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望与图腾-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华常用当地佳酿“润泉涌”招待他。刘伶尝遍各地名酒,感觉此地之酒最为香醇,又有挚友相伴,于是乐不思蜀,终老徐水。

    张华在村前择地厚葬了刘伶。后来,赵王伦谋废贾后,张华不从,被杀,死后葬于遂城西,村子因名“张华村”。

    南宋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往元大都途中经过徐水时,曾作《遂城道中》一诗,有“冷烟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阳一点村”之句,这“千家冢”之中就有刘伶墓,那“一点村”之中也应有张华村吧。

    清代微服私访的乾隆为此地美景所动,欣然提笔,写下《安肃道中》:“菜畦果圃连溪坞,瀑水东流一带斜。怪底山川饶秀色,村名犹自号张华。”

    戴总讲的“竹林七贤”的故事让官军平和覃邓六听得入醉入痴。覃邓六问道:

    “田总,这些该不会是你们编的吧?”

    “编?覃主任,你也太高看我们了,我们编得出来吗?这些有的是有史料记载的,有的是传说下来的。”田理麦说道。

    “田总,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要来施工现场走一遍,但却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这些故事,不过,自己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些,今后,我还得下一番功夫。”官军平说道。

    “田总,有了这个故事,这里卖酒肯定好卖。”覃邓六说道。

    “覃主任,你不要老是记着你村里的那点事,刚才我们只谈文化,不谈钱。”田理麦笑着说道。

    戴总笑了笑对覃邓六说道:

    “覃主任,你知道吗?我们田总是大手笔用文化赚钱,小处他是不会与你谈赚钱的!”

    四人过了那“酒德为上”亭,接着又进了另一个亭,亭的扁额上题:共饮亭。

    而让人奇怪地是,亭的两边进出口塑有群猪,进口一边有两头猪,出口一边是一头母猪带着几只小猪。

    很显然,覃邓六不解其意,用疑惑的眼光看着田理麦。

    田理麦笑笑,说道:

    “覃主任,这是共饮亭,或许你会认为谁会与猪共饮美酒?但恰恰就有这样的人。戴总,还是请你讲讲如何?”

    戴总也笑了笑,说道:

    “田总,今天,我已经成了导游了!”

    田理麦说道:

    “你是建设景区的,如果你都讲不出来,那也就建设不出来!”

    戴总笑了笑:

    “那我就继续讲一讲!其实,这‘共饮亭’与‘竹林七贤’也是有关系的。”

    田理麦说道:

    “别磨蹭了,快讲吧!”

    于是,戴总笑着说道:

    “这位‘竹林七贤’也是一位奇葩,他叫阮咸。”

    戴总接着讲起了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见《晋书》本传),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

    他与阮籍一样放达任诞,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这在当时是不为礼教所容的。

    后来婢女走了,阮咸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为世所讥。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友知交弦歌酣饮。
………………………………

第五五0章 百家竹林竹文化与乐伯亭(二)

    有一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当时有一大群猪走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他一面饮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乐乎。于是“与豕同饮“就传为笑话。

    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他曾与荀勖讨论音律,荀勖自认为远不及阮咸,便极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贬为始平太守。阮咸还有著作《律议》传世。

    戴总讲完了,田理麦说道:

    “这个百家竹林景区,有许多的文化可以放进来,但是毕竟要去去糟粕,选择精华。

    “可以说,竹子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的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

    “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戴总看着田理麦说道:

    “田总,我们往前面走吧。”

    田理麦笑了笑说道:

    “戴总,你是要我去乐伯亭看诗吧!?”

    覃邓六说道:

    “田总,乐伯亭建得好,乐伯就是乐学注老师,他可是我们武陵山的大诗人,我们从小看过沈从文的小说,读诗就读李白、杜甫和乐学注的诗,李白、杜甫的诗读起来好,但我们感觉乐学注的诗就好象写的是我们对门山上的太阳,照亮了我们的心!”

    田理麦笑了笑,问道:

    “乐伯的诗你能背几首?”

    覃邓六说道:

    “田总,我们现在是在竹林里,我们要背就背乐伯咏竹的诗!”

    田理麦看了看官军平和戴总,笑着说道:“好啊,既然覃主任有此雅兴,那我们每人就背背乐伯的诗。”

    “总把清光辉日月,长将幽趣伴春秋。人间只为风尘老,难比虚心无白头。”

    不待田理麦话落,覃邓六随即背道。

    覃邓六背完,田理麦说道:

    “好诗,真正好诗,我每次读乐伯的诗都让自己心里亮堂,‘总把清光辉日月’,‘人间只为风尘老,难比虚心无白头’,我们每一个人能做到吗,竹是‘虚心无白头’!”

    “一任春花着意开,凭他细柳拂池台。淇园只合苍松趣,不用东风费剪裁。”

    田理麦的话刚说完,覃邓六又背了一首。

    田理麦笑着说道:

    “覃主任,乐伯的诗我们都是能够背几首的。你别认为我们只记得李白、杜甫的。”随即田理麦随口背诵了一首:

    “雪姿潇洒自轩昂,琼节风敲鸣玉珰。更有红梅添意趣,斜枝穿翠出高墙。”

    见田理麦和覃邓六两人在背诵乐学注的诗,戴总说道:

    “建造乐伯亭时,我看过关于乐学注的介绍,这位乐老先生,生于1923年,卒于2013年。青中年时期,执教高中数理文史及化工技术工作多年。

    “精于古现代汉语,幼承家学,并得名师培养。经史子集,博览群书。年十八,即喜作诗,作品除部分现代诗外,以仿唐人近体诗格律为多;亦间调寄旧词,填写新声。

    “作品发表于全国各种书刊,并被收入《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中华诗词总汇·当代卷》、《中华诗词年鉴》等二十余种大型诗词选编中。

    “著有《鉴心诗草》、《怀古诗集》、《夷淡轩词》等诗词集。摘抄诗稿二百余首,曾经为台湾读者出版《鉴心诗草》第一集。名入《中国诗词著作家辞典》、《中国诗词家大辞典》等十余种辞书中。”

    听了戴总的介绍,田理麦说道:

    “戴总,你这位建造大师,要难住你真的很难,你知识真的渊博,不过,你能记得乐伯的诗吗?”

    戴总随即背诵了乐伯的《咏竹之五》:

    “探看何须问主人,高标超逸自为邻。流连不与争名士,堪笑风骚题凤宾。”

    田理麦笑道:“戴总,你这位建造大师,也已经快成文学大师了。”

    一直在旁没有说话的官军平,此时说道:

    “乐老先生的诗,小时候我也读过,也记得几首。”

    官军平接着便背诵了乐学注四首都是《咏竹》的诗:

    “苞木冥冥万个姿,风情微拂过云迟。参差错落藤缘挂,散影斜阳入小诗。”

    “群花无迹雪霜天,独伴梅芳除旧年。四季由来多意趣,宜风宜雨更宜烟。”

    “萧飒秋风节更张,清枝露滴晚窗凉。婆娑影弄疏梢月,照见东篱郁菊香。”

    “报与东皇岂自夸,非关朴樕负春华。奋为筠箭励坚节,不向庭前怨落花。”

    见官军平连着背了四首,田理麦说道:

    “我们不要在这里背乐伯的诗了,去看看乐伯亭吧!”

    四人走进乐伯亭里,见几位工人正装裱装乐老先生的诗,便一件一件看了起来。第一幅:

    “修丛林下自清幽,亮节常邀高士游。放浪七贤谁诋訾?千秋依旧许风流。”

    第二幅:

    “一林莫谓碧无情,蝉唱缘随高节清。嘶断幽丛秋老去,青青依旧励坚贞。”

    第三幅:

    “笼烟小径走渔樵,好鸟殷勤百啭娇。趣入幽篁缘自在,清吟独坐莫相邀。”

    第四幅:

    “应为衿式不諠兮,清节斐然君子奇。寄语风骚欲觅处,高瞻淇澳自猗猗。”

    第五幅:

    “舜时名美玉参差,吹彻湘灵幽怨时。听到声声凄咽处,苍梧云锁泪痕枝。”

    第六幅:

    “簌簌时闻解箨勤,龙雏奋起拂长云。虚心一样矜寒节,啸雨吟风自乐群。”

    第七幅:

    “烦暑难消势蕴隆,好依林下纳凉风。幽清更胜浮瓜趣,伴到斜阳待月融。”

    第八幅:

    “梧桐一叶下秋清,无处纷纷更向荣。只此绿荫凉暗度,林风瑟瑟总关情。”

    第九幅:

    “清光一夜化琼枝,好咏春城白雪词。未许骄阳收拾尽,猗猗高拂冻云痴。”

    第十幅:

    “岁寒依旧一林青,也不争荣也不零。报与松梅甘澹泊,虚心好自息心铭。”

    第十一幅:

    “朔风午夜振疏棂,敲碎冰枝梦不成。起看墙头梢上月,离离残雪几竿青。”

    第十二幅:

    “清奇高节岂寻常,不侍东风上玉堂。片月邀来林下醉,一篱好待菊英香。凌寒独伴苍龙舞,映雪方怜红粉妆。岁岁年年依旧绿,清光无限自徜徉。”

    第十三幅:

    “何须林下怨知稀,莫教龙钟与世违。春候不疏桃李艳,夏炎好荫院庭晖。菊残应惋众芳歇,梅绽宜邀群鹤飞。暑往寒来凭自在,清风明月任依依。”

    第十四幅:

    “如斯苞矣足丰盈,云梦潇湘处处情。睢苑气凌彭泽醉,秦中风拂渭川清。破愁好听秋蝉唳,奏管欣飞龙笛声。高节谁堪林下士,嵇生留待着青睛。”

    第十五幅:

    “萧骚不类凡林响,声入清斋好咏诗。趣伴幽禽鸣上下,闲来翠蝶舞参差。景明叶衬青尤润,雨霁窗嵌绿益滋,雅兴常将邀小酌,南窗轻睡夕阳迟。”

    田理麦看完十五幅正在裱装的诗,想了想说道:

    “要是能够将乐伯学生的诗也配几幅就好了!”

    戴总说道:

    “田总,我这里找了两首,不知行与不行?先前我给王总看,他说要你定!”

    戴总边说就拿出一个小本子来翻开递了过去。

    田理麦一看第一首是熊茗生的《咏竹》:

    “身高节亮叶青青,大度虚心雨雪经,九亿雷霆仍无惧,生生不息万千龄。”

    第二首是杨懋之的《咏竹》:

    “淇园摇影翠,劲节向天升。宁折不低首,虚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