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既定计划,既然进了洛阳,元明修就该称帝了——如果能顺利占据洛阳的话。占领洛阳,首要占领皇城。
占领皇城,首要是废除新君的合法性。
昭询在孝昌元年正月二十七日登基称帝。
太后花了足足半个月功夫才把昭询扶上位,是所有人始料未及。南平王的血统太远是阻力之一,之二是南平王不在京中,之三是南平王世子不握有兵权——虽然昭诩对羽林卫的掌控力仍让人心生忌惮。
幸而一众宗室王虽然碰过头,仍各有各的心思,太后方才能够合纵连横。待他们回过味来,昭询已经坐到显阳殿里。
这时候悔之晚矣——好在他们还有第二个选择。
孝昌元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元明炬猝不及防被拿下。次日,洛阳城破——孝昌元年自此而终。
昭询甚至还来不及建立自己的年号。
后来洛阳人想起这一天,大约是官道上密集的马蹄声,飞扬的尘土,与蓝得不像话的天空。而嘉敏抬头的时候,看到天空裂开,黏稠的血滴下来。
过于浓烈的色泽让人眼盲。
她得到消息已经不算晚——谁也想不到元明修过了荥阳就一马平川,根本不用攻城就被迎了进来。
洛阳已经百年没有这样惊过。
她之前囤积粮草与药材,调部曲守王府,都不过是防备城中骚乱。而城中骚乱到昭诩迎亲那晚的规模已经是极限——谁知是大军进城。嘉敏虽然没有更详细的消息,但是这时候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城破了,我们得出城去躲躲。”嘉敏对嘉言说,“母亲和三郎,还有哥哥如今都在宫里,也不知道有没有得到消息,你带人去接应母亲。”
她隐约听说了吴主派人护送元明修进京、为天子复仇的事,却不像昭诩、萧南那样对人数、将领都一清二楚。破城的过程也是众口纷纭,没有人说得清楚具体过程——这时候都不是细问的时候。
没有几万兵马,元明修敢大摇大摆进洛阳城来?大多数人都这样想。
破城这个消息对嘉言的冲击比嘉敏来得大——在她眼里,父亲和兄长在战场上几近于无所不能,怎么竟然会……破城?
她脑子里乱成了一团浆糊,脱口问:“哥哥——哥哥呢?”
“哥哥在宫里,”嘉敏耐心地重复了一次,“哥哥不赞成三郎登基,被太后剥夺了职权,软禁在宫里。”
三郎南面称帝她是知道的。虽然当时也目瞪口呆——说起来也不久,就在三天前。幸而身为女眷,并无需进宫朝拜新天子。别说昭诩了,她也不愿意。先帝不明不白的死给她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
而之前都以为尘埃落定的新君竟然是个公主更是让她无言以对。姨母是失心疯了么,如何做出这等荒唐事来。
她猜想太后不过是仓促间想让公主先占据大位,之后再徐徐图之。然后呢,然后到公主身份再瞒不住的时候,她是让她无声无息地死亡,就和她的父亲母亲一样,还是只剥夺她的身份,交给亲信——比如她的母亲抚养?
作为……太后最亲近、最疼爱的晚辈之一,嘉言在这两个月里无数次不寒而栗。
如今再听到太后竟然丧心病狂地软禁她的哥哥——她一直当这些日子哥哥忙,还抱怨过哥哥如今都不着家了,不知道外头是不是养了个外室呢,被阿姐掌嘴——嘉言这时候腿一软:“那、那我们眼下怎么办?”
“你带五十人进宫去接母亲和三郎,把哥哥放出来……兴许他已经出来了,那就都听哥哥的。不要恋战。我让安平领四百人在上安门接应你们。”嘉敏道,“我带表嫂、五娘和谢姐姐出城。东郊咱们有个庄子,上年你去过的——还记得么。那里偏僻,知道的人不多。咱们就在那里汇合。”
“抄小路,别让人截了道!”
嘉敏说一句,嘉言应一句,那些话都是清楚的,记下来就只有“找母亲和三郎”、“听哥哥的”,“东郊的庄子”。
最后嘉敏推了她一把:“走!”
嘉言在应了一声,走几步有回头,可怜兮兮地与嘉敏说:“阿姐,你可一定要来啊!”
嘉敏:……
“快去!”嘉敏喝了一声。
嘉言这才走了。
她并不知道自己最后说的那句话有多重要。
——那之后的天各一方,要多少勇气、多少信心,才能支撑她们再回到这里,回到最初离别的地方。所有的离别都是这样,以为不过几个时辰,几天,几个月,到回首时候才知道,每一场离别都是生死。
纵庭树还在,人面已非。
打发走嘉言,再打发曲莲和甘草一个去世安苑找袁氏,一个去玉笙居通知嘉媛。她带半夏去见谢云然。谢云然身孕已经快七个月了,昭诩被软禁和昭诩登基称帝两件事都死死瞒住了她。不然,以谢云然的敏锐,迟早会察觉。这当口却如何与她说?如果她问,洛阳城怎么会破,昭诩人呢?
如果昭诩当初肯跟她回府就好了,嘉敏简直怨念。然而当时不会料到昭询登基这样一波三折,更想不到会有元明修横地杀出来。元明修进京,别人可以不走,元明修也不会一家一家杀过去,但是昭询非走不可。
元明修打的是为天子复仇的旗号,太后的下场——嘉敏可不敢想。太后完了,王妃呢?谁会相信王妃清白无辜?
王妃完了,还能留着他们兄妹下酒么?
然而这些话,都不能和谢云然说。如今外头定然乱得很,大军进京,没有不杀人的。即便把谢云然拘在车里,她也不是聋子。
嘉敏思来想去,至少须得说一半的实话——
天气好,谢云然在院子里走走,一抬头就看到嘉敏,不由露出笑容来,往日嘉敏便是来看她,也到午时或者晚上,大清早的,她可没这功夫。
一时笑道:“三娘今儿怎么得闲?”
嘉敏笑不出来,往左右看了一眼。谢云然身边只有四月和七月,都是可信的——也是必须带走的人。
便说道:“城里起了乱子,哥哥让咱们先出城去躲躲。”
“出城?”谢云然吃了一惊,脸色就变了。她虽然不曾掌过家,心思却极细,嘉敏前些日子的准备她虽然不曾目睹,却都听在耳朵里,知道便是城中有乱,也是无妨的——不然三娘早把她送回谢家了。
怎么就到了要出城的地步?
这时候想起有半个月没有见过昭诩了。她知道昭诩忙,忙起来回不了家也是有的。一天两天……但是半个月,从未有过。她原想过要问三娘,又怕三娘笑话她。这时候顾不得了,扯住嘉敏的袖子厉声问:“你哥哥人呢?”
“在宫里!”嘉敏脱口道,“是任九哥哥来传的话!”
“三娘你莫骗我,城、城里动乱,你哥哥怎么会在宫里——”谢云然脸色一白,豆大的汗珠登时就落了下来。
“姑娘、姑娘!”四月叫了起来。
“谢姐姐!”嘉敏的脸色也开始发白,真是怕什么偏来什么,“来人、来人啊!”她也叫了起来,院子里有人开始奔跑。
一场兵荒马乱的序幕——
天〃√ ̄迹〃√ ̄社〃√ ̄区〃√ ̄小〃√ ̄说〃√ ̄下〃√ ̄载〃√ ̄网
第378章皇宫
嘉言心里虽然慌张,毕竟这还是她从小长大的洛阳。从南平王府到皇城,是她这辈子走过最多的路,没有之一。虽然素日坐车走的官道,但是她也是打小淘气过来,远路近路自然摸得门清。
街面上还没有开始乱,有妇人挑着担子带着孩子赶路,孩子一蹦一跳地,担子上青菜叶上挂着水珠。
太阳慢悠悠往头顶赶。
嘉言也不知道嘉敏哪里得来的消息——当然阿姐不会骗她。她心里还是乱,不知道姨母和母亲是不是已经得了消息,还有哥哥……最好她们已经得了消息,哥哥已经被放出来——那就不是这般光景了。
破城。
洛阳这么坚固的城,怎么会破?她不知道。那该有多少兵马啊,她想不出来。那该是如传说中的蝗虫一般,铺天盖地地往城墙上爬,箭射完一轮又一轮……人一层一层往下掉,又一层一层往上爬。
阿姐说不要恋战,应该是说给哥哥听的,她想。淡金色的阳光照在睫毛上,折射成七彩的小球,她有一点点恍惚。
嘉言还只是慌张,王妃眼下是六神无主。她已经得到了消息——有守城的将领飞驰入宫,报告城门失守的消息。
但是这当口,太后不见了。
更可怕的是,据阿朱、阿碧反馈,四天前昭询登基之后,太后就不见了。王妃气得要发疯——也许是恐惧得!这近三个月来,宫里上上下下都是她打理,忙得脚不点地,阿姐呆着就好,还能不见?
整个宫里都几乎被翻了过来。
更多的消息在她面前汇聚。太后不对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约是从十一月下旬开始就不断地、不断地像在躲避什么。昭阳殿里这么多屋子,太后换了一间又一间,不许点灯,也不许任何人进去。
除了……郑侍中。
太后像是起过意想要去瑶光寺礼佛,但是最终没有去成。也许是因为嗣君的事走不开。
“郑三人呢?”王妃口不择言,都懒得称官号了。
“不、不知道。”底下人都这样回答。要仔细追究起,郑三不见也有三四天了。王妃惊得面如死色,几乎是瘫倒在地。
完了……这下真完了。
到嘉言如旋风一般卷进来,王妃方才又稍稍醒过神来:“出城?”出城避避是个好办法,王妃挣扎着要起来,又跌坐回去,“你姨母她、她不见了!”她抓住女儿的手,仿佛抓住救命的稻草。
嘉言也是一惊:太后不见了?她这时候才意识到嘉敏再三吩咐她把王妃和弟弟带出来,却只字不提太后。也许阿姐对太后软禁哥哥,心里怨恨?她心里闪过这个念头,然后立刻抓住了它:“哥哥!”
“什么?”
“把哥哥放出来!”嘉言叫道。
王妃这才如梦初醒:昭诩……是、是该把昭诩放出来。奇怪,城怎么这么快就破了,元明炬人呢?这时候是来不及多想,一迭声吩咐下去:“去、 去把世子带过来!”她把昭询往嘉言怀里推。
昭诩有些日子没见到姐姐了,喜得嬉笑。
“母亲找我?”王妃话音才落,外头就走进一个人来。不是昭诩却是哪个,“……阿言来得好快!”
竟还有心思说笑。
王妃:……
王妃这时候顾不上问他怎么出来,也顾不上问他几时出来的,只急急说道:“二郎,太后不见了!”
昭诩眉头一拧,这个在他意料之外。只说道:“阿言你带母亲和三郎先走——外头有人接应么?没有我找人送你们。”
“有!”嘉言赶紧应道,“建春门外有五十人,是跟我过来的,还有上安门外有四百部曲,阿姐说护送我们去东郊的庄子。”
“那就快走吧。”昭诩说。四百五十人,三娘给自己留了一半,就是兵分两路——三娘顾着云娘呢。
“可是太后……”王妃眼泪都下来了。她知道昭诩对太后没多少感情,但是嘉言不一样,太后待她有多好,“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