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怎么样?”王秀英将三人让进王秀诚那屋,给三人都泡上一杯滚烫的茶水这才问道。
杨端起杯子轻啜一口如实将他们考察的情况细细说给王秀英听:“那里交通还算方便,属于部队的那块地面积大概有百来亩,零零散散的开了些地,都是一些随军家属开出来种些蔬菜自己吃,地自然不算肥,租来种菜用些肥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得好生下番苦功整饬。”
听到这里王秀英的眉头不由就皱了起来。
前世她好歹也算是个军嫂,虽然因为职业的关系没有做随军家属,却也不是没有跟着方劲松在连队住过。
她十分清楚,那些开采出来的菜地对于随军家属的重要性。
有些随军家属就是靠这小小的菜地才能将家里的日子过下去。
毕竟真正有工作的家属,谁又会真的来当什么随军家属?!
方劲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开口说话。
杨是从部队退伍的军人,自然也明白那些菜地对随军家属的重要性,可是如果他们愿意承包那块地,部队方面给出的不少优厚政策,说真的他还是十分心动的。
在保持公正的前提下,杨还是尽量将那块地的优势表达出来:“当然那里也有诸多优势,比如附近有山有水,比起咱清溪农庄的环境条件也不差在哪里。”
有山有水,倒真是开农庄的好地方,既然杨说比清溪农庄的环境不差在哪里,指不定还有优势。
果然杨继续说道:“那座山说起来是山,其实比咱们门头山还要矮些,不过就是一座山坡,山坡下有条小溪,水不深,水流也平缓,离水溪不远还有个大约十来亩大小的池塘,养了些鱼和莲藕,不过没有人专门收拾,每年的收成并不好。”
王秀英一边听杨介绍,一边在心里盘算。
这倒真的是开设立体农庄的好地方,只是要在大片的荒地上建起一个农庄,先期的投入还真是不少,也不知道杨所说的地不算肥,是不肥到什么程度,有无短期内将地养肥的办法。
另外部队本身有没有出租这块土地的打算?
如果有可以给他们多少年的期限?部队方面有什么的扶持政策,又有什么额外条件?
杨已经将部队那块地的情况大致做了介绍,等着王秀英发问。
王秀英想问的问题有些多,不过有些问题不太方便当着方劲松的面问。
就算方劲松代表不了部队,至少他与他们不是利益的。
方劲松似乎看出了王秀英的意思,眼底暗了暗,站起身来告辞:“我后天下午才回部队,你们慢慢商量,后天下午两点左右我来听结果。”
送走方劲松,王秀英说起话来就方便利索多了:“青杨哥,你所说的地不肥,到底是什么个程度?”
王秀英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土地如果不合意,就算给的政策再好,那也是不行的。
“这个不肥,说起来只是相对的,比起咱们清溪农庄的土地自然要差个档次,不过比起咱王家村某些人家伺候的地,就算没开垦出来的地,也不差到哪里!总体来说,那块地不错!”杨与马爱国对了个眼神,笑呵呵地说道。
就说嘛,如果土地不肥,杨还费那么多的口舌说那块地干嘛!
接下来杨对那块地的描述就更加细致了。
根据杨的描述,马爱国的补充,渐渐地承德某部所属的那块地在王秀英的脑海里逐渐成型,一个新型农庄的构思也在王秀英脑海里缓缓构建起来。
有了清溪农庄的经验教训,再次构建一个农庄,王秀英肯定不可能照搬清溪农庄的模式。
如果杨他们真的希望她成为农庄的一员,她希望这个农庄不再是合作社的模式,而是十几二十年之后那种成熟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式,王秀英希望自己在农庄拥有绝对的权力。
虽然还不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还是必须的。
“青杨哥,你们应该与部队领导有过接触了,以你们这两天与部队领导们的接触和了解,如果咱真的提出承包部队的这块地,部队方面能够给出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又会提出了什么样的条件?”王秀英沉吟片刻问题。
“这事倒是私下与方连长聊了聊,听方连长的意思,第一年部队应该不会收取土地使用费,第二年将会根据第一年的情况进行合理定租。
至于部队可能提的要求,方连长的意思,极有可能让咱们消化一部分随军家属。”杨看了王秀英一眼道。
这事杨的确与方劲松私下沟通过,方劲松作为双方的联络人,当时的确也是这样告诉杨的。
王秀英默默点了点头,那块地既然基本是荒地,第一年的确不好定租,根据第二年再定租也算合理。
至于消化一部分随军家属,王秀英也能理解,不过这点却有很大的风险,也会有很多的麻烦。
大多数随军的军嫂来自偏远农村,她们多数都很能吃苦,只不过文化程度有限,素质就有些参差不齐。
如果真要消化一部分军嫂,就不能让部队随便塞人,得让作为作为承包方的他们有自主挑选的权利。
“按第一年的收成定以后的租金,这点我个人觉得没问题,可是让军嫂们进农庄,我总觉得会出现许多麻烦。”马爱国见王秀英半晌不说话,几次欲言又止以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马说得没错,但是既然咱们承包的是部队的地,那么消化一部分军嫂在所难免。”王秀英先是赞了马爱国一句,对于消化军嫂一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咱们可以在这个‘部分’上做些文章。既然是部分,那么咱们就把这个挑选的权利捏在自己的掌心。”
听了王秀英的话,杨和马爱国的眼睛全都亮了起来,他们怎么就没想过这一点呢?
方劲松向他们转达部队方面的意思,并没说部队给谁他们就得用谁。
既然他们是承包方,是出钱出力替部队谋福利的那一方,那么用谁不用谁,自然得由他们说了算!
“对了,青杨哥、爱国哥,你们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既花费少又能尽最大能力提高土地把力的法子?”虽然还没真正定下来承包承德某部的地来创建新农庄,不过王秀英还是以承包为前提询问土地肥力的事,毕竟收益好坏,土地还是比较关键的。
“这个不难,那里上千号人,光是人粪肥就能把土地养肥起来。只不过那地多半是荒地,前期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只怕有些大。”到底既是农家出身又在部队当过兵,马爱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三个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商谈,对承包那块地也越来越有信心。
“青杨哥,你们可想过农庄的运行模式?到底有几位还会跟着咱们干?”最后王秀英将组建农庄前最重要的问题抛了出来。
杨和马爱国面面相觑,农庄的运行模式,他们心里压根就没好好想过,偶尔聊起来,虽然总觉得清溪农庄的那个模式有些弊病,却又找不出到底哪里不合适。
王秀英在心底叹了口气,到底还是文化有限,眼界不宽,就算知道清溪农庄的运作有问题,却找不出问题所在。
第三百五十六章得亲自去看一眼
杨和马爱国对于新农庄的运行模式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对于几位战友能有几位会跟着他们继续创业心里还是有底的。
杨道:“除了陈东,其他人没问题。”
对于陈东不能再与大家一起创业,王秀英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陈东的情况与大家不同,此人是杨几位战友中年龄最小却是家境最优的一个。
不仅如此,陈东还是家中独子。
当初陈东的父母之所以同意身为独子的陈东去当兵,是被陈东闹得实在没有法子才不得不同意他去当兵,美言之去部队锻炼。
陈东比杨晚一年当兵,自然也要晚一年退伍。
原本依了陈东父母的意思,退伍后就安排陈东结婚,却没想到陈东给父母留了封信,自己跑清溪镇跟着杨种菜来了。
这一种就是一年多,这次回家过年,陈东知道再没有借口出来,因此在离开清溪镇之前十分无奈地给杨留了话,让杨他们别等他,至少近几年他是出不了家了。
陈东是父母年近四十才生下的儿子,因此陈东的父母年龄都大了,最重要的是他的对象年龄也不小了,也是该他回去结婚成家开枝散叶的时候了。
除了陈东,其他人都是结了婚有了孩子,而且家里大多与杨一样,上有兄下有弟,无需他们留在家乡留在父母身边。
“不对,不对,还是朱飞。不提这事,我把朱飞的事给忘了!”马爱国突然用力拍了一把自己的脑门:“朱飞回家没两天,他老丈人出了车祸,让人捎信给我,他也没法子出来了。”
“啊,很严重吗?”杨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挺严重的,好在命保住了。”马爱国与朱飞家离得并不算远,得了朱飞让人捎的口信,专门跑去探望了一番,也亲自确认了朱飞无法再成行。
“其他几位没问题?”一下子少了两个人,王秀英就得对农庄的股本重新故算,所以确定农庄最初的人员十分重要。
虽然王秀英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构建并不十分在行,不过比起杨他们心里还是有数得多,当然为此她也查找了一些资料。
虽然这个年代国内股份公司这种模式还不太完善,不过国际上可以参考的资料还是不少,上了大学查找资料比起在中学时不知要方便多少,再说Q大作为国际知名学府,图书馆的资料不要太全!
“我们俩,吴林平、彭建军、陆志高,对了,再加我家老五,这六人肯定没问题。”杨数着几个肯定会一起创业的战友,最后把张家老五凡也算上。
听到杨提到凡,王秀英有些惊讶地看了杨一眼。
杨笑了笑道:“小五说过,你、我在哪里创业,他就跟到哪里,除非我们俩也掰了!”
“大伯和伯娘他们会答应吗?五嫂肯出来吗?”王秀英抿嘴笑了笑,还是多问了一句。
其实王秀英最想问的是,杨和凡这样从清溪镇出来,会不会引起家里的纷争。
“这个你放心,我出来前与我爸妈交过底。我爸倒是希望我们不要离家,我妈却十分赞同。至于我哥他们……”杨说到这里,脸色有些黯然,沉默片刻继续道:“树大分枝,儿女大了各自成了家,各自就会为各自的妻儿考虑,我们家也是时候分家了。”
如此说来,为了这件事,张家还是闹过不愉快的,甚至还提到了分家。
就算这几年与张家走得很近,王秀英总归是外人,说到张家的事她就不好接话了。
知道王秀英不好就自己家分家之事多说,杨也不过只那么一提,话题又转到了部队那块地的承包以后的运行上:“这块地若真能包下来,还有一个好处是部队可以给咱们提供住处。”
这下子王秀英可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部队的住房虽然比之地方上要宽裕一些,但是那也只是相对而言。
难道承德那个部队还是个例外?
“离那块地不远有两排平房,虽然破旧了些,不过还算结实。如果咱们真包下了那块地,将前面那一排稍加修补再粉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