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第4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明溪农庄的前车之鉴,这次的合同自然力求严谨,双方的责权利一定要分明,违约的处罚也将十分严厉,这些责权利都经过王秀英与杨越明逐条讨论修改才最终成文的,借鉴的就是王秀英脑海里的资料库中七年以后才会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

    王秀英在大家的眼里一向极有智慧,加上大多的时候王秀英都像是无意中说上那么一句两句,就是王秀英的这一句两句,造就了杨越明手上这份措辞严谨责权利分明的承包合同。

    一切都那么的水到渠成,压根就不会让人察觉出有什么异样,这让王秀英心甚喜。

    一个小时以后,双方签下了正式的承包合同,从此这里的一百四十五亩,不对,是一百六十亩地就成了诚优公司名下的诚优农庄。

    “听说诚优农庄需要人手,我们这村一共有四十三名壮劳力报名,其中男性二十七人,女性十六人,年龄从十八岁到四十五岁不等。”当地村长将一份名单交给杨律师。

    这是开始双方接触之初就达成的口头意向,四十三人相对于这个村的总人口来说并不算多,可是刚刚起步的诚优农家乐肯定消化不了这么多人。

    安置的人数王秀英昨天就与李越明进行过沟通,虽然看到王秀英接过了名单,杨越明依然代表诚优公司表明了态度:“虽然农庄处处需要人,但是有一点需要先申明,我们诚优公司一不用懒惰之人,二不用不服管理之人,三不用自以为是之人。

    所以这些人能否来农庄干活,还需要经过诚优公司人事处的孙主任考查,能够通过考查的人,再与诚优公司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当然农庄还会有一些临时的用工,到时还要麻烦村里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

    这也是与对方经过沟通的,因此对方对此也无异议,双方约定的考查时间定在春节以后,初步定在二月十七、十八两天。

    那个时候,张青杨等人也该从老家回来了,把工人定下来,就可以动工了,就算地还没解冻,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得提前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第六百七十章肯定得让孩子有学上

    张青杨他们的临时居住房,是农庄需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大事,总不能人来了连个住处都没有,另外几家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如果给在这边解决,也就不用将孩子的问题全压在明溪山庄的身上了。

    “对了,不知道诚优公司方面对农庄员工的居住问题是怎么打算的?”王秀英脑子里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当地的村长突然问道。

    诚优公司建房是不容改变的事实,那块地离这里骑自行车也不过一刻钟,说起来并不远,因此要在这里再建正式的宿舍,真的就没有必要了。

    当然也不可能什么房子都不建,要把规划中的农家乐、游乐园建起来,房子不但要建,还要建得有特色,但是员工的宿舍不在王秀英的考虑之列。

    可是在诚优公司的住宅楼建成之前,张青杨他们几户的居住问题又必须解决,总不能让他们住帐篷吧!

    这会听了村长的问话,王秀英心中有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正准备问问村长呢,不知村里有没有比较好的房子出租,至少需要五户,每户至少两个房间一个厨房,几户的房子最好能够集中在一处。”

    虽然王秀英不太了解这个村庄的具体情况,但是这种城郊结合部的村庄,也就是所谓的城中村,一般来说住房相对比较宽裕,有些人家还会在自家院子里加盖一些房子出租给需要的人。

    但是王秀英并不想要这种加盖的房子,这些所谓的房子说白了都是违章建筑,谁知道哪一天政府部门就来个拆除违建,如果张青杨他们租住的正好是这种房子,到时又得折腾。

    王秀英这个要求一出来,可算是难为村长了:“五户?还要住得近,这就有些难了。”

    村长是最清楚村里家家户户居住条件的,谁家有空房谁家房子好,他的心里有本明细账。

    这个村离城里远了些,来村里租房的并不多,村里的孩子们跑城里找到工作的大多也不那么爱回家来住,因此村里有空房的不在少数。

    他家几个孩子都跑城里去了,只留下他们老俩口,住那么一两家没问题。

    他刚才那样问,原本是想给自家的空房找找房客。

    每户两间房一间厨房,在村里别说安置五户,就算再来五户也能住下来,可是要集中居住……

    有了!

    曾茂家刚刚建好的二层楼房,不过只住了一年,全家就搬城里去了,那二层小楼已经空了几个月了。

    要是曾茂肯把房子拿出来出租,五家一起住他家,那楼上楼下的还有空房子呢!

    再说曾茂家那房子离承包地最近,几乎一出门就到地头了,这样一想,村长觉得那房子就是专门为农家乐这些诚优公司的员工量身定造的一样。

    只是曾茂那老古董老顽固不一定肯租啊!

    杨越明本以为这里也会与明溪农庄一样建一排平房当宿舍,没想到王秀英并不准备这样做,他起初还没在意这事,突然就想起了这些天总锁着门的那幢小楼,不由就多了一嘴:“这几天来来去去的,村东头那幢小楼总是上着锁,看来一直没人住。那小楼看着气派,楼上楼下该都有七、八间房子吧,要是那房子肯出租的话,咱们的人就完全能住下了,连办公室都有了!”

    杨越明多这一嘴,正好与村长不谋而合:“那是曾茂家的房子,楼上楼下各八间,院子里还另外有个的大厨房和洗浴间。

    曾茂有福气,他那儿子旺哥儿是个有出息的,这不,南下几年挣了大钱,在村里盖起小楼不过住了一年,又在城里买了大房子,一家老少都进城里住高楼去了,这房子就空了下来。

    只是曾茂那人脾气有些古怪,家里又不差钱,这房子一直这样空着也没听他说要出租。

    这样吧,我给旺哥儿打个电话试试看,问问他们有没有出租的意向,不过你们得有心理准备,就算他们肯把房子整体出租给你们,应该也不会答应另外搭厨房。”

    这次张青杨没有忍住抢先表达:“厨房不重要,我们还与以前一样可以吃大锅饭。要是能将那房子租下来是再好不过的了。这事还得麻烦村长叔给我们多说些好话。”

    说着双手递上一支烟。

    张青杨递上的烟并不是多好的烟,可是看村长乐呵呵的样子,显然人家村长就吃张青杨那一套,一根烟抽完,只差喊张青杨大侄子了,很快就屁颠颠地去隔壁给茂叔儿子打电话去了。

    村长这一去就去了整整一刻钟,虽然没有带回来肯定的答复,却还是喜滋滋地告诉大家:“没直接拒绝,这事有门!”

    不管有门没门,总归还是有点希望,按村长的意思,他以前不是没给曾茂打过此类电话,却次次都吃闭门羹,像今天这样说要商量商量的还是第一次。

    村长也算是想通了:“你们这是整租,他们答应的可能性很大。”

    王秀英想想很有道理,虽然村长那里有杨越明的电话,最后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村长,请村长有了消息打电话联系她。

    这边的事暂时告一段落,王秀英就问起了村里孩子们读书的问题。

    “我们村自己有小学,教育质量不敢与城里比,在这附近还是数得上的。你们还有孩子在上小学吗?要是有,过了年直接来找我,肯定得让孩子有学上!

    初中、高中的话,跑得就有些远,我们村上的孩子都住校。不过能不能转进学校一得看孩子的成绩,二也得看学校收不收得下。”村长很热情,也将孩子们就学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听了王秀英与村长的对话,就连已经没有孩子在读书的马爱国,脸上也不由染上了喜悦。

    如果能将孩子们从明溪农庄转到这附近的学校读书,是再好不过的事,就算还是要住校,可是孩子们的学校离得近了,想孩子的时候抽个空就可以去看看。

    农庄还在读小学的孩子自然还是有的,不过也就那么两三只,读高中的还没有,不过再过半年应该就有了!读初中那几个都在读初三,眼看就要毕业了,还是别让他们转学。

    张青杨将自己的想法与王秀英进行了沟通,王秀英想了想觉得张青杨考虑的也对,于是就与村长说好,看过会让那几个还在读小学的转来村里的学校读书。

    该谈的事都谈妥了,房子的事只能先等消息,时间已经到了十二点,一行人转道去了村里开的饭店,热热闹闹吃了一顿便饭,王秀英等人就开始回城。

    途经那块准备买下来建房子的地,王秀英想了想干脆开车的周自强将车子拐了过去,带大家看看这块地,感受感受这边的自然环境。

    “秀英这地方好这地方!离咱们的农庄不远,骑个摩托最多七、八分钟。后靠山前面水,好风水好风水啊!”张青杨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地,连声赞道。

    “这水好是好,却断了出门的路。”马爱国看着小溪摇了摇头。

    “我说,秀英,要真能拿下这块地,我觉得也未必一定要建坐能过车子的桥,不如建两座步行桥,既省钱又美观,小区里没有车子来来往往还能更安全!”赵茗过了小溪上的小木桥,从这头走到那头,一番考察下来,不由提议道。

    王秀英微微点头,赵茗这个提议不错。

    从小溪到山脚总共不过三、四百米,真没有必要把车子开进去,多走几步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第六百七十一章大水冲了龙王庙

    不过王秀英很快又摇了摇头,不让车进小区会给最后面的两幢楼的住户带来许多不方便,搬家时的大家具怎么进去?住进来以后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怎么办?还有住户的车子往哪里放?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当然现在地还不是他们的,想再多也不益,现在王秀英姝确定的是,只要见过这块地的人,对这块地本身还是满意的,这就给了王秀英拿下这块地的信心和决心。

    “你们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大家正各自发表自己对未来家园的期望,突然从小溪对面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大家循声看过去,只见从小溪的那座小木桥上过来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

    此人鼻子上架着副宽边眼镜,倒是显得文质彬彬,不过看他们的眼神却并没什么善意,说话的语气也相当不友善,不知来人是什么个身份,王秀英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赵茗第一个开口就直接怼了回去:“这地你家的,别人不能看?你问我们什么人,我还要问问你是什么人!”

    王秀英不由摇头,过了年赵茗可就是三十岁的人了,这冲动的臭脾气啊还是改不了!

    那中年男人大概没想到赵茗会这么冲,大概平时也很少与人斗嘴,被赵茗这样一怼,半晌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赵茗怒目而视。

    王秀英看这人的穿着打扮和身上的气质,也许是附近工地的技术员、监管员,或许是当地政府部门某位小官员或者干事也不一定,于是上前一步笑盈盈地说道:“这位大哥,我们公司想要买块地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打听到这块地好像还没卖出去,特地过来看看。”

    王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