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元帅贺龙-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南地区的军队驻在湖南境内,使湖南当局忧心忡仲。湖南督军赵恒惕有碍于广州政府北伐大业,表面敷衍,实则大加防范。湖南各处地方势力则极力抵制,甚至刀兵相见。贺龙率部进入津、港时,追州镇守使唐荣阳即以其全部兵力远出拦阻,但被贺龙所败。12月2日,贺龙占领治州。此时,他的部队已有了很大发展,从原来的三个团扩大到了十个团,人多势众。1925年2月,贺龙被委任为建国第一师师长,授中将军衔。

  然而,到了3月份,孙中山在北平病逝。形势很快出现了变化,赵恒惕不再敷衍广州政府。他操纵省议会,通过了武力驱除建国川军出湘案,并发出最后通谍,限令建国川军在两个星期内离开湖南。

  熊克武在常德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建国川军的行动。会上意见不一。熊克武力生按广州政府胡汉民来电精神,将建国川军开赴广东。会议未能形成决议。

  3月下旬,熊克武来潜州,动员贺龙率部与其同往广东。

  对于这位老同盟会员,贺龙历来十分尊敬,但这次却对熊克武去广州的决定持反对态度。贺龙认为,孙中山逝世后,国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广州军政府内部矛盾突出,代理大元帅职务的胡汉民与国民党元老派结盟,力图继承孙中山的遗产;西南军阀后继尧,以副元帅身份,派人在广州活动,企图争夺大元帅的位置;驻广东的阈、滇、黔军队将领,也想乘矾扩大各自的权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川军再去广东,不仅会增加革命阵营内部矛盾,且有可能被别人所吞并,部队存亡很难预料,这对继续完成革命大业无益。何况,自己的部队入川三载,连年征战,损失不小,直到移驻津澧,经他励精图治,整军经武,部队面目才为之一新。他的部下大都是湘西人,听说可能开赴广东,有人已泣涕请命留守本土,如果冒然行事,部队可能分裂。对于熊克武说的,他去广州是要“联络旧同志,组织新政府”更不敢苟同。对此,贺龙这样说:

  “熊克武曾两次来澧州找我。第二次来的时候,他提出要去‘联络旧同志,组织新政府’。我和严仁珊说,‘联络旧同志’,是什么同志?‘组织新政府’,又是什么政府?北京政府是反动政府,广东政府是革命政府,如果再组政府,是属广东政府,还是隶属哪里?我不同意熊克武的意见,并通过严仁珊,要熊克武解释这个问题,从此,我和能克武往来就少了。”

  贺龙还告诉熊克武,自民国五年讨伐袁世凯以来,我就是遵照孙中山的主义干的,几经挫折,几番再起。这次不去广东,就是不能背叛主义,以免将来背上不义之名。

  熊克武说服不了贺龙,率扬子模等部离湘而去。谁知,他一到广东,便被蒋介石以“叛国”罪,囚禁于虎门。入粤的西南建国军或被缴械,或被收编、遣散,从此烟消云散。陆军上将汤子模亦被其部下罗瑾光打死。看来,贺龙确有几分先见之明。消息传来,贺龙叹息说:“熊镜公不明政局也。”

  不过,对于这位熊镜公,贺龙还是深记于心的。1950年,成都解放以后,贺龙专程登门拜访这位老上司。熊克武自广州被囚之后,一直拒绝出任蒋介石给他的任何职务,闲居成都。蒋介石逃离大陆前,考虑到熊在西南的影响,派人拉他去台湾,遭熊严辞拒绝。这次。贺龙来访,熊克武惊喜交加,甚感意外。贺龙见他布鞋长衫,居室简朴,甚为钦佩,热情邀请熊克武出来为人民服务。熊克武说:“我年老力衰,思想陈旧,恐怕跟不上形势。”贺龙一再动员,希望他在建设新中国、新四川上出力,做一个革命老人。熊克武终于被贺龙的真诚所动,接受了邀请。贺龙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极力推举熊克武。他说,熊锦公“一贯不满蒋,向来生活上较严肃”,“不贪污,不置私户”,“是较正派的人物”“他表示拥护共同纲领,拥护毛主席,今后愿在毛主席领导下尽自己一分力量”,建议委以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同意了贺龙的建议。

  贺龙来去广东,却也面临危险局面。赵恒惕调动湘军三个师开抵益阳,进逼常德,威胁律遭。强敌当前,是战,是和?是留?是撒?怎样抉择,关系到贺龙这个师的存亡。思之再三,贺龙认为:从当前情况看,战为下策。双方兵力悬殊,我处于劣势,战必败。求和备战,是为上策。他一面布置兵力,严密戒备,一面发表留湘通电,阐述留湘缘由。他说:

  “去岁追随熊镜公北伐,假道湘中,从师转战,负管前驱,行战弥月,始达津澧。”但“半载屯兵,毫无进展。北伐之事无期,桑梓之祸愈炽。报国既难如愿,害民尤所痛心。午夜滂径,忧心如焚,不得已,勉循部属之请,实行还湘,保卫桑梓。”

  贺龙是在告诉赵恒惕及全省各界人士,我本湘军,奉命援川,北伐未战,归还桑梓,此乃名正言顺,合情合理也。为了使赵恒惕放心,贺龙又发了第二次通电,宣称:

  “自今日始,无论何人,倘有勾结奸人,以反抗我政府,扰害我人民者,即是香湘三千万人之公敌。”

  公开表明了支持省府当局态度。

  贺龙又派出参谋马忠岳赴长沙,疏通省议会,并请省府书记长官、桑植籍好友陈伯陶及湘西在长沙请名流鼎力相助。省会有不少政界要人与贺龙相识,主张接纳贺龙,并有人出面推荐贺龙任港州镇守使。这样,便给赵恒惕出了道难题:湘人还湘,无可指责;政要面子,难以驳回,况且,他的嫡系部队贺耀祖、刘(钅刑)、叶开差三个师,正在流水流域与老对头蔡矩献作战,没有足够的力量吃掉贺龙。赵恒惕权衡利弊,觉得从目前情况看,用灌水把贺龙围起来,不让其四处扩张,也算得上是一着棋,这样,既可以稳住贺龙,又能在湖南各界政要之中显示自己的辖达大度,以收买人心。于是,他顺水推舟,于4月15日,以湖南省政府名义委任时年二十九岁的贺龙为澧州镇守使。

  但是,老好巨滑的赵恒惕,对贺龙心存戒心。他指派一位叫熊贡卿的省议员作为省府代表,长驻澧州,监视贺龙。这个熊贡卿,到了1933年,乘红军处境窘迫之际,到湘鄂边说降,被贺龙处决。谁知,到了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此事竟成了贺龙的一大“罪状”,酿成一起骇人听闻的大冤案。此乃后话。

  年轻的贺龙,穿过一条条夹缝,从营长当到了镇守使,历程之艰辛已见一斑。可以这样说,在这一历史阶段,贺龙饱尝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政治风云中的酸甜苦辣,但也显示了他那敏锐的政治嗅觉、高妙的策略手段。这一段非同寻常的奇特经历,将年青的贺龙锤炼成了政治上成熟的将领,可以在更大的暴风雨中搏击翱翔了。

  ………………………………………………

  




 

5、元帅追随孙中山讨袁护法,柏林弹雨,最后有了疑
问:“孙中山是个伟人,可是,他依靠的是军阀队伍,
早晚靠不住。”

  我们的元帅在1920年对人说:“我很想见到孙中山。别人说他是孙大炮,我看,中国就需要这样的大炮,满清政府怕他,北洋军阀怕他,就因为这门大炮有威力。他把四万万同胞鼓吹起来,这威力得了吗?”

  他佩服孙中山,能用他的主义把被奴役、被压迫的中国人民唤醒,起来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作斗争。他自己就是被孙中山的主张鼓吹起来,参加中华革命党的。

  1914年,孙中山发出了“讨袁告示”,中华革命党在各地建立了支部,组织武装讨袁。贺龙起而响应,先是与陈图南、谷绩廷一起领导了湘西暴动,后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拉起了一支农民武装,打出了讨袁护国的旗帜;1917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发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护法战争,贺龙起而参加。他万万没有想到,会被同样打着护法军旗号的上司所吞并,还把他投入了牢狱。虽然,他对此无法理解,忿忿不平,极为不满,他却对父亲贺士道说,这几年,才明白了为救中国拖队伍的道理,不能半途而废,不管张溶川是什么角色,也不能因为他而放弃孙中山的主张。两把菜刀起家之后,他既不去找张溶川算旧帐,也不自立为王,走其他的路,仍然按孙中山的电令,带着刚组织起来的十八个青年,涉澧水自动援鄂护法,在荆江两岸投入生死搏斗。在松滋,由于侦察不周,被北洋军包围。他带着队伍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一次便牺牲了九个人,他自己也差点没了性命。

  1921年,石青阳路过湘西,借兵讨贼。陈渠珍推荐了贺龙。

  石青阳,四川南里人,曾赴日留学,1906年加人同盟会。“一次革命”时,率部苦战于武胜、合川之间,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回国后,参加四川的护国战争。是川军中有名的将领。但是,此人出尔反尔,在护法战争中,孙中山任命同盟会员熊克武为四川督军,统一四川,招致了川军其他派系的忌恨。他们联合滇、黔客军,发动了“倒熊”战争。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石青阳倒戈,参加“倒熊”行列,进攻熊克武,使护法军腹背受敌。局势急转直下,四川护法战争出现了曲折。因此,这次石青阳来借兵,有人估计,贺龙是不会随其入川的。谁知,贺龙欣然同意了陈渠珍的推荐,使不少人迷惑不解。贺龙后来回答说:“石青阳过去倒熊,挨了孙中山的批评。他这次是奉孙中山的命令回来的。要不是孙中山的意见,我就不干了。”

  原来如此!他同意入川,意在追随孙中山。

  1922年夏,在川东酉阳县的龙潭,石青阳向前来开会的四川将领介绍说:“你们看,我请来湖南的一条龙,才二十来岁。”贺龙赶忙欠身向川中诸将见礼。那时,他是很高兴的。以为从此便可和川中诸将共同讨贼,推行孙中山倡导的革命了。然而,中国的事情颇难预料。这些拥兵自重的权贵,今天与你联手,明天就可能翻脸。战端一开,贺龙随石青阳攻克川东重镇涪陵。他被任命为川东边防军警卫旅长,担任长江上游防务。

  涪陵,是川东和黔北的水陆交通枢纽。有谚语云:“守住渝涪万,四川占一半”。渝、万乃重庆和万县也,涪,即涪陵,可见此地之重要。正因为如此,贺龙驻防涪陵,引起了原黔军旅长周西成的嫉妒,借端向贺旅驻扎在火神庙的一个连发动了突然袭击,企图缴贺旅的枪。双方发生了巷战。贺龙亲率一个排从南门突围,留在城内的两个排被打散。贺龙十分恼火。当时,讨贼军正同四川军阀杨森、刘湘兵戎对垒,如果动武,势必影响大局。他强压怒火,一面致电石青阳,指出:“此次周西成无端横暴,予人难堪”,“龙仍安缄默,以顾本军名誉。请诸公明察,谅不至为周电所迷惑。尚乞力主公道。”一面率部移往彭水,和周西成脱离接触。事情就这样了结了。

  1923年6月,孙中山委任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并训令说:“仰该总司令等迅率所部,扫清残寇,奠定川局,然后会师东下,申讨国贼”。贺龙和汤子模旅奉命围攻杨森占据的重庆。在浮图关展开了激战。贺龙身先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