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言怔了片刻,挨着嘉敏坐下,“嗯”了一声,头就勾了下去,还是有些郁郁不乐的样子。

    她这个妹子啊,也是没吃过苦头,成天无事忙。嘉敏心里摇头,拉开话题去,问:“这些日子也没见你,你上哪里去了?”照理,是早该来问了才对,怎么到今儿才事发?她跟王妃学当家理事,也忘了和嘉言吱一声。

    嘉言道:“表姐要出阁,阿娘给她添妆,我给她送过去,表姐留了我几日。”

    嘉敏“哦”了一声,胡嘉子。有些日子没想起来了,她许的祖二郎,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物,她记得昭诩成亲时候,他是傧相之一,也不知道是谁引荐……多半是镇国公世子抬举女婿,她想。

    就听见嘉言悄悄儿与她说道:“阿姐阿姐,我和表姐偷偷去看了眼表姐夫……”

    嘉敏道:“难不成表姐从前没见过?”

    “她是见过,我没见过啊。”嘉言道。

    嘉敏:……

    要出阁是胡嘉子,又不是你,你见不见有什么打紧。嘉敏心里笑话,转念又想道,多半是胡嘉子心里还有些隐忧,想让嘉言给参详参详。然而嘉言才多大,能给出什么建议……不过是她们姐妹好罢了。

    “……怎么样?”嘉敏问。

    “阿姐你还记得么,上巳那日,我们去东山,不是姐夫……”被嘉敏横了一眼,忙改口道,“李郎君跳胡旋么,边上那个使劲给他下套子的家伙……”

    嘉敏:……

    “穿蓝袍子的那个?”

    “可不是!”嘉言道,“就是他,表姐糊涂,还想着叫我扮个男装上去套他的话,我一看这可不成了……”

    嘉言絮絮说来,她如何左右不肯,胡嘉子如何与她置气,最后没奈何,出去打了个照面:“他多半是认出我了,”嘉言沮丧地道,“开口就给我掉书袋,引经据典,酸得老掉牙了,偏表姐还喜欢……”

    原来胡嘉子好这一口么,嘉敏心道,从前在宫里,可看不出来……要问胡嘉子从前的喜好,她的喜好就是皇帝。奇怪,祖二郎何必装出这等模样,他是如何知道胡嘉子的偏好……连她这个表妹都不知道。

    这人是眼光厉害呢,还是擅长揣摩人心?

    心里这样想,口中只道:“能掉出书袋来,也不容易了。”祖家又不是书香门第,累世经商,没有铜臭就不错了。

    “表姐也这么说。”嘉言甚是没趣地道,“反正咬文嚼字的,我也不懂……”

    “反正也不是要你嫁。”嘉敏结论道。

    嘉言:……

    嘉言哀叹一声:“得了,我要去校场,洗掉这一身的酸气!”

第317章论战

    正光六年中秋节,整个洛阳都陷在了狂欢的氛围里,不仅仅因为月圆人圆,也因为……朔州叛乱平了。

    李家老太爷这一趟回京可谓是春风得意,光彩照人。在此之前,莫说是郑林,就是太后,也并不觉得李家老太爷能大胜归来,镇兵剽悍难制,是洛阳有识之士的共识……毕竟,他们常年在阻击柔然的第一线。

    原本是想着让李家老太爷去打个前站,摸清楚情况……至少太后安慰自己是这么打算的,至于郑林在其中的小动作,她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不料李家老太爷给了这么大一个意外之喜。

    二十万镇兵望风而伏,光想想都能激奋人心……别说先帝了,就是孝文帝,恐怕也没有打出过这么漂亮的仗,太后都盘算好了,祭祖,谢佛,昭告天下……也让阿钦这个小兔崽子看看,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要依他的,让穆家出兵,保不定还损兵折将呢,穆家一家子少爷兵,能当什么事。

    太后心里美,郑林面上奉承着,心里实在不喜。当然李家老太爷有他的本事他是承认的,平平安安回来也就算了,竟然还立下如此大功,一时加官进爵,连深宫之内,李贵妃都凭空得了不少好脸色。

    更别说李御史李十一郎了……原本太后是要赏他父亲,李家老太爷却专程上奏折,说儿子不堪大用,不如赏他孙子。

    这简直恃宠而骄了!郑林几乎是咬着牙笑,却不得不咽了这口气。

    一时李家宾客盈门,只不知什么缘故,李家老太爷却又上了辞表,闭门自守……算他有点自知之明。

    这上下欢腾的氛围,连嘉欣见了嘉敏,都少不得道一声:“三娘大喜!”

    嘉敏没有应声,一点头就过去了。不知怎的,嘉欣觉得她脚步有些匆忙,匆忙到近乎惶然……却是往九华堂方向去。

    嘉欣倒是想要跟上去,犹豫再三,还是罢了,如今自个儿姻缘尘埃落定,虽然是急了些,但是三娘确实没有作梗,人报之以木瓜,我回之以琼琚……到底姐妹一场,何必再提从前那些个小龃龉呢。

    嘉敏进到九华堂,王妃正在理事,听到嘉敏来了,耳朵里虽然还听着管家娘子的话,余光不免朝嘉敏方向瞧了一眼。王妃是何等眼力,只一眼便看出,嘉敏多半是有话要说……怕还是要紧的话。

    自与李家订亲,这大半年里,嘉敏说得上安分守己,还能为她排忧解难。当家理事虽然学得不怎么样,也算孺子可教。虽然前儿又有些风言风语,说到嘉敏才到洛阳时候的事儿……王妃当然是不信的。

    这两年来,嘉敏给她的印象,已经从初来时候的任性轻狂,变成了沉得住气,稳得下心。却不知道什么事能让她这样慌张。王妃让芳荇先搬了坐具请她坐,又三下两下把管家娘子打发了出去。

    然后方才道:“三娘怎么来了,走这么急,日头又毒,仔细中暑。”

    嘉敏强笑道:“劳母亲挂记……无碍的。”

    却不往下说。王妃往左右一瞧,左右也不过芳荇,芳芸两个,是她心腹,她一向不避,嘉敏是知道的,却如何……这等作态?王妃心思一转,略点点头,芳荇、芳芸见机,各自找了由头退了出去。

    嘉敏眼看着芳荇、芳芸退出门去,方才与王妃说道:“我听说太后命宜阳王叔接手朔州战事?”

    竟是这档子事,王妃略略一怔,不知道这个继女何以对政事生出兴趣来……如果是景浩或者昭诩在朔州,那又另当别论,哪怕是李家老太爷出征呢,关心也都是应该的。但是如今去的是宜阳王。

    一时笑道:“像是有这么回事……朔州动乱已平,宜阳王不过去处理些后事,再无须担心的。”

    嘉敏眉目里忧色不减,却说道:“我听说,太后让宜阳王把降户驱赶至冀州、瀛洲、定州三洲就食……”

    李家老太爷不过带了几万人马,都是京兵,样子虽然唬得住人,却是多少年没见过血的。再加上有郑林背后掣肘……幸而到了朔州,不过小战几场,倒没有露怯。之所以这么快能平,当然是因为大批人马投降的缘故。

    ……能当兵,谁想当贼呢。

    “是灾民,”王妃笑道,“这就是三娘有所不知了,朔州、代州、幽州都是军镇,镇民上马是兵,下马是民。如今既然已经解甲投降,就都还是我燕朝赤子。这几个州之所以动乱,主要还是因为连年天灾,刺史……巡抚不得力,冀州、瀛洲、定州都是大洲,让灾民过去,也算是求一条活路。”

    这回轮到嘉敏怔住了,她想了想,说道:“但是我听说,李尚书上书,说是希望朝廷能够改镇为郡县,就地安置,再加以赈济,以息其乱心……”

    王妃瞥了嘉敏一眼,想道:看来三娘对李十一郎……虽不及当初对萧南,也算是上心了。

    “……我虽然不通政事,但是琢磨得久了,也有一二心得。”

    王妃对此并无兴趣,燕朝最重军功,所以才有如今李家满门荣耀。宜阳王过去,不过是捡个便宜……总不能连这点子边边角角都不与人分。做人哪能这样呢,自己吃肉,总要让别人喝口汤吧。

    只是不好扫嘉敏的兴,随口应道:“你说。”

    “冀州,瀛洲,定州虽然是大洲,人口繁盛,但是一州之地,如何养得起两州之人。双方难免冲突。朔州、云州、代州久灾之民,羸弱之躯,单打独斗就是死路一条,只能抱团求存。一旦抱团,就须得有人为首,有人为谋,聚众为从……则乱势又成。”

    “太后也是一片爱民之心。”王妃有些着恼,“不然,国库空虚,赈济不及,能奈之何?”

    嘉敏:……

    嘉敏在心里腹诽,把永宁寺、瑶光寺拆了,没准就能救起一半人……然而她也知道,太后姐妹笃信佛理,这话是万万不能出口。

    沉吟片刻又道:“可怕的还不止这个。”

    王妃这会儿连话都懒得接了。却听嘉敏说道:“李尚书能迅速从前跟高祖出战柔然,高祖余恩,尚有人记怀,所以能够劝说镇将归心……一旦朝廷强行迁徙镇民,则六镇镇将何去何从?”

    要说逼灾民迁徙,为求一口吃的,没准人家也认了。这些有权有势有兵马在手的镇将,你要逼他们离开老巢,他们不反才怪了。

    这话不需要多高明的政治智慧也能听懂。王妃多少有些诧异……虽然三娘不似哥哥妹妹擅长骑射,看样子也还是继承了她老子三分本事嘛。

    心里这样想,却说道:“便是如此,那又如何?朝廷已经让宜阳王去了,岂能出尔反尔……再说了,便是宜阳王在朔州出了岔子,也轮不到三娘你来操心。你如今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准备及笄……”

    嘉敏停了片刻,方才说道:“三娘也不想操心,三娘只怕倒头来,还是要阿爷阿兄出征,收拾残局。”

    这才像话,王妃回嗔转喜,笑道:“那岂不好,你阿爷食邑还能再多上千儿八百户……我知道了,三娘是怕你阿爷阿兄又要出征,就赶不上你的婚事了……”

    王妃能说出这样全无心肝的话来,嘉敏心里就是一灰。他们如今说的不是明儿吃什么,穿什么,她们说的是战争,是动乱,是关系到千百人生死的问题。而王妃能想到的,不过是丈夫加官进爵。

    ……怪不得燕朝要亡。

    身居高位,而不谋其政,这样的王朝,怎么能不亡?

    然而该说的话,她能不想,她不能不说:“如果父亲收拾了六镇残局,圣人将何以酬其功?母亲就不怕……功高震主?”

    王妃气都喘不匀了:“三娘你说什么!好端端的咒你阿爷作甚,你阿爷十余年如一日南征北战,忠心耿耿,别人说这个话也就罢了,你你你……他往日如何疼你,你怎么能背后捅他刀子呢?”

    嘉敏惨白着一张脸,垂头不说话。

    几句话冲出口,王妃也冷静下来,屋里就只有她们娘儿俩,这个念头闪过去:……所以,屋里就只有她们娘儿俩,连芳荇、芳芸都要支出去。不仅仅是因为北边的战事,还因为、还因为这句话。

    屋里静得出奇,时已过中秋,虽然日头还挂在天上,已经没了力气,金黄|色的叶子在风里哗啦啦得响,响得金光闪烁。

    “不至于此,”王妃道,“阿姐她……不至于此。”她一向呼太后为太后,这时候冲口一句“阿姐”,多少有些心里不稳的意思。

    嘉敏道:“母亲还记得前年我们进宫给太后贺寿时候,乾安殿里那个叫小潘儿的宫女么?”

    要在太平时日,宫里成百上千的小宫女,不到阿朱、阿碧这个级别,王妃哪里会留意。但是前年……永巷门被闭,宫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