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着以前都是骗他们的把戏,说什么是租的。
不过一想到李文秀竟然真的把当初的一个创意做成了产业,团队里最早的一批成员也是热情满满。
尤其是即将面临毕业的魏大忠跟田科。
………………………………
245 富在闹市有远亲
李文秀是7月初放假的,在申城呆了将近一个月后,8月初就回了县里。
刘金兰和李日和对儿子还是有些不满意的,你说这假期都过了快一半了,人影都没见到,连带着电话都越来越少,成天不知道在忙什么东西。
事实上。
到目前为止。
除了李文秀的三个舅舅,家里人知道他具体情况的人仍然不是很多。
金和实业是做的挺大,但是谁也想不到金和实业就是李文秀的,明面上仍然是王有来跟杨彪他们几个在操持公司的运营。
反倒是这几个家伙在县里面名声很响亮,年中的时候公司里进行了职务调整。
杨彪这个家伙总算是苦媳妇熬成了婆,这几年下来,杨彪的性格慢慢地磨得差不多了,李文秀算是看在了眼里。
反职务调整的时候提拔他做了公司的业务副总,专门负责公司市场拓展这一块的业务,旗下挂着两百来号业务员,成天飞来飞去,天南海北地都跑了个遍。
王有来还是公司的执行老总,这一次李文秀直接更彻底,把公司的股份明确了一下,自己名下占据了绝大多数,把他老子李日和的名字直接踢了出去。
这个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家庭的隐私,李日和的为人李文秀很清楚,以前让他出来顶替自己,主要是因为年龄方面的问题。
现在年龄已经不是问题了,自然没必要继续让李日和顶在前面,不过他自己也没有冒尖,只不过在公司高层里面明确了他的身份,对外明面上主要还是以王有来为主。
李红梅仍然担任公司的副总,不过主要负责人事方面的管理,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是新来的一个年轻人,以前是一家外企的财务副总。
回国之后直接被李文秀拉进来,目前看起来还算是比较有能力的,另外就是增加了一个产品设计部门,这是一个环境相对比较随意的部门,不过李文秀投入很大。
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公司的活力,就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在便利店零售领域,目前24小时便利店还是很成功的。
“妈,你别成天操心这个问题,人杨欣家里还没提呢,你急什么。”
一听到刘金兰提他跟杨欣定亲的事情,李文秀就很头疼,这才刚刚20呢,就谈婚论嫁,他愿意人杨欣还不愿意呢。
当初两个人私下里就说好了要等大学毕业的时候再谈这个问题,偏偏刘金兰时不时就会提起来。
自从去年开学的时候双方的家长见过面之后,刘金兰跟杨欣的父母就一直走的很近。
“我就是操心的命!”
“对,我妈就是操心的命!”
旁边二丫头接了一句,可把刘金兰气得不轻,拎起手里的刚要拿出去晒的枕头芯就朝闺女头上扔过去。
二丫头嘿嘿笑着抛开了,挤眉弄眼的弄得李文秀顿时就没了脾气。
上辈子因为各种原因,说白了还是经济上的条件不够,一家人过得很不痛快。
年轻的时候父母随着外出打工的浪潮也去了外边,连带着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都很少。
除了过年那么点时间,平时基本上见不到人影,二丫头更是来来回回地转了几次学。
这辈子因为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刘金兰跟李日和反而没有了出去闯荡的想法。
一门心思扑在家里的那个小店上,儿子在外面读书,闺女养在跟前,心里也过得充实。
就是老惦记着梅子岭那边的老房子。
去年年底回家的时候,因为没人住,虽然还是新屋,但是院子已经有点不像样了,满院子都是杂草疯长。
过年回去,李文秀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搞得整个院子都乌烟瘴气的,可把他娘老子气得不轻。
“妈,我爸呢?一早就不见了人影,不是说好了今天出去买东西吗?”
李日和的确一早上就不见了人影。
原本李文秀是跟他说好了明天一早就回一趟乡下的,事情倒是没什么事情,就是因为家里有个老人过世了,得去祭拜一下走个过场。
梅子岭已经有几年没回去了,即使过年的时候也只是待个三五天就往县里跑。
其实对李文秀来说,这种印象还停留在上辈子的童年时期,这辈子他重生回来没呆上几个月就来县里上学。
印象并不深,更深的印象是上辈子,所以对梅子岭这个地方,与其说是故乡,反而不如说是一个只是寄托着自己种种心思的地方。
“今天一早就被初一他爸叫去了,说是谈点事情,我琢磨着又是借钱那档子事,回头你可得跟你爸好好说道说道,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别没事老去操这份心。”
初一是谁?
李文秀有些愣神,脑子里隐约有些印象,不过一时间还没想起来,记忆有点久远了。
等他娘老子嘴里碎碎念地念叨了好几遍,李文秀这才想起来到底是谁。
搁上辈子,初一绝对是梅子岭的风云人物。
初一本名就叫李初一,还有个兄弟叫李平,他老子李开以前是梅子岭的队长。
这一家子也算得上是近亲吧,隔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兄弟关系,按照农村里的关系来算,早就已经出了五服了。
早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听说在外面做生意,还做的挺大的,李文秀年岁不大的时候,他们家就起了一栋二层的楼房,这个印象比较深刻。
后来上了初中,他们家就搬到了县里,兄弟俩回家在县里折腾了一家歌舞厅,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生意。
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听他老子说李开这人去年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消息说李日和竟然在县里开了家店,貌似生意还不错,一来二去的就熟络起来了。
这是典型的穷在山里无人问津,富在闹事都是亲。
李文秀也不好奇说什么,毕竟是他老子的关系圈,不过现在听他娘老子这么一说,脑子里才想起来有这么回事
借钱可不是什么正经的事情,如果是一般人借钱,三五八万的李文秀也不介意,毕竟是邻里乡亲,但是如果是李初一,那就有点不正常了。
正说着话呢。
李日和正好进了门,随行的还有一个面熟的中年人,可不就是李开这老小子。
一进门。
李日和就招呼刘金兰。
离开也比较热情,手里还提着东西,这既不过节又不是什么喜气的日子拿东西上门还真是挺奇怪的。
李文秀也懒得去管这档子小事情,偏偏李开看到他了,隔了多少年没见面。
“哟,日和,这是文秀那孩子吧,都长这么大了,有几年不见,还真认不出来了。”
“混小子一个,见到熟人也不知道打招呼。”
李文秀没说什么,跟李开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他是真的没什么说法。
不过既然他老子都开口了,也只好招呼了两声。
“怎么样?现在都上高中了吧?”
“高中毕业了,去年毕业的,坐会吧,我给你倒杯水。”
李日和跟李开其实隔不了多少年纪,也就相差个四五岁的样子,毕竟初一跟李平兄弟俩也都是二十五六的年轻人。
“上大学了吧?”
“嗯,去年考到上海去了。”
“有出息,比我家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强。”
李开嘴里是这么说,但是脸上的表情一提起来自家的两个小子,还是有些暗自得意。
不过这也正常。
他们家算是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如果不是李日和开了个小店,又住在县里最好的地段,他还真犯不着上门来。
当然了。
借钱也是关键。
至于李开来借哪门子的钱李文秀并不知道,但是看他老子挺热乎的样子,也就来了点兴趣。
听了一会儿,立马就猜到了一些东西。
再结合去年年底回梅子岭的时候有人传言的事情,李文秀顿时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
246 有眼不识金镶玉
趁着李开跟李日和说话的功夫,李文秀去院子里刷了个牙,也没把李开来借钱的事情放在心上。
按照他的理解,自家老子也不杀二愣子,李开这种人,点头之交可以,深交靠不住,借钱的数目太多的话,李日和肯定不会答应。
再说了。
加上李开这个人跟他们家向来就交情不深,无非就是说两句客套话的事情,有刘金兰在,他老子还不会犯浑。
怕就怕着了这老小子的道儿。
李文秀一直觉着李开这人有手腕,要不然当初在梅子岭也不会独树一帜。
全村人都穷得揭不开锅,就他一家老小发家致富去了县里,没两年都捣腾起偌大的家产。
等李文秀洗漱完,院子里突然响起一阵摩托车的声音。
李文秀出了院子,抬头一看,是黄小波来了。
大热天的。
这家伙也不怕太阳晒,就穿着件大裤衩,头上顶着遮阳帽,老远看到李文秀就打了声招呼。
完了看到刘金兰杵在那里晒衣服,赶紧着过去帮她提了水桶把水从井口里拉上来。
“婶子,你这院子里早就该装自来水了,回头我找人给你拉根水管,这边上砌个水池就方便了,老是这么拉水也不是个办法。”
“这多大点事,我又不是走不动了,你们年轻人就是懒,你可别跟我家那小子学,打小就是个懒东西,小波,你去屋里坐会,热坏了吧?”
自从上次黄小波跟叶琴夫妻俩忙前忙后地帮着家里买房子那件事情之后,刘金兰也还算熟络。
加上现在黄小波又是金和实业在县里的负责人,平日里没少帮李日和跟刘金兰在店里忙活,一来二去的自然越发熟悉。
李文秀也知道自家娘老子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没什么坏心肠。
不过这家伙也算是有分寸的人。
前头李文秀挑人去上海那边拓展市场,原本是想让黄小波去那边做一个负责人的。
后来想着县里一时半会还找不到接班的,就硬压着没让他过去。
黄小波这个人让李文秀比较放心的地方就是没有什么花花肠子,被李文秀压着没动,虽然心里多少有点不愉快,但是嘴上也没什么不乐意的。
手上事情照样做,平日里风里来雨里去的,只要李日和跟刘金兰开了口,断然就不会找理由推脱。
人其实就是这样。
有心无错,最怕心里有鬼,面上还和善,嘴上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
自古人心见真章啊。
这次回县里。
李文秀也想着跟黄小波见见面。
“还行吧,婶,别看外面太阳毒辣,车开起来风大,倒是不热,就是这汗出个不停。”
进了屋子。
看到客厅里有人在,黄小波也没多说什么,问了二丫头几句学习上的事情。
这小丫头整个儿地一个小大人做派,弄得人哭笑不得。
李文秀也是眨了眨眼。
还真没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