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元帅贺龙-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1951年起,贺龙先后派出了六支勘探队在雪山、峡谷、沼泽、丛林中跋涉五千多公里,查明了这一带的地质、地貌。1952年秋写出了勘察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两个通向拉萨可供选择的筑路方案:

  一是走北线。从昌都经丁青、索县、旁多到拉萨。沿线多为牧区,路段较为平坦,但地势高寒,海拔一般皆在四千多米,冬季冰雪封山严重,且缺乏燃料和木材等建筑材料。

  二是走南线。从昌都经邦达、波密、林芝、太昭到拉萨。这里海拔较低,气候较好,沿线多为农区,有波密、色弄拉等森林地带,问题在于地形地质较复杂,沿路有怒江激流,还有冰川、泥石流。工程艰巨。

  在这两个方案的选择上,工程技术人员中有不同看法,争论很大。陈明义、镇明德等筑路司令部的领导也拿不准。9月中旬,他俩来到重庆,向贺龙请示。

  关于康藏公路定线经过,陈明义有这样一段回忆。他说:

  “穰明德同志打开了地图,仔细地向贺老总介绍了南、北两条路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物产、经过的地方以及工程的难易和利弊,勘探工程技术人员的争论观点等等。贺老总仔细地看着地图,听着、询问着、思索着,象战争年代制定行军路线图,又象战前审查作战计划。这是世界屋脊上修筑第一条横跨东西的公路啊!”“经过深思熟虑,贺老总挥动红笔,果断地说:‘公路走南线。第一,南线气候温和,海拔低。在西藏高原,这是黄金都买不到的优点;第二,南线经过森林、农业区、草原、湖泊、高山、物产比北线丰富,不仅修路时有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还有青棵、牛羊、水果、燃料等,方便生活。更重要的,将来开发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经济价值,有着广阔的前途。公路走南线,更符合西藏人民的长远利益。这就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我们马上想到,南线的冰川、流沙、怒江激流等艰险工程,眼睛也止不住盯在地图上这些地方。贺老总一眼看透了我的心思。他拍着我的肩膀,目光炯炯地说:‘当然,怒江天险、冰川、流沙,会给我们找麻烦,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艰险困难。但是,怒江也好,冰川也好,流沙塌方也好,它们能挡得住中国人民解放军吗?……至于北线,将来仍然要修。因为祖国的西藏高原,将来要修很多公路,要修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咧!’”“这时,老穰把地图一卷,高声说:‘贺老总,等着我们通车拉萨的捷报吧!’‘贺老总点起一支香烟,微笑地转过头来,轻声问:‘什么时候通拉萨?’‘一九五四年底!’穰明德同志卷起袖子,狠劲地把手一挥说:‘贺老总,一九五四年底汽车通不到拉萨,我把头拿下来见你!’贺老总哈哈大笑,笑得胡子直抖。稍停,他兴致勃勃地说:‘我等着为你们通车拉萨庆功!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情况,解决你们修路部队和职工的生活供应、物资保障等问题,我们打算派军区后勤部长余秋里同志到川藏公路去一趟。’”

  通往拉萨的第一条大动脉康藏公路,原来还是我们这位元帅定的线。这也是一段人们知之不多的历史。

  1952年11月22日,在康藏公路原定至昌都段扩建通车以后,贺龙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西南局送上了一份综合报告。在报告昌都至拉萨段勘测定线问题时,他详细叙述了南北两线方案。各自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后,建议说:“我们研究结果,认为采用南线为好。”

  报告很快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1953年l月1日,毛泽东批示说:“同意此项意见。”并将报告批转给周恩来、邓小平说:“采取南线为适宜。”同意了贺龙的定线意见。

  这样,康藏公路的选线工作最后完成了。后来的事实说明,贺龙的这一抉择是有其科学头脑的。

  在世界屋脊上修路,担负筑路任务的部队是极其艰苦的。贺龙曾报告说:

  “筑路部队处于海拔三千二百米以上的高原环境,在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气候寒冷,变化无常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着高度紧张的劳动,体力消耗很大,经常遭受雨淋,终年居住帐篷,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生活很艰苦。筑路部队因任务很紧,经常移动,无法生产,很少吃得到新鲜蔬菜和肉类……1951年生病者达百分之一百,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占百分之九十八。”

  建设者们的艰辛,连着贺龙元帅的心。他特别告诉后勤部门说:“你们要千方百计,定质定量地搞好实物供应,保证战土的健康。”

  贺龙指派西南军区后勤部长余秋里带了三个工作组深入工地,切实解决筑路部队的生活问题。他亲自对改善筑路部队的生活提出了具体意见,他规定:“为保持筑路部队的营养量,按每人每日四两猪肉,一两猪油,五钱蛋粉,一斤青菜,七钱盐,生姜、辣椒各七分,茶叶二钱五,粮食二十六两(旧市制),供给实物,保证定量走质,使部队能够真正吃到。”他还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向全国各省市求援。中央人民政府从华东、华北、华南、东北调来了大量的钢材、木料、机械、布匹、药品和罐头食品,支援康藏公路筑路部队。

  贺龙元帅还几次要求去西藏看望筑路工人,视察建路情况,但是,毛泽东、周恩来考虑到他患有高血压等病,不直到高原地区活动,因此,没有批准。他感到十分遗憾,只得派军区参谋长李达代表他到筑路部队去看望。

  贺龙这个人是很懂得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他认为,环境愈艰苦,精神生活应当愈丰富,那样才能使部队保持良好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他多次下达指示,要求西南军区文工团、京剧团组织队伍到筑路工地去演出。这些文艺团体在工地一演就是七、八个月,深受筑路部队的欢迎,为艰难中奋战的战士带来了欢乐。贺龙还组织一些优秀的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筑路部队,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创作了反映解放西藏和修筑康藏公路英雄事迹的一大批文艺节目。一直在全国流传的优秀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顺胞歌唱解放军》、《歌唱二郎山》,就是由他组织创作和大力推广开来的。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全线通车。贺龙,这位修筑世界屋脊第一条公路的组织者心潮起伏,夜不成寐。他为这条路花费了大量心血,现在终于结出了硕果。穆明德、陈明义他们说话是算数的,现在还不到年底,汽车就开到了拉萨。他高兴,为那些长期战斗在世界屋脊崇山峻岭中的建设者而骄傲,他们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什么高峰都能攀登的,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他在北京伏案疾书。他写道:

  “这样气魄雄伟,艰巨而法大的工程,在我国历史上是亘古未有的创举,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奇迹,从此,祖国的心脏——北京与遥远的康藏高原更加紧密地接连起来了。”

  ………………………………………………

  
 



20、邓小平来电话,让他当国家体委主任。毛泽东“认
为你最合适”。不当军区司令,当体育头目?贺龙一
笑:“老规矩,中央叫我干,我干!”

  人的命运的确是很难预测的。不知什么时候,某一种机遇会把你推到一个你根本想不到的位置上。

  贺龙就是这样。

  1952年9月的一天,西南军区司令部司令员办公室那只直通北京的红色电话机响起了清脆的铃声。

  贺龙放下手中的文件,拿起听筒,说:“喂,我是贺龙。”

  “贺老总,你好啊!”电话里传来了一阵笑声,爽朗、开怀。贺龙听出来了,是邓小平打来的电话。

  “哦,是小平同志。你好啊!”

  “贺老总,我给你找了个好差使,请你出马喽!”邓小平笑着说。现在,他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总理。周恩来的第一助手。

  “啥子好差使嘛?你尽管吩咐。”

  邓小平告诉他,政务院最近决定组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共青团中央给刘少奇写了个报告,建议说:“委员会主任委员,最好请贺龙那样的一位将军来担任。”

  邓小平在电话中说:“总理和我商量,准备同意他们的意见。”

  贺龙沉默了片刻,问道:“主席的意见呢?”

  说实话,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对贺龙不会没有震动。他的一生都在带兵打仗,现在是大军区司令员,指挥着千军万马。虽然,他知道,最近正在进行机构调整,大区一级要撤消,他的工作也会有所变动,然而,让他去管体育,大概不是他预料之中的。听到这个消息,决不会象有些文章所说的那样,是无动于衷的。我们没有材料说明贺龙当时的心情,但是,他的这个问话里,不是隐藏着潜台词吗?

  邓小平理解贺龙的意思,他笑着说:“毛主席也赞成,认为你最合适。”

  听邓小平这么说,他什么也不问了,十分干脆地回答:“好,小平同志,老规矩,中央叫我于,我就干!”

  电话里传来一阵震耳的大笑声。

  1952年11月15日,周恩来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经周恩来提名,贺龙被任命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民革中央的蔡廷锴。

  1953年4月,贺龙来到北京,主持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

  贺龙知道,他这个体委主任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天地。旧中国的体育运动,不是沙漠,也是一片荒凉的原野。直到1948年,中国人还没有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到过一块奖牌,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单项体育项目上有过建树。水平之低,令人心寒,偌大的一个中国,没有一处象样的体育场馆,没有一支健全的运动队伍。群众体育运动更谈不上。体育人才严重缺乏。长期以来,一直遭到西方人的各种嘲笑,最令中国人伤。办的,是他们给中华民族戴上了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这是侮辱,一种伤害民族感情、难以忍受的侮辱,但却也是某种可悲的事实。要在这样一个烂摊子上搞体育,何其难也!贺龙对此深有所知。他在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说:

  “旧中国本来就是个烂摊子,体育事业更是如此。我们是为了改造旧中国才革命的,不能事现成的福,而是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看来,这位老总有着面对困难的准备,也有顽强拚搏的决心。

  贺龙到北京主持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时候,中央体委住在北京西单未英胡同三十三号一座小院子里。全班人马只有荣高棠、黄中率领的从共青团调来的十几名干部,这怎么行呢?

  贺龙打电话给邓小平,说:“我得向你要人,要钱!”

  “贺老总,老脾气胆。还没走马上任,就要把兵买马了?”邓小平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他说:“你这个老总,想要人还不容易。战争年代,你能把人家的县太爷挖来打篮球,现在,你当了中央体委主任,要几个人。谁敢不给?钱嘛,你去找薄一波伸手嘛!”

  “要得!”贺龙畅怀大笑,开始调兵遣将,组建体委领导机关。

  回到重庆,第一个点的将是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