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歌王-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把后期做了,一次性搞定多好啊。万一他拿着小样回去了,在自己的工作室做不好后期,还得再跑一趟,多麻烦啊。”
  “是是,徐姐您说的是,待会我建议一下。”
  “给我拿个耳机。”
  “您……也要听听?”
  “我正好没事,帮你朋友监监棚。”
  “好吧……”张鹏飞心里苦水大泛,不情愿的给徐艳拿了一条监听耳机。看这意思,这老狐狸是不走了!非要等到他建议林在山做后期。
  棚内。
  林在山看到了新进来一个长脸的女人。
  看那女人的气势和张鹏飞毕恭毕敬的样子,这肯定是个女领导。
  和林在山的目光碰上了,徐艳攥过传音话筒来,主动向林在山做了自我介绍:“你好,林先生,我是咱们录音部的主管徐艳。”
  “你好。”
  “我听鹏飞说了,大家都是朋友,我过来帮您监监棚,您没意见吧?您放心,我是免费帮您监棚。”
  张鹏飞偷偷的向林在山使了个眼色,想让林在山给徐艳弄走。
  林在山看出来了,这徐艳是来盯张鹏飞的,他要给徐艳弄走了,有可能给张鹏飞找事。
  索性,就让徐艳帮他监棚好了,他不怕在生人面前唱歌。
  “行,那就谢谢您了。”
  心猛的一灰,张鹏飞在心里大声叫苦:有这老狐狸在旁边盯着,他没法帮林在山多做别的事情啊!
  在录音棚中,每多做一件事都是要收费的,他真心不愿意“讹”林在山的钱。
  “林先生,我看您下的单子,只录干声是吗?”
  “对,我就录一条带吉他音轨的干声就可以了。先听听效果,如果效果可以,我就不做后期了。效果要实在不行,我再做后期。”
  徐艳会意的点点头,就不打扰林在山试琴了。
  关了传音话筒,徐艳低声对张鹏飞讲:“你这朋友够有意思的,录干声还要听效果,这怎么可能有效果?”
  张鹏飞小声讲:“这大声的声音非常棒,声带自带效果器。他要录好了,真不用做效果。”
  徐艳不信的瞥了张鹏飞一眼,那目光仿佛是在说:你开什么玩笑?还自带效果器?
  在录音部干了这么多年了,她就没见过几条完全不用做效果的嗓子。
  就算是歌王那个级别的歌手,大部分的录音也是要做效果的。
  这白发大叔抱着一把老掉牙的吉他,想挑战不插电的Live录音,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徐艳倒要看看这大叔的声音怎么个棒法。
  如坐针毡,张鹏飞郁闷极了,默默的祈祷着徐艳的手机能响,这老狐狸赶紧混蛋,这样他们录音才舒坦。
  徐艳今天下午还真就没别的事,跟张鹏飞杠上了。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用公司的资源来谋自己的小利,这是她最反感的。
  带朋友来录音就录音呗,竟然只录干音,连效果都不做,骗傻子呢?
  徐艳绝不能让张鹏飞得逞,让这股以公谋私的风气延续下去。
  棚内。
  林在山专注的弹着老吉他来试音,没有再去想徐艳的事。
  他怀里这把老吉他,可有年头了。
  这琴是原来那大叔的爷爷,用了近两年的积蓄,咬牙给林在山买的。
  林老爷子那时知道林在山喜欢玩吉他,为了不让林在山老惹事,便给了刚上初中的林在山一个Surprise,给他买了这把在当年算是顶级的民谣吉他。
  林老爷子并不懂琴,是琴行的老板忽悠着他买的。这把琴在当年算是很贵的琴了,质量也确实好。
  20多年风风雨雨走过来了,这把琴的外表看上去斑驳掉色,很是难看,就像路边的垃圾一样。
  但它的音色却是越发的醇厚。
  琴弦换过好几套了,但箱板从没动过,上面凝结着原来那大叔的人生,对原来那大叔拥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原来那大叔混到穷困潦倒时,将所有的个人财务都卖掉了——房子、顶尖的音响乐器、包括代表了无上荣誉的五百金纪念金盘他都卖了。
  唯有这把琴,他怎么都舍不得卖。
  当然了,这把琴也早就不值钱了,他想卖也卖不上价去。
  仿佛那大叔还存在世界上的一个念想,这把琴现在传到了林在山手里,历经沧桑,饱经风霜。
  此刻,用这把老琴弹着《山丘》的旋律,就像在弹一段历经磨难的人生,林在山特别有感觉。
  对琴有感觉,对这首歌的旋律也有感觉。
  就像李宗盛本人说的:音乐的一切形式都是为旋律来服务的。
  旋律,即音乐的灵魂。
  这首《山丘》,可谓凝结了李宗盛一生的旋律创作精华,看似普通,平凡,没有波澜壮阔的音节,其内在的质感线,却是沧桑内敛,大彻大悟。
  以林在山现在的人生境界,去感悟和理解这首歌的旋律,还达不到李宗盛那个级别,即便他已经经历了两世的人生。但大师就是大师,不是谁都能当的。
  大师的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感悟并提炼出他们自己的体会。
  仿佛,歌的某一段,在写着他们的人生,一针见血,还带有启蒙和指导性,丝毫不矫情,让人不得不折服。
  想把一件艺术级的作品完全到位的消化掉,除了创作者本人之外,其他人几乎不可能做到。
  但翻唱,如果能尽量深刻的演绎出自己的感悟,那也算是非常非常的成功了。
  此刻,林在山就在努力的消化着这首歌的旋律,将自己的感悟代入音乐中,再从音乐中反提炼自己的情感,争取把最投入最好的状态都调动出来,完美的翻唱这首经典中的经典。
  以林在山上一世的年纪,想深刻的理解这首《山丘》,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记得曾有一个70后的圈中前辈,比他大十来岁,曾和他讲过一段让他印象很深刻的有关《山丘》的感悟,令他感同身受。
  在那前辈心中,李宗盛的这首《山丘》,就恰似一曲写给他们70后那一代人的挽歌。
  那位大叔,遥想当年,随千万学子奔赴高考,在填报志愿选专业的那一刻,却是无处下笔,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想要什么。
  他们那一代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梦想没有实现,而是在该有梦想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梦想。
  历经十多年应试教育的洗脑和填鸭,学了一肚子自己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却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他们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
  那个时候的他们,就是学习的机器,苍白如洗。
  理想和追求,早在它们的萌芽状态就被扼杀。
  后来,时代变革了,思想解放了,社会多元了,而他们却渐渐苍老了。只是历史剜去的那一块,却永远空白着,宛如一道伤疤,隐隐作祟。
  按那大叔的话讲,7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貌似稳重其实内心因不安而频频回首着的。
  他们因不甘心的怨念,有意无意的想要去追寻那些早已变得斑驳的旧梦。
  正如《山丘》中所唱,不断的翻越山丘,虽然已白了头。
  只是时光境迁,他们被抛在了时光的后面,所以才喋喋不休,所以才有时不我予的哀愁。
  但是那些魂牵梦绕的心结,却早已凝固成为生命的支撑。
  他们明知大势已去,还是要和命运纠缠,作不自量力的还手。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遗憾,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悲伤。
  那位70年代生人的大叔,从《山丘》中深切的读出了他们那一辈人的感伤,无奈,悲叹,还有习惯于沉默中忍受,困难中前行,束缚中挣扎的精神实质。
  那大叔当时说的一句话,特别触动林在山:“我们很少快意,但也不轻言放弃,看似保守呆滞,但在内心中,总有未曾磨灭的火花跳动。这也许就是我辈的宿命,至死方休!”
  在上一世,林在山是个80后,比那大叔年轻一些,但从那大叔的感悟中,他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或许十几二十年后,他们80后这一代人的头发也渐渐变白的时候,再听这首《山丘》,会和那大叔生出一样的感悟。
  和70后有什么不同呢?他们这辈80后,在该有梦想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梦想。
  他们一样是被填鸭教育的一代人。
  当什么都看透的时候,他们一样会生出被时光抛在身后,时不我予的哀愁。
  二三十年后,90后的头发白了,再听这首歌,或许也会生出一样的感触。
  不知道该说这是歌曲的伟大,还是时代的悲哀。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而今,林在山经历了两世人生,心态被催熟了很多,头发也终于白了,人生的阅历丰富了很多。
  再感悟这首歌的旋律和内容,他理解的就更为深刻了。
  简单的弹了一遍《山丘》的主旋律后,从监听耳机中听到了老琴诉说人生般的沧桑音色,林在山彻底进入了状态。
  眼神传心,变得异乎寻常的平静和坦然。
  他朝着外面做了一个“OK”的手势,准备正式开录了。


第56章 录《山丘》小样
  棚外。
  听了半天林在山弹吉他的徐艳,见林在山终于要录音了,登时来了兴趣,将监听耳机戴好,准备见识一下林在山的水平,她倒要看看这大叔的声音怎么个带效果器法。
  烦了半天徐艳了,见林在山要开唱,张鹏飞的心情也终于振奋了些,给林在山做好了录音准备,朝林在山反做了一个“OK”的手势后,张鹏飞启动了录音系统。
  棚内的红灯变绿。
  录音正式开始。
  离远话筒的防喷罩,林在山很平静的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再次贴近防喷罩,带着投入的感情,开声的第一嗓,直接就把徐艳给震了!
  ……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
  ……
  屏住呼吸,徐艳仔细去听林在山的声音,音色竟是如此的沧桑、干净!
  从纯录音的角度来听,林在山的声音中没有任何的杂质,干净到令人发指!
  录音棚里是绝对安静的,就算是专业歌手,有时候录唱也会把喷气呼吸的声音录进去。
  非专业歌手,录到的杂音就更多了,像是紧张到牙齿碰撞的声音,换气时颤抖的声音,甚至连咬嘴皮的声音都能录进去。
  但此刻,林在山的声音却是如此的干净磁透,就好像后期修过音一样,瞬间就让徐艳有了种在听黑胶片的震撼级幻听感。
  不仅如此,林在山的声音由监听耳机里传出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亦是非常完美。
  估计是张鹏飞刚才给他调好声场了。
  能将空间距离的分寸抓到这么精准,徐艳不得不佩服这大叔的录音水平真的很高!
  尤其是第一句,没有吉他的伴奏,耳机里全是林在山的干声,那音韵腔调,那咬字吐字,都让人无可挑剔!
  张鹏飞说林在山的嗓子自带效果器,只听这一小段,徐艳就不敢再笑话这个言论了。
  这大叔的声音岂止是自带效果器,这完全就是带着黑胶片的老唱机!
  他的歌声极富沧桑成熟的故事性,就好像老唱机的磁针扎上了黑胶片,一开声,便给人的心抓住了,让人特别想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