环《口技》中有云: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即是我们常说的,百口莫辩!这里只是提供一种翻译和解释,更多解释不再过多引用。至于读者有明白的,当然是仁者之智!)】
  太乙殿内堂会客厅中,天一道长看着张蓝雨写给元子的信函,双眉紧锁,良久,叹了一口气。把信函重又交给了绿衣。
  “智仙子还有什么交代的的么?”
  绿衣摇摇头,道:“宫主只让奴婢把这封信送来,并没有什么交代。”
  天一道长点点头,皱眉思索了一会儿,感应着元子的气息正在快速的向太乙殿奔来,身后还跟着灵儿的气息。现在元子马上就要到了,天一道长反而有些犹豫,也有些不知所措。怎么办?实情相告?只怕元子难受如此大的打击。不相告,迟早会知道,晚一天知道,将来会不会怪罪我们隐瞒之责?那时只怕打击更大。思量难定,眼角余光看到绿衣也有些紧张,那是即将见到就别亲人般的紧张。天一道长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对了!既然智仙子让手下丫鬟把信送来,只怕是早有计较,得失之间,又岂能不深思熟虑?自己倒是著相了。想到这,嘴角嵌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心事也一刹那间完全放下。至于元子的身心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那就要看元子的造化了。嗯,尽管看元子自身的造化,但是自己还是要预防一下,以防万一。正思念间,元子和灵儿的气息一前一后已经到了门口。便抬眼向门口看去。
  “师傅,我到了!”果然,元子的声音传来,人已经到了太乙殿外。身形一闪,人已站在太乙殿中央。随后一道身影也是一闪,灵儿也已经赶到。接着一阵腾腾的脚步声,元子和灵儿鱼贯进入内堂会客厅。
  刚进入内堂会客厅,元子扫了一眼,便看向坐在一边的绿衣女子。一瞬间,心情激荡不已,不知不觉间,视线模糊,隐约间看到绿衣,玉肌皓皓,腰柳纤纤,美丽无比,别有风情万种,想不到十年的分别,彼此已经变化很大,尤其是元子,从一个孩童,长成一个大人模样。绿衣也是从一个小丫头成长为妙龄美少女。
  “是绿衣姐姐吗?”元子看着那一身再熟悉不过的装束,用手擦了一下泪水,激动的问道。
  “小元子,小弟弟,是我!这十年你过得好吗?”绿衣也已经哽咽着,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元子听到绿衣亲切的问候,走上几步,一把抓住绿衣手,神色激动万分,两人相对哭的一对泪人般,竟将旁边的天一道长和灵儿也受到了感染,眼角些微的湿润。久别的人相逢,这情景真是看不得。天一道长心中默念道。
  良久,两人才止住泪水,各自允泣着又呵呵相视而笑。那是一种纯真而质朴的心神之交,默契而温暖,柔软而轻松。
  又过了片刻,元子才拉着绿衣坐下,松开双手,揉揉眼睛,擦掉泪水,习惯的用袖子蹭蹭鼻涕。绿衣已经用手帕将自己的涕泪擦的干净。看到元子的模样。
  绿衣咯咯一笑,用手轻点元子的额头,道:“还跟小时候一样,就不知道用手帕么?还用衣袖擦鼻涕?长不大的小家伙,还是那么邋遢。”
  元子重重的点点头道:“嗯,以前不是有你们为了怕我被娘责罚,用手帕帮我擦么。绿衣姐姐,这些年你们还过得好么?快乐么?其他的姐姐们还好么?”
  绿衣点点头,道:“大家都好。就是有时候大家都很想你。”
  说着元子突然想起爹娘这些年都没有音讯,想起干娘张蓝雨,想起紫月宫,想起种种,童年的往事一时涌上心头,泪水又止不住流了下来,想要问问爹娘怎么样,干娘好不好,却是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绿衣也跟着又哭起来,一边哭一边用手帕擦眼泪。
  本已被感染的灵儿呆呆的看着这一幕,眼圈也又跟着红润起来。十年来,这是第一次看到元子流泪,在那样艰苦的修行环境下,手脚被冻得不能走路,甚至脸都被冻得裂开口子流血,冰天雪地、寒暑无间,无论是手脚的血泡还是荆棘割开的伤口,元子都从来吭都不吭一声,更没看到元子掉过一滴眼泪。灵儿只知道元子非常的坚强,坚强到自己都觉得他不是人而是神。但是今天,在灵儿的心中元子形象来了一个彻底的颠覆,是有血有肉的男子汉,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知道为何,灵儿能够分明的感受到元子那种极其浓重的思念和苦涩的心情,压抑着如山洪般爆发出来。十年的坚忍,顷刻间瀑泻,灵儿在一刹那间,仿佛比任何时候都了解元子,知道元子。走到天一道长身边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元子,元子的身影更是久久盘桓在心间,犹如流云回荡,缥缈而又清晰。
  过了很久,元子才止住泪水,用衣袖擦了一下,问道:“绿衣姐姐,为什么这十年来都没有你们的消息?我爹我娘还好吗?干娘还好吗?”
  绿衣允泣了一会儿,止住了抽咽,双眼红红的看着元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有心说谎,但是看着元子那殷殷期盼的神情,犹豫着,终于还是把信函交给了元子。
  元子拿过信函,激动着轻轻展开,颤抖的双手,拿着信函抖个不停,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激动地心情,定睛细看。只见上面写道:阿元:
  见之如颜!
  十年未有消息,莫责怪干娘。干娘亦有不得已之苦衷。昔日天宇送你到太乙仙境返回不久,弟妹便重病在床。是时你外公派四大顶级高手来寻,期以父女团聚。然弟妹病重不堪长途跋涉,遂勉强书信一封托来人带回。我和天宇遍寻名医,悉皆束手!不久弟妹病逝。你爹心灰意冷,准备自爆功行,陪伴你娘于九泉。这时当年在你出生时曾经出现的和尚突然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