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太守的经就是前面生了十二个女儿,无一男丁,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可是非常严重的大事。
而且,太守黄觉已经年近五十。
这还了得!
这不,黄老夫人盼男孙盼的眼睛都快瞎了,天天念叨后院的一群莺莺燕燕都是不下蛋的母鸡。
对,在黄老夫人眼里男丁才是蛋,女子再多也不能叫做蛋,所以生不了儿子的统统视为不下蛋。
也不知烧对了哪根香,去年秋天刚刚抬进门的第十九房小妾,居然十个月之后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丁。
黄太守大摆了一个月的流水宴,黄老夫人泪流满面的告慰先祖显灵。
这个投了富贵胎的蛋陡然间成为青州城百姓闲聊的焦点,无不艳羡的叹道:真会投胎!
也不知是不是享不来这份滔天富贵,这枚太守府盼望已久的蛋一出生便状况不断,几乎日日请大夫,顿顿不离汤药。
愁的黄太守每日阴着黑脸,整个太守府都跟着阴云密布,后院平日里叽叽喳喳的莺莺燕燕们笑也不敢,哭也不敢,天天躲在屋里,生怕惹了忌讳。
就连黄老夫人仅剩下的几根黑发也变成了银丝。
直到神医孙也束手无策,便推荐了北海郡的小先生——沈觅。
于是,沈觅十天前被请进了太守府。
阿远也来了,跟着沈觅行医多年,聪慧的阿远也学得一二,时常打个下手。
那黄太守初见沈觅姐弟俩,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人虽然美貌,可他现在需要的是大夫!大夫!好大夫!不是貌美年轻的小妾。
黄太守这会儿想杀人!
不过神医孙还不能杀,日后家里这枚珍贵的小蛋还要多多依仗人家治病不是?
审视半天,看这姐弟二人气定神闲的样子,似乎有那么一两分的本事,于是黑着脸让人带沈觅为小蛋诊脉去了。
死马当成活马医,病蛋当成好蛋治。
不成想,沈觅没有开苦涩吧唧的汤药,接连几日为小儿做推拿按摩,肚脐上贴几副膏药,小儿居然大有起色。不再呕吐和泻肚,精神很是见好。
此时巫医依然盛行,唱神跳鬼的就算治了病,也有的大夫不识字,靠的是唱祖上传下来的方子,像沈觅这般识字又有真本事的实在稀少。
黄太守和黄老夫人对待沈觅的态度大为转变。
这不,黄老夫人笑的春风拂面,满头金玉摇来晃去,拉着沈觅的小手连连赞叹,“我青州人杰地灵,什么时候降下了这么个女菩萨?长得好,性子好,医术也好,老身看着真是稀罕呐!”
稀罕的可不止黄老夫人一个!
黄太守双眼放光,很遗憾自己不能去摸一摸那双白净的小手,心里打着小九九:貌美如花的小菩萨自然是要好好供着,最好能供进后院,要能成第二十房小妾就再好不过了。
女人嘛,黄太守很有心得,就要投其所好,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阿远。
跟阿远聊了几句,发现面前这个小小少年谈吐儒雅,便让阿远做赋一首。黄太守原想着黄毛小儿能有什么才华,不过是拉近一下距离罢了。
谁料阿远七步成赋,再七步,又一赋,连做三赋,赋赋有文采,惊艳了众人。
黄太守爱才,不由真生出几分喜爱之心。接下来的日子,不但把二人的厢房换成了府里最好的,还安排了四个婢女日夜服侍。
黄太守的脸就是风向标,府里的人也跟着对姐弟二人多了几分谄媚。
尤其这四个婢女。
这年头做官主要靠推荐,黄太守作为青州太守,任命个小官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阿远七步成赋的事早已在府里传开,能得到太守的青睐,做官就不再是个梦。
阿远不习惯别人伺候,便让婢女离远一点,不要打扰。可总要上饭撤饭端水倒水吧,这四个婢女便借机百般讨好献媚。衣料薄的不能再薄,媚眼抛的漫天飞舞,甚至对阿远上下其手。
阿远苦恼至极!
厌得饭也不敢多吃,水能不要就不要。
待小蛋好了八成,阿远已是瘦了一圈又一圈,沈觅不忍,提出离开太守府。
黄老夫人一百个不愿意,可已进腊月,小蛋也明显好转,强留人家也不好,便早早派人装了两车年货送往沈家,又给了丰厚的赏钱,临走还拉着沈觅的手不断嘱咐:过了年再来给小蛋调养身子。
马车驶出了青州城。
看着阿远狼吞虎咽吞下第六个包子,沈觅叹道:“咱们在太守府住了小半月,虽不是顿顿鱼肉,可也餐餐可口,你怎么跟几天没吃饭似的。”
阿远费力的吞下包子,刚要开口,又使劲猛拍胸口。
“慢点吃,看你噎的难受,”沈觅连忙将水袋递过去。
“阿姐站着说话不腰疼,虽说吃食不错,可每顿饭都有婢女站一旁,我哪里吃得下。”
沈觅打趣他:“你吃你的饭,人家好好站一旁,怎的不行?”
阿远脸一红,“又打趣我,你心里分明是知道的。”
“哦,阿姐知道了,我家阿远过了年就十三岁了,嗯,临街的阿青也是十三岁定的亲事。”
这下阿远连脖子都红了,羞恼道:“怎的又取笑我,阿姐过年就十六了,阿青的两个姐姐可都是十一二岁便定了亲事的,阿姐怎的不急?”
这熊孩子,嘴皮子越来越溜。
沈觅瞥他一记眼刀:“圣人训,不言人隐私,不揭人之短也。”
阿远拿起第七个包子,嬉笑道:“圣人言,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何况阿远知道,阿姐从未觉得没定亲事便是短,我看阿姐乐得自在呢。”
这句话倒是一点没错。
六岁之前的事;沈觅不记得了;不过应该和六岁之后差不多;都是跟着沈父周游各地;采风著书。
这种生活直到沈觅十二岁时才结束;沈觅和沈父到了青州南边的北海郡;这里生活气息浓重,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一时心动便在这里落脚安家。
第二年;沈父又南下采风去了;为照顾阿远;沈觅便决定留下来。
这一住;就是三年。
这时候的大夫稀少;有了疾病大多是忍耐;实在不行了才寻大夫;大夫没有受过正统训练;大多靠祖上传下的方子混口饭吃;拖延了病情又遇上不靠谱的大夫;二合一死亡率怎能不高。
自从沈觅来此;周边的村民从起初的不信任到倚赖,过渡的时间并不长;因为沈觅虽然年龄尚幼;可通身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村间少女;不仅谈吐文雅;还识文断字;再加上沈觅待人和善;医术高超;很快便吃得开了。
一传十;十传百;达官贵人们纷纷也来看诊。
手头越来越宽裕,沈觅盖了几间大房子;又雇了几个老实人平日里看家做工。
阿远进了郡里最好的私塾。
阿远聪慧好学;不管走到哪里;身上总要带着书简;有空就看两眼。
天才加努力;要不然怎会十二岁便能七步成赋呢。
沈觅名声在外不光是医术过人;还因为两世为人的圆滑处事。
沈觅一直给城里几家药铺供着药丸。平日里收集村民采集的药草;时常雇佣手脚麻利的村妇来院子里制药;无形中给了村民们一笔收入。
对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有钱赚是天大的好事;自然对沈觅姐弟多添了几分仰慕。
刚停下马车,平妪便迎了出来,笑道:“姑娘可算是回来了,今日一大早太守府派人送来两车年货,还说姑娘和小郎君快回来了,老妪我盼的眼都直直的,这回一出去这么久,我日日掰着指头数啊,姑娘、郎君快下车歇歇,水都烧好了,姑娘若想沐浴吩咐一声即可,”又对赶车的平叟道:“阿燕让人带口信了,过几天就来看咱俩,快去后院把车卸了,把马喂上。”
平妪一边搀着沈觅往里走,一边唠叨着:“这几日我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了,姑娘可还满意?家里的年货备的差不多了,磨了糕面,只待姑娘回来发话要蒸多少年糕,村东头老李家的大儿子,就是那个给咱家送药草的猎户,前日来了两只山鸡、一块野猪肉,我把野猪肉腌上了,过了年也坏不了,村西头老张家送来半只羊,姑娘记得那老张家么?就是那个屠户,几个月前摔坏了头,眼看着不行了,还是姑娘把他从阎王那里拉回来的;屋后头的小豆子给小郎君送来几只兔子,小小的,好玩着呢,我用玉米皮子编了个篮子放郎君炕上了;还有郡守家的,县里张大户家的。。。。。。”
“嗯,知道了,平妪辛苦了,快去看看平叟吧,你们也是许久未见,我和阿远先洗漱,歇息歇息。”已经到了房门口,沈觅看平妪还没有说完的意思,不得不打断,“下午再蒸些年糕吧,多放枣,仲玉最喜欢吃你做的年糕,我明日赶紧去送些年货,再晚可就真不好意思了。”
“好咧,好咧,我看看那老头子去,阿燕说给我们缝制的新鞋,我去和他说说。”看沈觅夸自己,平妪很是愉悦,转身往后院走去。
姐弟俩相视而笑,平妪实在是聒噪,可心地实实在在的好。
平妪和平叟是对夫妇,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唯一收养的女儿阿燕也几年前嫁到邻县,沈觅见他俩为人实在,手脚又勤快,便雇佣他俩个平日里看家打扫。
平妪热情不假,话也多的很,平叟平日里只知道闷头干活,不爱说话。
按阿远的话说:他家的话都被平妪说完了,平叟自然没的说。
沈觅和阿远各自进屋洗漱一番,小憩一会儿便商量着去送年货。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看了一下这两个章节,有点不满意,所以从新改过,感谢小仙女们的热情厚待,么么哒
☆、救治
这本该是沈父的事,可沈父长年鲜少回家,这等事自然落到沈觅头上,对于这些与人打交道的事沈觅并不头疼,毕竟是两世为人,懂得人情世故,可毕竟没及笄,在世人眼里还是|乳臭未干。
好在这两年声名鹊起,人虽不大,形象却高大了不少。
沈觅一家从外地来,这里没有亲眷,只有沈父几个清水如萍的故交友人,串起门子来倒也简单。
别的门子也就罢了,唯独李郡守一家不能敷衍了事。
李郡守和别家不一样,李仲玉更不一样,便想着第二天去看看,再说都进腊月了还没去拜访也不合适。
天色渐暗,平妪备好了晚饭,有刚出锅的馍馍,烩羊肉炖萝卜,还有新蒸的年糕,都是沈觅爱吃的。
沈觅洗了手准备叫阿远吃饭,却见平妪一溜小跑过来,低声说道:“姑娘,小豆子在院门口,说有急事找你,我问他有何要紧事,他不说,你看—”
沈觅吩咐平妪一会儿把饭端给阿远,自己出去看看。
小豆子和阿远挺熟,可平日里与自己交往并不多,能有什么事?沈觅暗道奇怪。
小豆子一见沈觅出来很是高兴,咧嘴露出歪歪的大板牙,挥着小黑手示意她到跟前,神秘兮兮的说:“小先生,刚才有人给我一块银子,要我叫你出来,说你看了便知。”说罢,指向自己身后。
沈觅眉头一皱,顺着他的手看去。
一个身着蓝袍的男子晃了个影便隐身于树后,旁边还停靠着一辆十分普通的驴车。
尽管那男子戴着笊篱,捂的严严实实,可沈觅一眼就认出那人是谁。
李郡守家的大郎君—李仲贤。
不是沈觅眼神儿好,实在是李仲贤样貌太出色,就算衣着普通又包成这般模样,也难掩其绝世风华,真真儿应了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