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边的山坡土壤相对贫瘠,山石也比较多,建议种些好养活的枣树。

    这事杨曾经给王秀英打过电话,今天王秀英过来就要将这事给定下来。

    无论是枣树还是葡萄树,春天栽种的成活率都会很高,早些定下种植的品种,就可以着手寻找合适的树苗。

    寻找树苗需要时间,种植树苗更需要时间。

    现在整座小山已经整理得七七八八,南坡已经开出地畦,北坡的杂草矮树乱石也进行了清理,只等定下果树的品种,寻得树苗就可以栽种。

    看着农庄动起来了,虽然资金哗哗外流,还是让王秀英看到了希望。

    将审核好的账本放在一边,王秀英与杨认真讨论起农庄的具体安排:“青杨哥,咱们先别把战线拉得太长,没开的荒地暂时先放放,将已经开出来的地给种上菜。那座小山坡就按陆建议的来,让陆尽快找好枣树苗和葡萄苗,春天正是种树的好时节。”

    “树苗的事,志高前几天就已经寻摸得差不多了,只等定下来就可以拿钱去拖。我这就安排下去,让志高赶紧支了钱与爱国一起开了车去把树苗给拖回来。”说着杨就站了起来准备去安排,突然又想起安置军嫂的事,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名单交给王秀英:“前些天部队推荐了十位军嫂,试着做了几天,有两位军嫂实在做不了农活吃不了这个苦,没办法只能将她们退回去,现在就留了八位。你要不要见见她们?”

    王秀英摇了摇头:“不需要刻意让她们来见我,等下我到处走走,正好看看她们干活。”

    杨没再说什么,匆匆出去安排种植果树的事情去了。

    王秀英看了眼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营业执照,看着“明溪农庄”几个字,脑海里闪过清溪农庄的点点滴滴,心里不由地涌起那么一丝酸涩。

    现在这个农庄与清溪农庄一字之差,就叫明溪农庄,名字来之于驻地边上那条叫明溪的小溪。

    等王秀英一圈转悠下来,对几位正在农庄干活的军嫂也有了些了解。

    除了跟着吴林平夫妻正在鱼塘边忙活,跟着苏琴和许月茹妯娌养的四位军嫂,另外四位正跟着得了空闲的马爱国的爱人林秀华、彭建军的爱人陈玲玲、陆志高爱人蒋凤仙一起在荒地里捡拾杂草根。

    这一圈看下来,王秀英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几个人干活架势,想必来随军前在家乡都是把干活的好手,也没见有谁躲懒。

    “现在看来这几位军嫂还行,只不过人是不是少了些?咱这一大摊子,真正铺开来,这几个人肯定不够。”王秀英看了眼窗外大片的空地,皱了皱眉道。

    “有些人来随军就是来享福的,一听说来咱们农庄干的还是地里的活,就不愿意来了。

    这几位是老家实在穷,只靠男人的工资,除了养家养妻小还得贴补家里的父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听说咱们农庄每个月给开工资,就来试工,看她们干得还不错,也就留下来了。

    其实咱们给她们安排的活并没有她们开始想像的那么辛苦,只要在乡下吃过苦的人,咱们这点活算得了什么?!”杨颇有些感叹,话却说得中规中矩,就算被人听了也没什么可挑理的。

    不过杨没明说的话,在农村长大的王秀英还是能够了解几分。

    清溪镇有随军的军嫂,也有各种原因没能如愿随军的军嫂。

    有的军嫂完全有资格随军,却因为家里公婆年迈体弱,不得不留在家乡照顾公婆。

    这样的军嫂往往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地里一把抓,地里的活计,诸如插秧、,样样都比男人差。

    相比起来,明溪农庄给军嫂安排的话真得不算什么。

    重活都由男人干了,女人不过只是做些相对轻松的活计,这样都不愿意干也真是没法说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定员定工资

    本以为部队要安置的军嫂会很多,农庄安置会有困难,现在看来未必。

    当然不排除还有正在观望的军嫂,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王秀英有一种让人牵着鼻子走的不好感觉。

    经过郑重考虑,在吃过晚饭以后,王秀英召集大家开了个股东大会,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军嫂们的工资。

    等大家在会议室坐下,王秀英开门见山地说道:“几位军嫂在咱们农庄干了有十天了,工资还没与她们谈,大家看一个月开她们多少工资合适?”

    “说起这几位军嫂,我个人觉得她们都还不错。跟着我们干活的那两位军嫂干活很实在,咱那圈每天都被她们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最先发言的是苏琴。

    “没错,特别是江嫂子,她对养很有心得。当然韩嫂子也不错,眼里总能看到活,就算圈这边没活,也会主动跟着去地里忙活。”许月茹补充道。

    “跟着我们干活的两位军嫂也不错,都是在农村吃过苦的,眼里手里都是活,平时也不爱说闲话。”方明玉也替跟着他们夫妻干活的军嫂说话。

    其他人虽然没直接说话,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对留下来的八位军嫂还是满意的。

    “我个人建议她们的工资可以与咱们几位女人一样开。”作为农庄的账务人员之一,蒋凤仙提出了她自己的个人意见。

    “我同意。”

    “同意。”

    “……”

    这与王秀英想得差不多,虽然大家都同意军嫂们的工资与农庄的女眷一样,王秀英还是每个人压下了两块钱:“军嫂们如果干得好,年底给她们包个红包。”

    王秀英的这个提议得到了更加热烈的赞同。

    就这样,来农庄干活的军嫂的工资就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是人手的安排问题。

    农庄已经全面铺开,随着阵阵春风,眼看就是春暖花开,正是种植的好季节。

    这大片的土地,就他们六对夫妻加八位军嫂肯定忙不过来。

    “咱们可以请短工。这几天外出总有附近村庄的人找咱们打听,问咱们要不要工。”彭建军因为买小鸡小鸭认识了不少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向他打听的人自然很多。

    王秀英看了眼杨,也许这件事他们彼此之间有过讨论,这次杨开了口:“这事吧,我倒是找过部队,毕竟咱这块地靠着部队驻地,就算现在起了围墙,要请外面的人来打短工,总归还得先征得部队首肯。

    部队首长说只要咱请的帮工不靠近部队的那道围墙,其他的事由咱们自己决定。”

    王秀英心里十分欣慰,杨几个都不是被动等待的人。

    农庄刚刚起步,千头万绪,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能让农庄建成现在这样,足见他们都是动了脑子下了苦功的。

    “请短工的事,咱们还是先缓一缓吧,刚才我们拖树苗回来的时候正好遇到方连长,他跟我打了声招呼,说还有十来位军嫂想来咱农庄试试。”马家国拿出烟来,原想抽一口,看到屋里还有小婴孩,只将烟放在鼻子前嗅了嗅,又重新装了回去。

    “还有十来个?什么时候过来?”王秀英眉头不由皱了皱。

    创业之初,王秀英更希望先用一些短工突击做一些事,虽然用短工在费用上会大一些,可是用短工更出活。

    现在大地回春的季节,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地里的活不等人。

    “明天上午七点半过来。”马爱国给了出了准确的时间。

    王秀英沉吟片刻道:“现在咱们各家各户各有一摊子事需要管理,你们看各自管理的那一摊子按正常的情况各需要几个帮工。咱们先将帮工人数定下来,然后再定咱们到底还可以安置几位军嫂。”

    说真的,大家对部队方一下子又送来十多个军嫂,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郁闷。

    现在已经用了八位军嫂,每个月光工资又加了差不多二百块,再来那么几个,军嫂们的人数和工资就要超过他们自己的人数和工资了。

    现在只看着钱哗哗的往外使,却看不到一个子的收入,他们能没有压力吗?

    今天拉了一车树苗回来,又去了两千多,不过才半个月,资金已经用去了一半,想想都觉得心里发慌。

    “要不,咱养场就我一个人带江嫂子,弟妹和韩嫂子另外安排活计?”在心里算了一下每个月开销的工资,苏琴脸色有些发青,与许月茹对了个眼神道。

    二十头,两个人倒也能忙过来,只不过会很累,苏琴身边还有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需要照顾。

    “这可不行!咱们要开源节流,却不能以劳累过度伤害身体为代价。”王秀英首先提出反对。

    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由苏琴主管养场,两个军嫂不变,许月茹另外安排。

    “鱼塘这边减个军嫂吧。”吴林平与方明玉对视一眼,提出了他们那边的用人要求。

    “你那可是十亩鱼塘,你们俩能忙得过来?”马爱国眉头皱了皱问道。

    “现在肯定没问题,等老彭的鸭子下了鱼塘,再添加人手也不迟。”方明玉爽朗一笑道。

    “到鸭子下了塘,别说是你,连我这边也得加人手!”彭建军不客气地给大家打了个预防针。

    彭建军这话不假,真到鸭子下塘,鸭子大了,鸡也大了,不用多久鸡鸭就能下蛋。

    那成群的鸡鸭,就他们夫妻俩,光捡鸡蛋鸭蛋都得累死人!

    一番讨论下来,大家觉得忙的时候短工还是得请,特别是这两天就得开始请短工,毕竟那一车子树苗得赶紧种下去才行。

    军嫂嘛也得再安置几个,当然再安置十来个是肯定不可能的!

    定下人员的安排,又说定明天由彭建军去招十个短工,每人每天按一块钱计算,大家先集中力量把树苗种下去再说。

    商量完这些事,王秀英让大家先散了,只留下杨和马爱国,三人继续在会议室说话。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马家国的那几间蘑菇房,王秀英就问道:“爱国哥,咱那蘑菇大约咱时候可以采摘?”

    “草菇的话,下周就可以采摘,还得一个来月,其他的最早也得三个月以后才能出菇。”对于各种菇类的生长周期,马爱国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王秀英在心里暗自思忖,这第一批菇出来,不能先想着赚钱,得往各自送。

    比如驻地的几位首长家,比如京城的李家、方家,比如裴老那里,再比如明海的菜馆……

    这一圈送下来,也不知第一批草菇还能剩下多少,想想都有些心疼。

    可是农庄之所以能顺利开起来,就算有些人没有直接出面,背后却都是使了力的,因此就算再心疼,王秀英心里还是明白这方方面面的人情必须得还!

    好在王秀英只露了个口风,杨和马爱国就直点头表示万分的赞同,特别是马爱国只恨在这短的时间内只能培育出这一种菇来,又庆幸听了婆娘的劝多种了些草菇。

 第三百七十五章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三人就安置军嫂的事又进行了商量,最终决定这次由杨、马爱国和王秀英三人共同选拔。

    又细细商量了一番明天的安排,三人这才散了各自房间休息。

    王秀英在这排平房里给自己和王秀诚安置了一个小窝。

    只有一间房,却铺了两张小床。

    看着简陋却让王秀英住得却分外踏实。

    王秀英不是没有钱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