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
。
1。15 爱恨入土()
怎么说呢。
知王美人玉殒于黄巾逆贼之手。陛下虽心痛,却豁然释怀。心中唯有痛惜,再无负罪恶感。
而剩下一干人等,亦正如何后所思:皆大欢喜。
董太后得贵子。何皇后除贵母。陛下去心病。而先前急于投靠何氏外戚的文武百官,立刻站直身躯,不偏不倚。
只因蓟王一怒,血流漂橹。何进外强中干,虽豢养死士千余,却被蓟王领百人屠尽。就连门下督郑泰,亦不甘人后。驱车冲杀在前,持铩手刃数人。
《文选·张衡》:“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铩(shā),乃长矛一种,由铍演变而来。跟铍不同在于,铩在刃柄与刀刃之间,加有两端上翘呈锐尖状,兼具格架功能的镡。铩,分长柄、短柄。“长铩”刃长十二寸,镡宽四寸。
铩羽而归之“铩”,便是指此兵刃。
再加何进党羽这几日劾奏蓟王之上疏,皆石沉大海。陛下袒护之心,昭然若揭。胜负未分之时,大将军败相初露。百官焉能此时站队。
智者不为。
西邸。
董太后与陛下,母子相见,各自唏嘘。
“王美人毒发而亡,乃替陛下受过。料想,泉下有知,亦能释怀。”董太后宽慰道。
“母亲言之有理。”陛下以袖拭泪。
董太后又道:“所谓入土为安。王美人葬礼,陛下作何打算?”
“心烦意乱,未能及也。”陛下摇头。
董太后言道:“王美人虽位卑,然却先为陛下生得贵子,今又替陛下而亡。于公于私,皆有大功。当追尊为‘文园贵人’,葬于帝陵。仪比敬、恭二陵,使光禄大夫赵融,持节行司空事奉玺绶,执金吾王斌与河南尹何苗复土。”
文陵,乃陛下为自己修建的皇陵。后世称文昭陵。
今汉初,光武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贵人金印紫绶,但奉禄不过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三等,皆无爵秩,平日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追尊王美人为“文园贵人”,自是“荣宠”。且仪比章帝敬陵、安帝恭陵,亦可称“恩厚”。
陛下这便点头:“还是母亲考虑周全。”
“事不宜迟,当早日入土。”董太后生怕夜长梦多。
“来人。”陛下这便传令。
“老奴在。”这几日寸步不离的张让,趋步入内。
“传令,择日厚葬美人。”
“喏。”张让心领神会。自去传命不提。所谓盖棺定论。王美人暴毙之事,由此,当告一段路。
目视张让离去。董太后又问:“蓟王之事,又当如何?”
“蓟王何事?”陛下反问。
“蓟王披丧送亲,一言不合,险屠何进满门。如今大将军称病不朝,劾奏蓟王之疏,却纷如雨落,积案如山。陛下当作何处?”
无外人在场,陛下无需隐藏,冷声言道:“蓟王当暂避锋芒,归国养病便是。”
“可将诏问罪?”董太后又问。
“何罪之有?”陛下反问:“美人尸骨未寒,大将军却遣人纳妾。绕行四郭,满城皆知。还将朕之吊唁使节,拦在谷门外。条条‘大不敬’之重罪,若论起来,大将军可诛三族否。”
“陛下言之有理。”董太后笑道:“且听闻,大将军在府中豢养死士,多达千人。不臣之心,路人皆知。蓟王不过领王驾百人,前往问罪。何进命人先射,蓟王才怒而杀人。”
“果如母亲所言?”其中细节,陛下这几日过度伤怀,不问政事,焉能得知。
“正是如此。”董太后叹道:“蓟王向来有礼有节。虽怒发冲冠,却未动函园内一兵一卒。足见识大体。”
“得宗室麒麟,如虎添翼。可保皇儿稳坐江山。朕又岂能自断臂膀,降罪蓟王。”陛下道破心声。
陛下虽未言明是哪个皇儿。然董太后却已心知肚明:“正如陛下所言。能掣肘大将军者,唯有蓟王。”
陛下轻轻点头,母子再无言语。
东郭,殖货里。
辅汉大将军府。
刘备回府后,这便着手归国事宜。
幕府由右丞贾诩坐镇。函园督造,自有左丞荀攸承担。军司空田丰,军正沮授,节制五校。蓟国名产船队,月月往返。金水小市,阳港双市,日渐繁荣。洛阳城,勋贵遍地,为刘备赚得足量钱币。西域、陇右、北疆,皆已完成货币更替。“蓟钱”大行其道,已取代两汉五铢。
大汉详实的编户齐民制度,辅以无信不立的信用体系,再加蓟王,百战百胜积累的威信天下。让银行业,提前两千年,介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影响方方方面面。
国家信贷体系的建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让封建时代的顽疾。甚至堪称“毒瘤”之一的“高利盘剥”成为过去。只需是编户,便可从赀库举债。分期付款,利息极低,甚至不计利息。再加上大汉完善而齐备的仓储制度,让趁“天灾人祸”时“囤积居奇”,亦胎死腹中。
蓟王薄赋税,轻徭役。又让“横征暴敛”,不现人间。
再行“高薪养廉”。完善的官吏与监督体制并存。只需帝国根上不坏,礼法道义,“双轨并存”。假以时日,煌煌天汉,自当巨木参天。
左思右想,似无不妥。刘备正欲乘天梯下楼,与诸妃用膳。
不料史涣来报:“主公。”
“何事?”刘备问道。
“……府外停有一婚车。”史涣似难以启齿:“驾车老翁言道,乃为蓟王送亲。”
“咦?”刘备一愣。话说孤王刚给大将军“披丧送亲”。难不成,何进胆大包天,竟敢在孤面前班门弄斧:“可是何府奴童仆。”
“并无旁人,亦无送亲队伍。”史涣答曰:“只有一车。”
“坏了。”刘备心中一动:“可是那日,我等所劫?”
“正是。”史涣言道:“那日主公闭气坠马,我们只顾离去。却将婚车遗在何府门外。何进亦未曾纳入。只推说,不敢收蓟王大礼。便拒之门外。婚车无奈,只得调头驶来东郭,停在府前。”
“……”刘备一声长叹。
《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只顾一时快活,怒而杀人。未曾善后,埋下了这颗地雷。
所谓红颜祸水。不正,如此这般。
“人在何处?”
“人在车内。”
“且,让公业出府一探。”刘备稳妥起见。
“喏。”史涣这便领命而去。
1。16 嫁祸江东()
郑泰领命出府。果见一辆婚车,停在门前里道。
想必来时已久。周围聚着不少看热闹的路人。殖货里本就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之地。独独一辆披红挂绿的婚车,停在辅汉大将军府前,又如何能不引人瞩目。
郑泰不敢怠慢。这便肃容近前,隔帘问道:“蓟王门下督郑泰,敢问帘后是谁家女子。”
“民女杜氏。”车内女子自帘后柔声答道。只因未入门,礼未成。女子才自称“女”,而非“妇”。
“所为何来?”郑泰再问。
“迎亲当日被王上所掠。今大将军不纳,家中兄弟不容,走投无路,来投王上门下。”女子道出原委。
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婚车无端被劫,累及大将军何进险遭灭门之祸。红颜祸水,娘家又如何肯纳!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若惹恼了大将军何进,杜氏灭门也。于是,娘家自也回不去了。
趋利避祸,人之常情。郑泰心中暗叹,却不露痕迹:“如此,姑子且稍候,待某回禀主公,再做定夺。”
《乐府诗集·欢好曲》:“淑女总角时,唤作小姑子。”时下,一般人家,未出嫁的女子,唤做“姑子”。
郑泰这便回府通禀。入前院,路遇右丞相问,遂实言相告。
贾诩言道:“所谓红颜祸水。此乃大将军‘嫁祸之计’也。”
郑泰忙问:“右丞何出此言?”
“王美人尸骨未寒,大将军遣人纳妾。此乃大不敬之罪也。正因如此,我主才披丧送亲,府前问罪。何进理亏,故不敢纳此女。然若被我主所纳,便落人口实。或言之:‘蓟王非代主问罪,而为夺人所爱也’。”
“原来如此。”郑泰幡然醒悟:“若放此女入府,我主先前行事,便会造人诟病。”
“然也。”贾诩笑道。
“这可如何是好。”郑泰一时进退两难。
贾诩言道:“速去通禀,且看主公如何定夺。”
“喏。”也只能如此了。
事不宜迟,郑泰这便快步奔赴中庭。
目送郑泰离去,贾诩羽扇轻摇,眼中尽是深意。卑不谋尊。出谋而不划策,乃人臣之道也。
幕府中庭大堂。
听完郑泰所言,刘备轻轻颔首:“此事因我而起。累及杜氏女,无家可归。若不纳,是为不义也。”
郑泰点头道:“主公言之有理,然……”
“公业有话直说。”
“右丞言,此乃大将军何进,‘嫁祸’之计。”
略作思量,刘备便领悟:“所谓‘三人成市虎’。若纳此女,必被人诟病。”
“正是如此。”郑泰答曰。
“然‘道之所在,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大将军何必难为一女子。”刘备言道:“孤当亲出相迎。”
“喏。”郑泰再拜起身。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在时人,尤其是豪杰看来,可比肩“不忠”。皆是大逆不道。
故,虽明知大将军何进“嫁祸”,刘备亦需接纳。不纳,便是不义。
见刘备亲出,路人纷纷行礼,口呼:“拜见王上。”
“诸位免礼。”
刘备迈步走到车前,以礼相待。起身后,又朗声道:“夫人,且随我入府。”
此话一出,满街惊呼。刘备称“夫人”,岂是小妾可比。
车内杜氏更是喜极而泣。身逢大难,无家可归。进退失据,惶惶不可终日。不料否极泰来,竟被蓟王纳为夫人。
见蓟王亲自牵马入府,围观人群各自嗟叹。
何为英雄?敢为人先。
敢为常人不敢为,能守常人不能守。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凡遇男女事,最怕遮掩。遮丑,遮丑,丑事才需掩。所谓君子坦荡荡。无事不可对人言。刘备话不多说,直接牵马入府。便胜在一个“磊落”。大将军不纳,娘家不容,蓟王堂而纳之。
心有所想,身有所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便是大丈夫也。
话说。刘备与杜氏素未谋面。二话不说,便纳入府中。饶是门下督郑泰等人,亦钦佩不已。主公一世人杰。我等拍马不及也。
入府后,刘备命婢女前来相迎。又传语左右,以夫人之礼待之。
民谚曰:“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待女婢掀帘,扶杜氏下车。
竟一时艳光四射。
众府臣急忙垂目行礼,不敢平视。
刘备见有异色,心中一动。莫非是“杜夫人”?
这便请入中庭。与诸妃相见。
“公业,且送一份聘资与杜家。”贾诩笑道。刘备所为,自不出右丞所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