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等你长大-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庭生笑了笑,回答道:“参加波茨坦会议的国家是苏、美、英三国,其中苏联的领导人是斯大林,美国方面需要各位同学注意一下,此时代表美国参与了前几次重要会议的是罗斯福总统已经病逝,代表美国与会的是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真的考到的话大家注意陷阱哦,就像这位美女同学给我挖的一样。”
  台下一阵哄笑,同时有人掏出来笔记本开始做笔记。
  等到笑声平息,许庭生才继续道:“英国方面要更复杂些,最初代表英国参加会议的还是大家熟悉的丘吉尔,最早引领剪刀手拍照的那个可爱胖子,但是会议进行过程中英国举行了新一届大选,丘吉尔败选,所以,大家注意一下,英国还有一位新任的艾德礼也参加过波茨坦会议。”
  这是一个书本并未提及的知识点,几乎不可能出现在考试中,但正是因此,它的震撼效果要更大一些,因为如果许庭生说的只是书本上的要点,高三7班同样掌握相关要点的人并不少,但是他现在展现的是课外知识,用知识面压人,效果更佳。
  讲到“剪刀手”的时候,许庭生还木讷的比了一下这个手势,讲台下一阵欢笑,但当他说出艾德礼的时候,台下就安静了。这个时代电脑还没那么普及,学生们的知识面其实相对是比较窄的,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点。
  许庭生看了看正在低声议论的几位丽北中学历史老师,他们中应该也有不少人没有注意过这一点。
  “最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中我认为最可能命题的一个点,大家不求理解,但求记忆,记住参加波茨坦会议的国家是苏、美、英,但是《波茨坦公告》是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的,原因嘛,我说了不求理解……嘿。”
  这下倒是再没有什么哄笑声了,讲台底下即便有笑声也是埋头低笑,相对而言,笔尖在纸面划过的声音要更大一些,很多人都在做笔记。
  许庭生停顿了一会儿,等到那些埋在桌面的头一个个重新抬起来,才继续道:“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这样了,不知道美女同学还满意吗?”
  7班提问的女生在许庭生和满场的目光下红着脸点头低声说:“嗯,谢谢。”
  许庭生把目光转向全场:“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
  接下来,许庭生又连续回答了七八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是真的在询问,当然也有故意刁难的,比如问几个冷僻的时间点什么的,许庭生一一作答。
  提问还在继续,7班部分同学的提问开始越来越刁钻,似乎非要许庭生出丑不可。
  “请问许同学,致远舰在黄海海战中被击沉,当时有多少官兵殉国?”
  一个悦耳的声音响起,许庭生循声望去,提问的是文科一直以来拿过最多次年段第一的女生,许庭生记得她的名字,叶莹静,之所以记得,不是因为她成绩好,而是因为漂亮。
  女学霸常见,漂亮的女学霸不常见。
  叶莹静提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点无理取闹的意思了,先前7班同学的提问哪怕再刁钻也不至于离谱,但是她这一问,似乎摆明了就是捣乱来的。
  10班的部分同学有些愤怒,纷纷低声谴责,但是许庭生却递给了叶莹静一个感谢的眼神,如果说那些刁钻但是认认真真、有理有据的问题是在刁难的话,那么这样一个无理取闹的问题其实是在帮忙解围,因为没有人会去计较许庭生答对还是答错,人们会在意的只是叶莹静的无理取闹。
  而这个问题过后,想必也没有人敢再提什么刁钻的问题,因为那很可能被归结为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取闹,容易引起公愤。
  “小丫头还挺有正义感的。”
  许庭生在心底赞许了一声,笑着道:“感谢叶莹静同学替我解围,不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黄海海战随致远舰殉国的官兵是246人。”
  许庭生反过来替叶莹静解了围,同时给出了答案,他的回答干脆,果决,透着强烈的自信。
  没有人想到质疑,所有人,从学生到老师全都懵了:他居然连这个都知道?那得是怎样的阅读量和记忆力?


第21章 学生还是老师?
  在许庭生说出246这个数字后,全场安静。
  叶莹静最先回过神来,站起来道:“许同学,你……其实我瞎问的,我自己都根本不知道答案。”
  许庭生咧嘴一笑,轻松道:“其实我也是瞎说的,我知道你不知道。”
  “轰!”
  有人释然,有人无语,有人想发笑,有人哭笑不得,但是几乎所有人在这一刻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原来是瞎说的,还好,还好,我还以为真有人已经妖孽到这个地步了呢,那就真是不让人活了。”
  刚刚被许庭生干脆而自信坚决的回答震撼得五体投地的同学们,还有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的老师们,此刻终于把自己柔软了的膝盖重新硬挺起来……差点给跪了。
  满地破碎的自尊心也在粘合中。
  “246这个数字可能是错的……它是我根据北洋水师当时的编制以及致远舰的吨位,火力配置等推断的……所以我想,我应该不会错的太离谱,246这个数字和真实数字之间的误差,在3个人以内。”
  许庭生补了一枪,这一枪……满场刚刚粘合的自尊心“咔嚓嚓”重又碎作一地:
  “怎么又不是瞎说的了?推断,根据编制、军舰吨位、火力配置推断,这他妈的比凑巧看过记得还妖孽啊……误差在3个人以内?……没法活了。”
  ……
  没有人接着提问,许庭生又询问了两遍,确实没有人再提问。
  谁问谁傻逼。
  “既然同学们没有问题了,那咱们接着上……交流。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一种自主梳理的学习方法,我给这种方法取了个名字,叫自主学习。”
  这个时候,几年后将非常流行的“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还没被正式提出和推广,很多学生听到这个词都有些茫然,老师们则有些隐约听说过类似的说法,诚恳的说,这个说法让很多老师很不爽:自主学习,什么意思?当我们老师是多余的吗?
  疑问和不满让不少老师的表情都有点难看。
  许庭生继续道:“什么是自主学习呢?首先明确一点,它不是自学,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否则咱们会掉沟里,马里亚纳海沟。”
  学生们笑了,老师们的表情也重新阳光灿烂起来。
  “我的意思就是,我们在自己复习的时候,要学会在老师讲授内容的引导下去举一反三,自主梳理,简而言之,我们要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知识点。”
  “为什么老师对知识点的掌握比我们好?……基础是一方面,方式方法则是另一个关键所在,老师们在备课时要梳理知识点,还要寻找恰当的逻辑顺序和合理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讲授,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其实是最完美的学习方式,不论从记忆的角度还是理解的角度,都是最完美,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们需要模仿的对象就是我们的老师。”
  现场除去瞠目结舌的学生,已经开始有老师不自觉的拿起笔做记录,因为一部分老师已经发现,许庭生的观点其实可以形成一篇论文,一篇很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教学论文。
  许庭生继续说道:“举个例子,在之前的一个月里,我最好的两位朋友帮我辅导数学,结果怎么样大家已经看到了,他们把我辅导下去了,把自己辅导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混蛋。”
  一片哄笑中,黄亚明和付诚把两个笔帽丢上了讲台:“狗屁,死不要脸,还装可怜骗我们请吃饭。”
  许庭生把两个笔帽收进口袋,继续道:“跟大家开个玩笑,我想很多同学其实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他们的进步,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尽心辅导我的过程中,不自觉的站在了老师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寻找规律和技巧,以便更好的为我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收获很大,这么大。”
  许庭生做了个环抱的手势,黄亚明和付诚对视一眼,他们明白,许庭生说的是对的。
  “既然今天选择交流的是历史学科,那我就用一个实例,一个完整的自主梳理过程,来给大家演示下我所说的这种方法。我选择的内容是,新中国的外交。”
  许庭生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标题,板书飘逸流畅,动作行云流水。
  台下的老师们此刻都有些恍惚,看着讲台上的许庭生,感觉像是看着自己的同行,还是一个驾轻就熟,教学能力不凡的同行,从开始到现在,整个节奏的把控,课堂气氛的调节,还有语言的组织以及他站在讲台上的气场,许庭生做得近乎完美无缺。
  要知道,他是以一个被怀疑作弊的学生的身份开始这场交流的,但是现在,局面已经尽在他的掌控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比从一个老师的身份出发要难上无数倍。
  但是许庭生做到了。
  “你们班这个孩子如果不当老师真可惜了,但是当老师会更可惜,我觉得他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演说家。”
  “这样的孩子,进步多大都不奇怪,谁再怀疑就真是脑子有问题了。”
  坐在老周身边的两位老师对老周耳语,老周心情愉悦,自豪的大笑。
  在场学生们的感觉要更复杂些,有些人此时已经彻底恍惚了。
  “老师……”有人举手道。
  许庭生愣了愣,百感交集:“我不是老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啊……晕了”,举手的同学挠了挠头,“那个老师……许同学,你能等一下再开始讲吗?我想回教室拿一下笔记本。”
  “我也要去。”
  “我也要。”
  “我们也是啊,等等吧。”
  ……
  没有什么比这些声音更有说服力了。在场很多人最初都是抱着看热闹,看笑话的想法,或者纯粹为了支持许庭生抑或刁难许庭生而来的,两手空空,现在他们都后悔了。
  还好许庭生还知道自己的身份,他没有自作主张,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在场的老师群,楼副校长拍板:“休息5分钟,同学们抓紧点。”
  多媒体教室的门打开,外面黑压压一群人。
  急忙忙准备回去的同学犹豫了,这回去一趟再回来,位置不被抢了啊?
  “那谁,我帮你带笔记本,你留这帮我占位子。”
  “好。”
  终于有人想出来两全的办法。
  ……


第22章 我们都是好孩子
  5分钟后,在又拥挤了许多的多媒体教室里,没有上课起立,没有老师好同学们好,许庭生手拿粉笔,开始了自己的“讲课”。
  40分钟,一秒不多,一秒不少,时间的控制是进行课堂教学比赛必须要掌握的技巧,许庭生早已经再熟练不过。
  在这40分钟里,一堂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的历史课,《新中国的外交》被完整流畅的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许庭生把手里写剩下的半根粉笔扔进粉笔盒,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
  “谢谢各位同学和老师,今天的课……交流,就到这里为止了。我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关于这场交流,同学们事前事后可能都会听到一些传言,但是我可以完全发自真心的跟大家说一句,没有哪个老师是坏人,我的进步确实值得怀疑。”
  许庭生尴尬的笑了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