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折锦春-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且慢!”少女娇怯怯的语声里带着一丝颤抖,听来格外惹人怜惜,而她纤细的身躯却又挺得笔直,面容端肃,说不出地庄重:“她……妪……怎么了?你们拿住她……作甚?”
  突然闯进女郎的院子里拿人,于情于理这都很过分,杜十七身为主人自是必须过问一声,否则也太失士族女子的尊严了。
  那些侍卫倒是颇为守礼,并不四处乱跑,更没有人到处乱看,一望而知便是训练有素的。而一个头领模样的人这时便越众而出,向杜十七行礼道:“见过女郎,我等失礼了,因事发突然,这才惊动了女郎,请女郎勿怪。”
  杜十七看了看他,面色便缓和了几分。
  这首领模样的人乃是上京杜府的侍卫长,名叫韩成栋,是杜骁骑很信任的人,特赐了他三字名。平素他专门护卫杜家的几位小主人,有几次杜十七出门赴宴,也是由他带人随行护卫的。
  “原来是韩首领。”杜十七的面色仍旧很苍白,语声平静了许多,“既是您到此处,想必事出有因,却不知妪……她到底出了何事?为何你们要拿了她走?我是她的主子,还请韩首领据实相告。”
  韩成栋不比旁人,杜十七对他的态度自是多了一分尊敬。
  见她态度和缓,韩成栋倒也觉得她很识趣,便干脆地道:“好教女郎知晓,曾妪犯下了偷盗大罪,须得严惩。我等此番是奉二郎君之命前来。之前郎主便曾交代,府中事务以二郎君之言为准,我等亦必须听命于二郎君。”
  说到这里他回身向装着曾妪的麻袋一指,道:“这老贼奴偷盗了贵重之物,二郎君要亲自处置她。女郎且安心,我们并不会乱翻,只要拿了这老贼的人再细细搜了她的屋子,待搜出赃物后,我等自会离开。”说着他又回头吩咐:“大家伙儿仔细着些,这贼老妪是个惯偷,屋里的东西绝不会少,你们小心搜着,莫要看走了眼。”
  “是,首领。”众侍卫轰然应声,便有数人去了曾妪的屋子,其余人等则抬着麻袋退了下去。


第399章 人已逝
  院子里的人少了一些,然而火把却仍旧映得四周一片明亮,在这耀眼的红光里,杜十七的脸色显现出了一种病态的红晕。
  她腰背挺直地站在那里,眼角余光察觉到了韩成栋看过来的视线,神色凛然地道:“妪竟犯下这等大罪,委实有辱我杜氏声名。纵然她于我有服侍之情,然,家族清誉乃是最重,她……便交由韩首领处置罢。”那一瞬间,她秀气脸迸发出了夺目的艳丽,如同火焰一般灼人眼目。
  韩成栋微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以往他也偶尔听人说起,说杜家十七娘是个秉性温文、为人软弱的女郎,他却不曾想到,这位十七娘骨子里竟有如此有见地,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论行止一点未堕杜氏之名。
  韩成栋不由多看了她两眼,叉手行了一礼,未再说话,面上的神情却不似方才那样冷厉,而是多了一分敬重。
  杜十七以眼角的余光扫了他一眼,微微垂首,唇角轻勾。
  略停了片刻,她抬起头来正待再说几句话,蓦地那院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听声音像是从李氏的院子那里传来的。
  杜十七心头一紧,眼底深处有什么东西飞闪而逝,而再下一刻,她便转首望向声音的来处,问道:“门外何人喧哗?出了何事?”
  这一刻,她的神情举止哪还有半分怯懦?一身的气势丝毫不弱于杜家那几个嫡女。
  韩成栋此时也是面露讶色,显然,外头发生的事情他也并不知情。
  “我叫人去问问。”不知不觉间,他对杜十七的态度已经与方才大不相同,可他自己却浑然未觉,语罢他便招手叫来一个侍卫吩咐道:“去看看。”
  那侍卫领命飞奔而去,没过一会他便又飞跑了回来,回来时面上倒是没什么特别的神色,只是带了几分意外。他一路奔至韩成栋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韩成栋面色一松,点了点头,便挥手叫他下去了。
  杜十七此时便向前迈了一步,问道:“韩首领,外头出了何事?可否见告?”
  韩成栋沉吟了一会,便上前几步,放低了声音道:“这件事想必女郎很快便会知道了,此时我便先说了亦无妨。就在方才,李夫人……去了。”
  李氏死了?这么快?
  杜十七怔怔地看着他,眼中有着未加掩饰的震惊。
  这神情出现在此刻她的脸上,并不突兀。毕竟刚死了个人,且还是府里的半个主子,任谁听了这消息也不可能不吃惊的。
  过了好一会,杜十七方才敛了眉,叹息地道:“多谢韩首领相告。”语罢她便低了头,眸中满是沉思。
  她记得她的父亲杜骁骑对李氏还是颇为宠爱的,之前明知李氏得了什么病,却也只是将之禁了足,如今怎么说死就死了?
  不过,再一转念,杜十七已是心下了然。
  李氏确实是活不得了。
  她那满脸的红疮一旦被人瞧见,她这条命便也保不住了。自己的儿子与妾室通j,杜骁骑舍不得杀儿子,一个年老色衰的妾室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想必他当初给韩成栋派下的指令便是如此的吧。
  至于什么二郎君,那不过就是个幌子罢了。
  杜十七拿出锦帕掩住了脸,哀哀地哭了起来。
  那一刻,没有人看见她眼睛里的笑意。
  没了曾妪这个碍眼的,凌梅阁里也好清静几天了。
  杜十七眸中的笑意几乎溢上面颊。
  只用了几句话,既可除去这个奴大欺主的贱妪,又顺手救下了彩萱,卖给何氏一个大人情,只要一想到这事,杜十七便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
  她轻声啜泣着,眼角的余光却透过锦巾,往旁边扫了扫。
  果然,凌梅阁的守门老妪正缩着身子躲在廊角,看上去是吓得怕了,可是,她的眼中却没有半分惧色,反倒是一派精明。
  杜十七暗自撇嘴。
  她就知道她这院子里人多眼杂,果然,除了周氏与何氏,居然还有她父亲派来的人。
  或者说,那老妪是韩成栋的人。
  韩成栋受命于杜骁骑,自是需要掌握府中各处的动向,以便向远在大都的杜骁骑随时汇报。以韩成栋在府里的地位,往凌梅阁塞个老妪并不难。
  对于这个发现,杜十七一点不吃惊。
  人多眼杂也有好处,只要时机得当,这些眼线也未必不能为她所用。
  她低垂的眼眸里又露出了一丝笑意,不着痕迹地又往另一边看了看。
  那一头站着三个小使女,全都抱着肩膀打着抖,一副吓得要死的模样。
  却不知,这几个人里头,会不会也藏着别人的人?
  心底里转着这些念头,杜十七的呜咽声渐渐响亮了起来,那悲伤而柔弱的模样,直叫见者与之同悲。
  而几乎与此同时,在东来福大街与朋友喝完了酒的杜光武,却是面色微醺地坐上了马车。
  府里应该已经热闹起来了。他想,勾起了唇角。
  他这个无用的杜四郎,一整日都不在府中,无法亲眼目睹这场“盛事”,自然也不会成为任何人的怀疑对象。
  杜四郎神态悠然地伸长了两条腿,微带酒意的脸上一派淡漠。
  他故意叫人让彩萱起疑,又算准了时辰让李氏爬上后墙,与彩萱照了个面,再给了韩成栋一个似是而非的消息,为的便是今晚的这一场热闹。
  只可惜,这一局却没套住彩萱。
  杜光武无声地叹了一口气。沿路的灯火时而照出他的脸,他的眼睛在黑暗中又清又亮,哪里还有一点喝醉的模样?
  彩萱脱了钩,她背后的何氏身上便少了一件把柄,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不过,这也并非全无好处。谁叫他那个好妹妹杜十七出人意表地说了一番话,生生将个曾妪给绕进去了。
  杜光武止不住地想要笑。
  原本他还安排了人出首指证彩萱的,如今却是不必了。套住了曾妪,便等同于套住了周氏,这也不错。但凡聪明人便会想,周氏指使曾妪打探李氏的情形,是想要将这件杜家的丑事抖出来,打压元配夫人留下的嫡子杜大郎。


第400章 广陵谋
  整个杜府如今名正言顺的嫡出子,除了周氏所出的两位小郎君外,也就只剩下杜大郎与杜二郎了,而相较于整日胡混的杜二郎,杜大郎虽然好色,才干却也不差。
  元配留下的嫡子,身为继母怎么可能干看着不出手?再者说,广陵还摆在那里呢,周氏能够通过何氏拿捏杜三郎,却拿捏不住杜大郎。可偏偏地,最近杜骁骑却隐隐有想要让杜大郎取代杜三郎就任广陵守将之意,周氏动手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套住曾妪也是好事。若是知晓自己的夫人在背后算计自己,杜骁骑想必不会觉得愉快吧。
  杜光武在黑暗中咧了咧嘴,雪白的牙齿映着灯火,冷森森地有些吓人。
  至于脱了钩的何氏,只要能按计划行事,便是没有彩萱,她也活不了多久。发生在大陈与大唐的两起刺杀事件,便是她的催命符。
  桓家回归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桓家既然回来了,杜骁骑又怎么可能还任由何氏活着?任由何家捏着他的把柄?
  所以,何氏完了,何家也完了,根本不用他杜光武出手,杜骁骑也一定会对付他们。
  杜光武还在笑着,眼底深处却是一片嗜血的冷意。
  他就等着看他们狗咬狗好了!
  原本他还卯足了力气对付杜三郎,不过,他的谋划才进行了一半,便收到了一个消息。而正是这个消息,让他将目光从杜三郎的身上,转向了杜大郎与杜二郎。
  广陵,倒真是个不错的地方。
  既然桓家愿意把他送到更好的位置,他也不好拒绝不是么?杜三郎已不足惧,杜二郎就是团扶不上墙的烂泥,唯一可虑者,只有杜大郎。
  如今,杜大郎也完蛋了。
  桓家出手,果然不同凡响啊。
  呼出了一口微带酒气的热气,杜光武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儿子与妾室通j,二儿子烂泥扶不上墙,三儿子的母族犯下大事,根本不能用。如此一来,那广陵守将只要姓杜,便只能是他杜光武了。
  他是杜骁骑唯一的选择。
  杜光武面上的笑意渐渐有些发冷。
  东陵先生曾经那么郑重地告诫过他,要他“当借力时且借力”,所以,他便很识时务地借了力。
  别人送到手里的刀子,他若是不挥上几下,撕扯下几片血肉来,那也太可惜了不是么?
  却不知,当他的那些“兄弟姊妹”们知道他杜光武的母族是谁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表情?是会吓得发抖?还是会妒得发狂?
  再度扯了扯嘴角,杜光武唇边终于浮起了一个真切的笑容。
  他实在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当一场又一场的大雪光顾上京之后,上京城中的百姓忽然便发现,位于外三城的大京河码头,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那大大小小的运粮船只在河边穿梭,运粮的马车更是川流不息。那些眼光独到的商人与一些家资丰厚的大士族,借助漕运船只往来运送着粮食,有些是在本地发卖,更多的则是运往了位于北方的大都及其周边区域。
  谁也不曾想到,一向在大陈波澜不兴的漕运,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之后,就此得以兴盛,且为缓解整个大陈的灾情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南北陆路不通而阻滞的粮道,通过大京河、小京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