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谁的皇后-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中州大多数豪强所料,周城想进中州,必然会寻求中州豪强的支持,而不是一言不发就开打——那不现实;既然剑指中州,第一个找的自然是他周家,虽然他从前与周家的往来,并不是太愉快的经历。

    意外的大概是,来的人会是兰陵公主。兰陵公主所说的世子在生,他半信半疑:如果世子在生,而且在军中,没理由绍宗会投诚洛阳。就算是世子担忧妻小,命绍宗佯降进京也仍然说不过去。

    也只有世子已死,才能解释为什么至今仍打的周城的旗帜,而不是南平王世子——南平王世子的号召力不比他周城强?

    但是兰陵公主说的也不无道理。他是和崔十一郎一起离开的洛阳,自然对元谢氏说的那句“我降天子,不降元钊”有所耳闻,这句话却又与兰陵公主所言严丝合缝地对上了——杀南平王,当有元钊的份。

    兰陵公主是随江淮军离开的洛阳,绝无可能与元谢氏通气——除非她们姑嫂一早就能料到这个结局。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退一万步,就算确如兰陵公主所言,南平王世子仍在生,要不要跟这个赌,周二也是犹豫。他又不是周城,光棍一条,他周家在中州家大业大,跑得了和尚跑不里庙,怎么能和亡命之徒相比。

    当然他并不是不知道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区别。而且周城到底姓周,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真让他上了位,要不提携自家人,难不成提携别人?而且如果当真如今南平王一双儿女都托庇于他……

    嘉敏原也没指望三言两语能说动周二——开玩笑,事关家族利益,乃至于家族生死,就算他周二眼下敢拍着胸脯说我跟你们干,她也不敢信啊。反而他现在这样左右为难的态度才是正常的。

    却黯然道:“并非我为难周二郎君。想当初我父亲在中州驻军三年,剿灭贺、卫叛军,颇得中州豪族襄助,我道……”话至于此,黯然笑了一下,硬生生转折道,“说起来,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州了。”

    周二心里动了一下。他明白兰陵公主提及南平王驻军中州的用意:南平王当时在中州用兵,豪族襄助,立下军功得到提拔的中州子弟其实不少。此去不远,香火情仍在。他周家不愿意冒险,未必别家也不愿意。

    总有人眷念旧情,也总有人愿意火中取栗,放手一搏。

    这大概就是南平王世子虽不能亲至,却派了妹子来做这个说客的原因。如果这时候放兰陵公主走,让别家拔了头筹,却又可惜。到底南平王世子不比周城,周城会仰仗他们周家,南平王世子却未必。

    对南平王世子来说,周家李家陈家曹家有什么区别。

    如此,还想须得与父亲仔细斟酌。

    周二于是笑道:“我记得公主上次来中州,做客崔家,与我娘子相处甚得。之后一别两三年,娘子也常常提起,如若公主不嫌弃,周某倒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公主成全。”这是相邀的意思了。

    嘉敏诧异道:“崔姐姐如今人在中州么?”

    “可不是,”周二笑道,“去年生了个小子,也不便长途跋涉的,就在中州住下了。”

    “恭喜周二郎君!”嘉敏道。

    “那公主——”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二可不敢让兰陵公主就这么骑着马大摇大摆进他周家的门,忙把车驾让出来——原本他坐车、公主骑马也是不合礼数的。

    他不知道兰陵公主此番来中州带了多少人,虽然眼下就只有她和婢子,但是想必还有其他人。以心换心,如果他是南平王世子,决然不会放心妹子孤身一人前来。就算是周城,也不会这么放心。

    如果南平王世子果然还在世,想拿下兰陵公主去洛阳邀功的人不会少——却不知道宋王怎么就肯放她北归,这个念头在周二心里闪了一下:如果不是南平王世子亲自出马,谁能从萧南手里带走他的王妃?

    抵达周家已经是亥时末。

    将近子时还不见郎君回来,崔七娘辗转不能入眠。她嫁给周宜快四年了,这时候回想初嫁,简直像一场兵荒马乱的梦。她倒不是后悔,周宜对她不错的,只是和她的那些姐妹相比,在前程上未免差了些。

    他仰仗她的娘家,她知道。

    她也断断续续听到一些关于澹台如愿的消息,听说他放弃了南平王帐下的前程,回了武川镇。有时候觉得对不住他,但是那时候她看周宜,怎么看怎么欢喜。再后来,听说六镇叛乱,席卷七州,又有些庆幸。

    然而那其实与她没有什么关系,她的以后都系在周宜身上了。周宜在洛阳奔走,始终没有太大起色,到洛阳乱了,方才跟着崔十一郎回到中州。回中州也好,崔十一郎做了中州刺史,他在中州也能施展拳脚。

    这样想,她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不如意:周家不如崔家,娶她原本就是高攀,周宜又仰仗她堂哥,自然周家上下都对她客气。

    如今又生了儿子,还有什么不满意呢,她这样问自己。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大约就是,她从前在姐妹中出挑,如今夫婿却不如人吧。如今是夫婿不如人也就罢了,她自己选的,她认,但要是日后她的孩子也——

    崔七娘翻了个身,她不愿意想下去。

    出阁之前,想的夫婿无非年少英俊,温柔多情,说话能得她的心,但是到如今有了孩子,难免不生出别的心思。

    忽又想起出阁那日给她吹笛的三娘子来——后来她封了公主,不过她记得的总还是那个话不多的少女,她也是到了洛阳才听说她从前的荒唐事,其实细想,她到洛阳已经是荒唐,后来逼殉表姐,更是荒唐中的荒唐。

    要说任性,这位比她尤有过之,后来果然嫁给了如意郎君,那又怎样?这如意郎君却害了她父兄。

    崔七娘胡乱想着,就听得外头婢子殷殷道:“郎君回来了!”

    “娘子歇下了么?”周宜的声音。

    “已经歇了。”

    “大郎呢?”

    “早歇了,”婢子笑吟吟道,“小儿郎哪里熬得到这时候。”

    “轻点……莫吵醒了娘子。”

    那婢子吃吃笑道:“待郎君进去,还不是要闹醒来。”

    崔七娘竖着耳朵分辨了片刻,是红豆……这丫头留不得了。待听到周宜的脚步并没有停留,直走进来,心里又稍稍安慰,翻了个身背对着他。

    然而周宜对她何等熟悉,只瞧了一眼就知道是装睡,心里暗笑,脱了靴子上床来,对着她后颈吹了口气。

    崔七娘不理他。

    “娘子歇得可早,”周宜装模作样叹了口气,“那我还是去书房歇着吧,免得扰到娘子,红豆——”

    “你敢!”

    周宜哈地笑了出来,伸手刮刮她的鼻子:“叫你装睡!”

    崔七娘恨恨道:“郎君回来得越发晚了,赶明儿阿乐连爹爹都不认识……”

    周宜心道那小子才几个月,眼睛都没睁开,哪里能认得人。也知道是妇人常用手段,并不介意,只道:“今儿府君摆宴。”

    听说是堂兄摆宴,那自然是正事,崔七娘心里已经缓下来,却仍斜睨丈夫一眼,娇嗔道:“就知道拿我阿兄做幌子,打量我不知道你们男人之间的小心思,要藏就藏得好一点,莫要有天戳穿了,都没脸——”

    周宜瞧她一张宜喜宜嗔的芙蓉面半掩在青丝里,心里欢喜,只管亲上来,口中笑道:“赶明儿你回家去问问,你堂兄还想给四郎说门亲呢。”

    “四郎?”崔七娘怔了一怔,“说的哪家姑娘?”

    “哪家姑娘都不相干,”周宜他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见崔七娘这口气,倒又有些懊悔失言,“四郎的事,让爹爹伤脑筋去。”

    “哪家姑娘你倒是说啊!”崔七娘推了周宜一把:她堂兄怎么突然想起给四郎说亲了?

    周宜嘿然笑了一声:“横竖不是你们崔家姑娘。”

    “那倒是,我家姐妹哪里还有我这么傻的。”崔七娘下意识接道。

    周宜的动作慢了下去,终于意兴索然,摊手摊脚仰天躺下:“果然是晚了,歇了吧。”

第463章 借口

    周家婢子退了出去,半夏过来伺候嘉敏更衣,她不知道姑娘住进周家是临时起意呢还是早有这个打算。姑娘的心思她越来越摸不透了。也许摸不透的不是她家姑娘的心思,而是这个世道。

    这么些天,姑娘都没有提过六娘子,没有提过王妃与三郎,就好像他们都不存在一样。也许是无暇顾及,也许是心里惦着,也不与人说。姑娘心里藏的事太多了,她虽然是她的贴身婢子,也猜不到一二。

    譬如这次来中州。

    周城拿到调令,当晚就把消息发出去,私下流传,都说想活命的就跟侯尼于走。一夜之间,诸营竟空了大半。不止是六镇军民,昔日南平王父子部将也有不少跟了来,周城将他们独置一营,交给姑娘。

    半夏是到这时候方才觉得,周城果然是个可靠的人。念及从前,还以为姑娘想把自己许给他,当时委屈,简直骇笑。真的,她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们姑娘要靠那个落魄小子庇护。

    都到这时候了,她也看得出,那小子对姑娘用心不一般,姑娘待他也不同于旁人。如果去不了金陵,或者说,宋王当真不可能回头,也许这小子迟早会成为她家姑爷……这种事她从前哪里敢想。

    但是人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竟然也就接受了。

    那些来见姑娘的将军,他们从前没有见过姑娘,她猜他们也无从分辨姑娘的真假,然而十几个大老爷们,竟都伏地嚎啕大哭。姑娘反而不哭。姑娘冷冷地说:“等救出我阿兄,给我爹爹报了仇,再哭不迟。”

    姑娘倒是敢说,半夏心里一直惴惴。对于世子是否仍然在生这件事,她和周城、周宜的看法一样,都不是太信。她当时就在姑娘身边,知道当时姑娘崩溃,她猜这话多半是宋王编出来哄姑娘活下去的。

    ——她家这位姑爷真是什么都好,要不是吴人就更好了。

    然而姑娘这胆子是越来越大,骗了那一众将军不说,如今又骗到周二郎君头上来。骗那些将军说世子在洛阳,到周二郎君这里,索性就直接说在军中——待大军进中州,交不出人来,这谎可怎么圆?

    半夏不明白,她们姑娘怎么就不能安安分分呆在军中。她说要来中州,周城不就带着大军过来了吗,为什么她还要先走一步?她看得出周城不放心,只是姑娘决定的事……那小子又舍不得与姑娘吵。

    李十一郎也可气,他说:“让司马去亦可,就怕说服力不如公主。”——敢情不是他娘子他不心疼。

    半夏不知道这位司马郎君是什么人,她知道姑娘虽然从前到过中州,但是那时候王爷和世子都还在,姑娘一个未出阁的小娘子,等闲也不会抛头露面。能见过多少人,认得多少人,又多少人还顾念王爷世子。

    但是没有人会考虑她的意见。

    周城和李十一郎给姑娘很补了几天课,大致是中州地形、门户、产出,官员派系,各家实力排名,姻亲关系以及祖上渊源。听起来简直和洛阳一样复杂。再后来,精挑细选了五十人护送她们主婢上路。

    才五十人,当初姑娘给温姨娘还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