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人能坏我朱家的江山朕不知道,但你们的爹想坏朕的江山。当朕不知道吗?”朱允炆冷哼一声。
“如意。”
“奴婢在。”
“可想到办法怎么将朕的这三个堂弟留下来了吗?”朱允炆问道。
“没有。”徐如意撒了谎,但面上却做出忧愁的样子来:“陛下,燕王敢让他的三个儿子齐赴京师,其实就是笃定了朝廷没有理由不会扣留他们,所以有恃无恐。不然,单说那朱高炽的体格,说一声不能远行也不是不可行。”
“唉。”朱允炆揉了揉两鬓的太阳|穴:“再想想,再想想。朕最多能留他们半个月。这半个月里咱们使使劲,一定能想到办法的。”
“办法已经有了,而且已经在做了,明天便能见了分晓。只是不能和你说罢了。”徐如意心中暗笑,但面上却还是不露声色的点了点头。
“陛下。”刘喜手里捧着厚厚的一摞奏章从殿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太监,也是一般模样。
“批完了?”朱允炆随口问道。
刘喜和小太监们将手中的奏章小心的放在桌上,恭声道:“都批完了。今天就只有这些了。”又从怀中掏出一本折子单独放在朱允炆的面前:“这本折子方大人和解大人说不知如何决断,请陛下亲自御批。”
朱允炆伸手拿起面前的折子看了起来,嘴里笑道:“还别说,你给朕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是不错。昨天的折子朕看了一遍,一字未改,便全都盖了印发了下去。”
徐如意开口奉承道:“方学士和解学士大才,也是陛下知人善任之故。”
“还是你的主意好。”
说话间,朱允炆将奏折浏览了一遍,随后笑道:“嗨,我当是什么大事。离得不远的便运进京师,离得远的便发回当地便是了。也值当由朕亲批。”提起桌上的朱笔便刷刷点点的写了起来。
却原来,奏折上说的是各地税赋押运的问题。
眼下还没到收税的时候,不过之前几年各地积欠的一些矿税盐税之类的今年收上来了一些。正在押往京师的途中。只不过因为朱允炆新皇登基时曾下旨免除历年积欠的税赋,所以户部对于这些已经在押运途中的钱粮如何处理有些犹豫。
“着户部发文各司,凡已在途中,距京师千里之内者,继续押运。余者押运返乡。”朱允炆一年喃喃的念着,一边在奏章的末尾写到。写完,刚要将奏章合上,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扬州若有盐税在途,则不予返还。”
听到这里,徐如意明白了过来,笑道:“陛下,听说扬州税吏今年收上来了不少盐税银子?”
“你也知道了?”朱允炆笑答道:“前一阵子朕记得扬州知府陆知礼上本说过,好像追缴了四十万两银子之巨,这银子上来,今年朝中官员的俸禄可就解决了大半,可不能就这么还给他们了。”
大明朝的赋税之中,农盐矿三者算是占了大头。其中盐税矿税甚至还要重于农税,而且也可以算是朝廷真正能收上来的真金白银。原因无它,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税法,农夫缴税不一定需要缴纳银钱,等值的粮肉作物亦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农夫需要交一两银子的税钱,如果他有本事,拎一筐价值一两银子的鸡蛋也是可以的。甚至于在南方沿海之地,有的渔夫还用咸鱼来完税。
朝廷以及各地官府衙门对这些东西也是有些无奈,有时候没办法了,甚至将鱼肉米蛋等物也当俸禄下发,让官员差役们自己去市场上变卖。
地方衙门可以这么干,朝廷顾及体面,就不行了。
想象一下,吏部尚书,兵部侍郎等大员拎着一串咸鱼上街叫卖也实在是不像话。一开始朱元璋决定给他们发放无限印制的宝钞。只是这东西实在是贬值的厉害,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后来默许之下,改为了银六钞四发放。
而这其中,官员们所领到的银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盐矿税负。所以,朱允炆才会特地指出,盐税不免。
提起银子,朱允炆不知怎么,又想起件事来,开口问道:“对了,之前茹瑺和齐泰都提起了开武举之事,你怎么看?”
“陛下,”徐如意苦笑道:“先帝严旨,内官不得干政,您这可真是为难奴婢了。”
“少来这套。”朱允炆指着徐如意笑骂道:“皇爷爷还在的时候你就敢议论藩王之策,现在说个武举你又和我来这套,闹呢?”
“嘿嘿。。。”徐如意脸上一红,随后有些尴尬的笑道:“也是先帝看我年幼,又是一片忠心,所以不与我计较罢了。”
“朕也不与你计较,你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
“嗯。。。”徐如意沉吟片刻,说道:“相关规制,奴婢是真的不知道,不过相信两位大人心中应该已有定计,陛下问问便是。奴婢只是觉得,这武举的举办,还是应该交给茹瑺大人,毕竟是兵部尚书,地位高些,也能显出朝廷对武举的重视。
只是有一点,武举结束之后,陛下准备如何安排那些武举人?”
“这个。。。”朱允炆一愣,显然之前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茹瑺和齐泰的奏章中也没有提到。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世子进京 3
武林中文网 。,最快更新厂公为王最新章节!
明朝初期,想要当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科举。
取得了进士的功名,朝廷便会分配官职,有高有低。不过每一科所取的进士毕竟不多,若是哪个地方的官位出现了空缺,吏部便会安排从举人中挑选合适的人前往任职。这也是为什么取得举人功名的人便可以被称为老爷,因为他们有做官的机会。尤其在洪武年间,几场杀戮下来,各地官员急缺,举人当官的机会极大,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这就是文官系统的做官之途。
而对于武官来说,就要艰难许多。
朱元璋定下卫所屯田制度。当兵的世世代代都要当兵,平日里便是农夫。军中武官早已定下,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当军官,简单,把上边的熬死或者熬走,位置空下来了,下边的人才有机会顶上。
皇帝若是擅自进行指派行不行?也可以,但是结局却不会太好。
洪武三年,朱元璋曾经开过一科武举,当时的武举制度比较粗糙,参加的人也不是很多,在这里不予细说。不过最后的结果呢,那一届的武状元名叫薛桂,被朱元璋安排进了龙骧卫任职,后来便因为受不了军中上下排挤,硬生生的挂印而去。
军中就是这样,一个无功无资历的外来户想要融入进去,获得袍泽的认可,难度不吝登天。朱元璋也是后来想明白了这一点,才没有继续举行武举。
如今徐如意提起了对于武举人的安排,朱允炆也不禁有些挠头:“洪武三年的那场武举,结果不太好,如今想想,若是还把武举人往军队里送,恐怕还是一般下场吧。”
“陛下明见。”徐如意笑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向来是军中大忌。一时之间若无战事,新任的将领恐怕很快便会被排挤出去。”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朱允炆问道。
“陛下,再立一军如何?”徐如意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对策。
“再立一军?”朱允炆若有所思。
“不错,再立一军。”徐如意点头解释道:“燕王虽有不臣之心,但总还是需要过上一年半载的时间。燕王在扩军,朝廷为何便不行?朝廷的军队虽众,但卫所屯田几十年,五日一操的都是凤毛麟角,哪里还有什么战力,倒是农事上反倒是一把好手,根本就是扛着刀枪的农夫。真要是对上了燕王麾下那些整日征战塞外的精兵强将,恐怕胜算不大。唯有新立一军,日日操练,将来方有大用!”
朱允炆想了想,沉吟道:“日日操练,军费必然甚巨,恐怕朝廷开销不起。”
“陛下,兵贵精而不贵多。若操练得法,三餐供以血食,奴婢以为,有三千人足以。”
听到徐如意的解释,朱允炆又问道:“那照你预计,一年开销大概多少?”
“二十万两!但新军初立,还需准备军械粮草营盘,恐怕还需十万两。”
“三十万两?”听到这个数字,朱允炆一愣,旋即指着徐如意哈哈大笑:“你啊你啊,朕刚收上来四十万的横财,还没焐热乎,你就给花出去了大半,可真有你的。行吧。”袍袖一拂,朱允炆做出了决定:“新立一军,就这么定了。今科武举的题目,就围绕着练军之策上出吧。”
“陛下圣明!”
“那是当然。”
。。。。。。
下毒,是一份技术活。若目标只是一个寻常人,偷偷摸摸的往他酒食中一放也就行了。可如果目标换成了朱棣在京的那三个儿子,那事情便要复杂上了许多。
朱高炽三人临行之前,道衍只给了他们一句嘱咐:“中规中矩,万事小心。”
中规中矩这一点不用多说。在万事小心上,他们可真是做到了极致。比如在饮食上,进京之后,他们的第一顿饭是在宫中与朱允炆一起吃的,而第二顿,他们派出了三个护卫,在京中随便找了三家馆子,买了些酒肉便回来了。马三宝亲自试菜,感觉没有问题,方才让三人进食。
“督主。”夜雨泽将探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愁眉苦脸的说道:“若他们明早还是这般做法,恐怕这毒可下不进去啊。”
徐如意也皱起了眉头:“是不是能在他们买酒饭的店家那里做些文章?”
“难。”夜雨泽摇头。
徐如意眼睛眯了眯,没有说话。
床边的钱刻木这时开口道:“公公。”(有夜雨泽在侧,钱刻木不能以门主相称)
“说。”
“举凡下毒,除了直接入口,其实还有第二种方法。”
“哦?快说。”徐如意催促道。
“气味。”钱刻木细说道:“若能将其制成烟雾,吸入肺腑,其实也能有相同的效用。只是草民没有这个能耐。”
“那你说这个有什么用!”徐如意有些烦躁的瞪了钱刻木一眼。
“督主。”夜雨泽在一旁接道:“这个药房的掌柜的没有这个本事,不代表别人没有啊。”
“沈红仙?”徐如意也反应了过来。
其实打从心里,徐如意不想让沈红仙掺合进来。毕竟从根子上来说,她是个外人。可如今时间紧张,朱高炽三人的防卫滴水不漏。三十六名侍卫日夜环伺左右,他一时也没了办法。
思衬良久,徐如意点头道:“去,把沈红仙叫来吧。小心些,别被人看到。”
“是。”夜雨泽转身而去。
不一时,夜雨泽带着沈红仙来到了仁心堂药房后堂,白鞋子迈过门坎,银铃般的声音同时响起:“眼瞅着天都要黑了,这时候叫我来做什么?还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
“千两白银,帮咱家个忙。”徐如意伸手一指旁边桌上的油纸包:“这里有包药,把它制成毒烟,可有把握?”
“千两白银?就做这事儿?”沈红仙眼睛一亮,掩唇轻笑:“你们东厂还真是有钱。”
“这千两白银还包含了封口费,记得别和人乱说。”徐如意淡淡的说道。
“看来不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