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它们,我忽然想到这很可能是古代玛雅人计数的一种方式。
(本章完)
正文 第295章 数字谜题
人类从很早时候起就接触数学,但那时没有数字,只能用一颗石子或者一根木棍表示一,两个表示二……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了一以外的整数,比如用一块大石头表示五,一根圆木表示十。
等到人类有了书写能力,便用固定的符号代替石子、大石块或者圆木等等,这也是数学演变的一个过程。
眼下这石块、石条和贝壳像极了计数的工具。可它们在这里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带着疑问,我继续观察,渐渐发现更多的规律:
刚才我注意到它们横着分三排,现在看,竖着也分三排,也就是说高台上每一行都由三个数字组成。
一共九个数字,九宫格,难道是……数独游戏?
不可能,九个格的数独也太智障了吧!
我为自己刚一瞬间的兴奋而感到弱智,但我有种直觉,数字的方向是正确的。
我放好水晶头骨,深吸一口气,看向左上角的第一个组合。
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是一个圆点下面放一条形石;挨着它的右边那个数字是一个圆点加一个贝壳。二者都是上下结构,但第一组圆点和条形石挨着很近,第二组圆点和贝壳却离得很远。
我看向第一排的第三个组合,是两个挨着的圆点。
再看第二排第一个,两个点加三个摞在一起的条形石,距离较远;第二排第二个是一个圆点;第三个是四个条形石,一个在上,三个摞着在下。
第三排第一个,四个点加三个摞在一起的条形石,距离近;第二个又是一个点;第三个四个点加一个贝壳,距离远。
所有这九个数字都是竖式结构,数字中的符号有的间隔较近,有的间隔较远,且间隔相等,很有规律。
这种间隔一定是在表达位数。我笃定地想到,随即开始思考每个符号都代表多少。
水晶头骨安然散发着光芒,好像是一个冷面看客看着我这个闯入者在这里班门弄斧。
假设一个点代表的是1,一横代表的是5,一个贝壳代表的是10,那么第一排第一个数是6,第二排第二个数就是110,第三个数是2。
6、110、2,好像没什么规律。
再往下看,用相同的方法,得到数阵:215、1、515。
第三排是:19、1、410。
整体来看这个数阵是:
6、110、2
215、1、515
19、1、410
我在脑海中不断重复这九个数,思考它们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运算关系,可想来想去,不管加减乘除都算不了,按照数列的方法算也不行。
我有点懊恼,随即反思自己是不是假设错了。这一想,不禁想笑话自己。
刚刚我假设一个条形石是5,一个大贝壳是10,这种假设本身就是个笑话,因为如果贝壳是10,就是两个条形石,画面上应该不会出现两个条形石排列的情景了。
那么这些符号都代表着多少呢?
在不了解玛雅文化的条件下,好像有一万种可能等待我验证。妈的,玛雅文明是记忆力的克星吗?
我再次望向湖心,黑云仍悬浮在高台上,这个庞大空间的其余三个角,隐约可以看见另外三座高台。我想到回去,可转念一想,根本没有回去的办法,索性继续研究这个数学。
这次,我换了个思路。
先不去想这些符号代表着什么,就算我知道了这九个数是什么,对我又什么用呢?
这九个数也不会是咒语,我念着它们趟河,水里的东西就不咬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填上数字。
所以,不管它们是什么数字,不管是不是数字,除非有个地方能用到这些信息,否则它们就只是个摆设!
它们绝不是摆设!
所以……唉?我把手伸向一个黑曜石圆块,心说这东西要是他大爷的能拿下来,我就该回去补补脑子了。
手指接触到黑曜石,光滑、冰冷的感觉迅速传来。我用力握住它,向外面拉,没能拉动。
是死的。
我不知道自己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沮丧。我坐在地上,看着水晶头骨,喃喃道:“老哥,我大老远把你送回来,现在遇着难处了,您就不能显显灵,帮咱一把?”
声音散去,高台表面忽然传来“莎莎”的声响。
我抱起头骨,寻声警戒,赫然发现高台的右边正在塌方,看似坚固的岩石表面部分化作齑粉落入高台下面,在平台上留下很多条缝隙。
我见平台左边未有变化,挪过去继续观察。
没多久,“塌方”停止,第三列数字下面出现一个复杂的多线条缝隙。这些缝隙横平竖直,转弯都是直角弯,一定是人工设计好的。
那么……我忽然想到这意味着什么,伸手握住一个黑曜石块,顺着缝隙移动。
石头摩擦引起微弱的震动,黑曜石顺畅地活动起来。
原来是这样!
第一列和第二列符号是固定的,第三列符号是可以移动的,只要我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把第三列的符号全部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去,这里就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捧起水晶头骨,亲了一下,赞美道:“你丫还真有灵性!”
灵感如同电光火石,我放下水晶头骨的瞬间,脑海中忽然浮现起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接触到知识,数学界里面使用的“0”的概念,是玛雅人率先使用的。
所以,如果0是他们领先于世界的概念的话,有很大可能会被用来设计这谜题。
那么……这三个符号里,贝壳是最像0的。
如果贝壳是0,点是1,横是5,第一排前面两个数字就是6和10……不对,如果一点和一个贝壳表示10,又和两个条形石表示的意义重复了。
那条形石不是5?是3或者7什么的?
不可能,条形石必须是5,我忽然兴奋地想到。因为既然出现了0的概念,就证明玛雅人的数字里至少超过了十位数。聪明的玛雅人绝不会用条形石表示5之外的数,因为只有使用5才最方便记录。
那么现在可以确定0、1和5这个概念正确,剩下的就是表达方式,不用一点和一个贝壳表示10,它会表示20吗?
20!?
一道灵光在我脑海中闪过。
(本章完)
正文 第296章 驱散黑云
假设一个黑曜石石块是1,一个黑曜石条形石是5,一个贝壳是0,且每一个符号组合中距离较长的那位数表示20倍,那么我将得到以下六个固定数据:
6、20;
55、1;
19、1。
用这个数据来推断可移动的数据,如果是加法的话(人类数学最开始的运算规则就是加法),第一排第三个数应该是26,第二排第三个数是56,第三排第三个数是20。
运用这种符号来表达:第一个数就是一个黑曜石石块加一个石块和一个条形石的组合;第二个数是两个黑曜石石块加一个石块和三个条形石的组合;第三个数是一个黑曜石石块加一个贝壳的组合。
算起来一共是六个黑曜石石块,四个条形石和一个贝壳。
再看可以活动的这些符号……
六个石块,四个条形石,一个贝壳。
******!居然被我蒙对了!
看着轨迹上的这些符号,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移动这些符号,忽然明白这就是不同于现在十进制数学的二十进制的数学运算方法——每二十进一位,上面的位数表示的是符号个体意义的二十倍!
这是玛雅人的数学!
移动过程就简单多了。当我把最后一个条形石归位,整个可移动范围内的符号突然集体向下压紧,好像被什么力量从内部吸住了一样,随后高台在震动中缓缓下降。
我赶紧抱住水晶头骨,坐在高台中间,以免跌下去。
眨眼之间,高台落到离地半米左右的位置,我瞅准机会跳到下面的平台上。
高台落进和平台齐平的位置,那些符号在地面上就像是某种独特的纹饰。
我发自内心地笑出声来,朝前方第二个转角的高台走了过去。
……
很幸运,其余的三座高台没有给我出新的难题。它们和第一座高台的唯一差别就是分别用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运算。掌握了运算规律,这些已不能算是智力测验。
然而,我却不得不佩服几千年前玛雅人的智慧。
我在第四座高台上把最后一个大贝壳归位,高台缓缓下降。落地之后,整个空间发出一阵让人抓狂的摩擦声,好像有一个巨大的磨盘在地面之下转动。
我紧靠墙角,抱着水晶头骨,眯眼观察变化。可很长一段时间这空间都维持着原样,直到震动停止。我有点发蒙:什么都没有吗?
一个心跳之后,我否定了这个看法,因为我看到胡泊中的蓝光中出现一条笔直的黑暗地带,从我所在的高台一直延伸到中央高台。
我来到水边仔细观察,随即发现这是从水中升起来的黑石道路。
它超过水面十厘米左右的高度,把蓝光生物分割在两边。
朝远处看,我能看见的另外两个拐角也都有道路出现,它们连成一条直线,把正方形的胡泊对角分开。
估计我对面那个角也有一条路——揭开谜底后,这个正方形出现两条对角线!
怀揣着对这些古老的智慧崇拜和对中央高台的期待,我小心翼翼地踏上脚下的路。
蓝光生物能够感受到我的存在,伴随着我的脚步在路台边涌起蓝色的线条,但它们似乎无法脱离这种液体,不能跃上台面。
我越走胆子越大,最后竟下意识地小跑起来。
中央高台比我印象里的大很多,来到它下面时,我感觉自己正面对着一座缠绕着妖气的古塔。
黑云很浓,仍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高台侧面有陡峭的台阶。我稳了稳心神,向上爬。
爬到一半,我终于看清,这些黑色的东西根本不是云,而是悬浮在空中的一大团黑色粉末。它们在一定范围内流转浮动,好像乌云。
水晶头骨的红光越来越胜,诡异的光线中似乎有某种力量在不断催促我前进。
我汗流浃背,停在顶端伸手便可触碰黑雾的地方向上看。
说实话,我害怕极了,鬼知道这种东西会不会也突然活过来把我吞噬。
但怕归怕,我必须前进这最后一步,才能揭晓谜底。
我踏上一步,把水晶头骨高高举起,深入迷雾。
奇迹终于发生了。
红光被黑色粉末包裹,变得朦胧。随后,粉末像是失去了被加持的力量一样迅速掉落。
我感受着它们落在我身上时带来的微弱震动,继续向上爬。登顶之后,黑雾已然散去,一个巨大的黑色石棺出现在高台中央。
它朴实无华,却散发着王者般的威严。
心跳骤然加速。我颤颤巍巍地向其靠近,逐渐看到黑色棺盖上独特的花纹。
那是……一条蛇?
我走近看,发现的确是一条蛇,是一条长了一对羽毛翅膀的大蛇。
它的做工谈不上精湛,但粗犷的线条把这条大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