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元帅贺龙-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同中共中央接上关系以后,安排他与周逸群、廖乾吾住在一起,不久,迁往霞飞路泰辰里七十号,化名王国珍。和他同住在一栋楼里的是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颜昌颐。周恩来特地派秦光远回武汉,寻找贺龙的家眷。

  7月底,贺龙率军“东征讨蒋”,军情紧急,离开武汉时,家眷来不及疏散,只好留在汉口。南昌起义后,唐生智搜捕共产党,查封了第二十军留守处,查抄了在鲍罗廷公馆里的贺龙私人住房。眷属们闻风而逃,东躲西藏,不知去向。12月间,秦光远终于找到了她们,将贺龙夫人向元姑、女儿贺金莲,还有胡琴仙接到了上海。向元姑化名王向氏,贺金莲化名王金莲,胡琴仙化名王琳在泰辰里住了下来。

  胡琴仙从小就是受苦人,成年后,以卖艺为生,生活艰难,经人介绍,来到澧州镇守使署服务,后来,与贺龙结合。王琳回忆在上海霞飞路这段生活时说:

  “1927年冬、他到上海后,住在霞飞路泰辰里七十号一栋四层楼上。那时,上海反动派到处贴有贺龙的照片,悬赏十万大洋捉拿贺龙。但是,贺龙沉着镇定,若无其事,说:‘他(指反动派)来我走,他走我来’。他还告诉我,嘴巴要紧点,眼睛放尖点,胆子要大点。他叫我不要怕。说上海拉黄包车的、当条房的都有我们的人。他比划着说,好比一个碗,一只手端过来,几双手都过来了。在上海,他叫我去看电影,进馆子吃饭,照相馆照相,装得阔一点,我都不敢去。他笑我象三请樊梨花,都不肯出寨。”

  1928年,贺龙奉命去湘鄂边组织武装,向元姑回了桑植,后在家乡病故。王琳、贺金莲留在上海,生活十分困苦,弄得几乎没有饭吃。泰辰里改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机关,王琳在这个机关里当服务员。不久,机关被国民党特务破坏,王琳、贺金莲被捕入狱,受尽折磨。贺金莲夭折狱中。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经组织营救,王琳被释放出狱,隐名埋姓,流落上海,后来,她也返回了桑植故里。晚年,定居成都。十年动乱中,有人企图利用这位经历坎坷的王琳。对她百般威胁,让其诬陷贺龙。但她坚持说:“在我和贺龙相处的日子里,我认为他是个好人。”她的品德,令人钦佩。

  到上海不久,贺龙便见到了周恩来。

  劫后余生,老友重逢,彼此都无限感慨,贺龙拉着周恩来的手说:

  “部队打散了,只剩我贺龙一个人来见你,真不甘心啊!”

  周恩来微微一笑,说:“贺龙同志啊,现在蒋介石悬赏十万大洋捉你,你的头很值钱哟。”

  贺龙说:“我这颗头早交给党峻!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跟党走。”

  周恩来告诉他,中共中央已经对他的工作有了考虑,让他同林伯渠、刘伯承一起到苏联去学习。

  贺龙说:“我是个党员,一切服从中央安排。”

  贺龙是在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入党的。

  前委决定起义军退出南昌之后,8月5日,贺龙率总指挥部离开南昌,19日,到达广昌。22日,贺龙率二十军为右纵队由广昌出发南进。国民党军第11路军总指挥钱大钩指挥两个师各一部到达壬田,阻止起义军。副总指挥兼前敌总指挥黄绍站率领两个师也从赣州兼程赶到,企图围歼起义军。26日,贺龙乘钱大钩立足未稳,集中二十军全部人马,猛攻其新编二十师,迫敌退向会昌。朱德率二十军教导团追至瑞金以南五十公里处,重创敌人。起义军占领瑞金。

  从广昌到瑞金途中,党的前敌委员会慎重地讨论了高级将领的入党问题,他们是贺龙、郭沫若及革命委员会成员彭泽湘。这些人早已多次提出入党请求,经历过长时间的考验,8月末或9月初的一天,在瑞金的一座学校里,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参加的有周恩来、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廖乾吾、恽代英。周恩来讲话说:

  “组织上对贺龙同志很了解。贺龙同志由一个贫苦农民经过斗争,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很不容易。多年来,贺龙同志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信得过的。”

  李立三、恽代英、谭平山也都讲了话,表示祝贺。

  关于这次入党仪式,张国焘说,是由他主持,他“以中共中央代表的名义,训以应信仰共产主义,执行决议,服从纪律等等,贺龙则誓言愿—一遵守,做一个忠实党员。接着由谭平山、周恩来、李立三、浑代英等先后向他表示欢迎的意见。”

  贺龙自己说:“周总理还讲了话,廖乾香、张国焘也参加了。”

  关于贺龙的入党时间,现存有几种说法:刘伯承在《南昌暴动始末记》一文中说:“贺龙于攻克会昌后在瑞金入党”;《周思来年谱》中记载为9月初;贺龙自传及1938年11月填写的党员登记表中写的是“攻克瑞金后入党”。据查,起义军8月27日攻克瑞金,8月30目占领会昌,9月2日,先头部队离开会昌向长汀进发,因此,笔者认为。贺龙入党时间应在8月28日至9月2日之间。

  在上海泰辰里的谈话中,贺龙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周恩来很高兴,嘱咐他好好休息,注意安全,等待党的通知,赴苏学习。

  周恩来走了以后,贺龙却安不下心来了。他想,自己从小没有好好学习文化,现在能够看书、写字都是在戎马倥偬中自学的,水平实在有限,要到苏联去喝洋墨水,困难不会少,何况,他的心里有一股不平之气,耿耿而不能释怀。

  10月3日,汤坑受挫之后,前委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贺龙明确表示:“就这样失败了,我也不甘心,我还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去,我要卷土重来。”当时,前委不可能同意他的要求,决定起义部队去潮汕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主要领导人贺龙、叶挺、刘伯承、林伯渠、吴玉章等离开部队去香港。来到上海后,这种想法仍很强烈。然而,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他响往的地方,能到列宁的故乡去学习,亲眼看看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所以,当着周恩来的面,表了个服从组织安排的态度。事后想来,这个态表得太匆忙一点了,心中这股不平之气一时尚难于平复,他还是想回湘西去“卷土重来”,于是,产生了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想法。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周选群,请他转告周恩来。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同刘伯承一起去苏联,他回答说:

  “南昌起义失败后,自己有一股不服输的思想,不相信就打不败蒋介石,所以,就想回湘鄂西建立武装,以为总会搞起来的。”

  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维汉来看望贺龙,他们在泰辰里作了长谈。李维汉告诉贺龙,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工农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会议后,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多次暴动。毛泽东他们在湘赣边界地区举行了秋收起义,还有湖北的公安、监利、酒阳和黄安、麻城,广东的海陆丰等地都举行了起义。这些起义虽都遭到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但对唤起工农群众、反击白色恐怖、瓦解农村反动政权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初步建立了一些红色根据地,创建了一批工农武装。坚持下去,革命会由低潮转向高潮的。

  在谈到南昌起义情况时,贺龙说,照我看,南昌暴动是正确的,是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但有两个错误:一是用了国民党的旗帜,二是没有没收地主的土地。这是贺龙对南昌起义最早的看法。当时,他并不了解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看法,但他的意见却是直率而有见地的。

  在谈到他想去湘西时,他说:“湘西是有希望的,主要是要把那里的农民发动起来。”

  李维汉将贺龙的谈话向中共中央常委作了汇报。溜秋白听后说:“是不是叫贺龙洞志去湘西于一下呢?”

  李维汉说:“我以为可以,先叫他们去湘西试试,有办法时再派得力同志去。”

  常委会后,李维汉又来到贺龙住处。贺龙再次表示不愿去莫斯科,想回湘西。

  李维汉问道:“你怎么回得了湘西呢?你现在名声很大,是南昌暴动总指挥,敌人正在悬赏通缉你啊!”

  贺龙回答说:“只要过了武汉,走水路、走陆路回湘西,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中共中央还是决定他和刘伯承、林伯渠于11月17日离沪赴苏。

  事有凑巧,11月16日,中共有一处秘密机关被敌人破坏,敌人得悉“贺龙已潜入上海”,于是下令大规模搜捕、贺龙只得停止一切活动,隐藏起来。第二天,刘伯承、林伯渠登船走了,我们这位元帅却未能成行。

  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再次与贺龙会面,贺龙向他详细叙述了去湘西的想法,并对周恩来说:

  “从武汉到湘西,沿长江一带的车湾、藕他、新堤、调关的驻军,大部分是我过去的旧部属。长江两岸土匪虽多,但大多数是逼上梁山的穷苦农民,是可以加以争取和改造的。湘西是我的家乡,我从民国5年就开始拖队伍,和北洋军阀打了十年仅,人熟地熟,干起暴动来是方便的,也有成功的希望。”

  周恩来点头问道:“一路上的安全,你有几分把握?”

  贺龙说:“问题不大,上了船自己当心点。到了汉口,我就能活动了。沿长江,走水路,我是有把握的。我叫贺龙,龙归水嘛!”

  两人哈哈大笑。

  真是好事多磨。1928年1月6日,在中共中央常委会上,周恩来将贺龙的请求提出来请常委讨论。他还详细地介绍了贺龙的历史,分析了贺龙的情况。然而,共产国际代表却不赞成。这位“太上皇”担心贺龙“回去变成军阀”。周恩来则明确表示,他同意贺龙的请求,认为派他回湘西,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的反对,常委会未作出决定。1月8日,常委会再次开会研究两湖暴动问题。周恩来又提出了贺龙的请求和自己的看法。最后,中共中央常委批准了贺龙回湘西组织武装的请求。

  周恩来为此特地请贺龙、周逸群吃饭。告诉他们,中央已经同意贺龙的请求,并决定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由郭亮任书记,贺龙、周逸群、徐特立、柳克明为委员,负责发展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还告诉他们,到了汉口,可与湖北省委书记郭亮取得联系,接头地点是汉口东方旅馆。临走的时候,周恩来突然对他们说:“实在不行,可以直接去找郭亮,地点是谢弄北里十七号。”

  1928年1月中旬,贺龙、周逸群带着卢冬生等十余人,乘坐长江轮船离开上海去武汉。徐特立、柳克明末能同行。

  这年,贺龙32岁,剃掉了蓄了多年的漂亮的短胡须,穿了一件水獭领的皮大衣,头戴海龙帽子,围了一条羊毛宽围巾,还戴上一副茶色水晶眼镜,一副大阔佬的气派。周逸群身着长袍马褂,打扮成一个管帐先生。卢冬生、史庶元、滕树云这些北伐军中当过团长、营长的共产党员也都各自化了装。尽管轮船码头军警密布,他们却大摇大摆地上了船。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